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Pradesh,又译阿鲁纳查尔邦),是印度所设的一个邦,此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边界,绝大部分都由中国政府宣称主权,称为藏南,并将该地区划入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察隅六县的管辖范围之内。中国政府不承认印度控制该地区或者设立此邦的合法性。
中文名阿鲁纳恰尔邦
外文名Arunachal Pradesh
别称阿鲁纳查尔邦
面积83 743平方千米
人口1091117人(2001年)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边界,都是属于中国,称为藏南
概述阿鲁纳恰尔邦阿鲁纳恰尔邦,(又译阿鲁纳查尔邦、阿伦纳曹印地语),属于中国的藏南地区,是印度非法侵占的地区,阿鲁纳恰尔邦属于中印边界东段、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东线争议地区为6.7万平方公里,印度约占6.3万平方公里)的“阿鲁纳恰尔”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并受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辖,然而在印度的地图上,这块领土被赫然标志为“阿鲁纳恰尔邦”。
历史背景中印这段争议始于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会议,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达旺等地区割与英国。后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该线,中方代表则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中方至今的观点是: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单方签字(即英国),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
1954年,印度在该地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6年以来注明为“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1962年中国和印度在边境上发生中印边境战争,中国在战争中取得全面胜利,但在战后撤退回实际控制线。
1972年印度将该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底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翌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即“旭日之国”。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再表示,绝不承认“阿鲁纳恰尔邦”。正因为中印双方都认为“阿鲁纳恰尔”属于本国领土,该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两国之间一个潜在的冲突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曾试图在达旺附近建立一个永久性哨所。中国军队获悉后就开始在该地区建立自己的哨所。其后印度决定派出第五山地师到达旺进行增援。那次事件差点引发中印之间的一场战争。
2006年11月13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向印度传媒表达中方观点(拥有阿鲁纳恰尔邦主权),引发外交风波,阿鲁纳恰尔邦“行政长官”要求中国召回孙玉玺。
行政区划现时(2004年),阿鲁纳恰尔邦非法政府把本邦分成16个区进行管辖,这16个区的详情如下:
管辖领域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全部在中国领土范围之外有二个县:长朗县(Changlang)和特拉普县(Tirap),计7024平方公里。
第二种:全部在中国领土范围之内有八个县:“达旺县”(Tawang)、“西卡门县”(WestKameng)、“东卡门县”(EastKameng)、“帕普派尔县”(PapumPare)、“下苏班西里县”(LowerSubansiri)、“上苏班西里县”(UpperSubansiri)、“西桑朗县”(WestSiang)、“上桑朗县”(UpperSiang),计48283平方公里。
第三种:部分土地在中国领土范围之内有三个县。
1、“洛西特县”(Lohit)11402平方公里,有约1/2在中国领土范围之内,计5701平方公里
2、“迪邦山谷县”(DibangValley)13029平方公里,有约4/5在中国领土范围之内,计10423平方公里。
3、“东桑朗县”(EastSiang)4005平方公里,有约2/3在中国领土范围之内,计2670平方公里。
以上三县在中国领土范围之内合计18794平方公里。
第二和第三部分合计为67077平方公里。这一面积应是真正的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土地,占整个“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的80%。
简要情况位置:此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边界,属于中国的藏南地区,并将该地区划入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察隅、达旺、德让宗、邦迪拉、哥里西娘、尼乌木、格当、里嘎、阿帕龙、瓦弄、鲁巴、曲那门等三到四十多个县的管辖范围之内。大体是麦克马洪线与中印传统边境线之间区域,但中印传统边境线有部分在伪阿邦境外,有部分在境内,与伪阿邦边境线交错并不重合。
面积:伪“阿鲁纳恰尔邦”的面积为83743平方千米,是中国西藏藏南的行政区。
人口:1091117人(2001人口普查)男性573951人,女性517166人,性别比例901(女)比1000人(男),人口密度:13人/平方公里。
“阿鲁纳恰尔”地区民族:阿鲁纳恰尔邦的人口有超越一百万人。根据当地政府统计,本地有八十二种的不同民族。民族包括了中国的门巴族、审度苯族、珞巴族、爱缔族等。门巴族主要聚居于达旺及西卡门这两个区内。虽然印度政府把印地语定为阿鲁纳恰尔邦的官方语言,但是当地所有原住民的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支,本地的方言计有超过40种。
交通:主要国内机场有伊塔那噶、达波日觉、帕西格。公路建设良好,公路总长度10240公里,高速公路352公里。经济作物:水稻、玉米、粟米、小麦,含油种子(如花生仁、棉籽等)。
主要矿藏:白云石、石墨、煤、石英岩、原油、天然气、土黄、大理石。
工业:邦内共有16个工业区。其中水力发电居全国之首。主要工业有:煤矿、钢铁、化工、黄麻、纺织、茶叶、皮革和鞋类、石化、医药、酒精饮料、酿酒、纸业、电子、塑料、软件和信息技术。
生态:从生态地理上划分,该邦坐落于东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是喜马拉雅地带生态地理最丰富的地区。整个地段呈复杂的山丘地形,这里的动植物品种繁多,森林中有5000余种植物,85种陆地哺乳动物,500多种鸟类和大量的蝴蝶、昆虫和爬虫,阿鲁纳恰尔邦拥有两个国家公园和九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均有国家森林部管理。阿鲁纳恰尔邦发现了500余种药用植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是该邦经济发展的潜在资源。
军事:印度中央政府在长达4057公里的中印“实际控制线”地区的防御力量。印度陆军将增派1个新建的军、2个装甲旅和1个独立步兵旅;空军将在2015年前部署4个先进的“Su-30MKI”战斗机中队;“印藏边境警察部队”将在目前142个哨所基础上增设35个边境哨所,并扩充13个营的兵力。
名胜古迹主要城市:伊塔那噶、达旺、邦迪拉、巴昔卡
历史古迹:持斧罗摩池、达旺寺
旅游胜地:纳姆达帕、阿卡希甘加、塔莱谷、雅鲁藏布江(希昂河)
军事部署阿鲁纳恰尔邦2012年7月印度高调宣布向中国藏南地区增派二个师约六万兵力,以及增调二个苏30中队往藏南地区,旨在加强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能力。作为回应,中国军队最近也加强了在西南地区的兵力部署以作为反制。随着印度加快对该地区的移民步伐,以及文化渗透与侵略,中国的藏南地区现在正逐渐朝“阿鲁纳恰尔邦”的方向发展。
1987年,印度议会通过法案,正式在“麦克马洪线”之南建立“阿鲁纳恰尔邦”,并且开始了往该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移民。中国对印度方面蛮横行为的冷静处理并不能阻止印度对藏南地区的变本加厉。二十多年来,印度直接往藏南地区移民约30至45万,这几十万印度移民目前已经在藏南地区定居、安家落户、耕耘劳作,并且繁衍生息。而且,现在这些移民大部分已经有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总人口接近六十万。
藏南地区长期处于印度实际管辖下,一方面,印度当局对当地居民从小就进行“阿鲁纳恰尔邦自古就属于印度领土”的灌输教育,另一方面,大量印度移民涌入该地区,自然带来了印度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当地土著的珞巴族人、门巴族人平时与这些印度人进行日常交流、接触,耳濡目染印度文明,无时不受到印度文化的熏陶。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9:2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35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阿鲁纳恰尔邦(印度所设的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阿鲁纳恰尔邦(印度所设的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