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是地地道的汉族。惠安女是指集中居住在这一带的汉族妇女。惠安女以其服饰奇特,极富地方传统色彩,再加上惠女吃苦耐劳,惠安女获得极高的美誉。女诗人舒婷曾以《惠安女子》为题写过一首歌颂惠安女的短诗。
中文名惠安女
释义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
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
服饰特点惠安女惠安女服饰是古代百越遗俗与中原文化及海洋文化等多种文化在互相碰撞交融的过程中不断演绎而形成的服饰民俗文化。[2]惠安女的典型特征是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一首打油诗可以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崇武一带的惠安女上衣为蓝色,裤子为黑色。而小岞和净峰一带则分别为白色和蓝色。惠东女腰上系着银腰链,表明已婚。崇武一带的银腰链较为粗重,而小岞和净峰一带则相对较细。
惠安女下身穿的裤子,凡四、五十岁以上妇女多穿汉装“旷(宽)裤”,年轻妇女多穿裤管宽大的西装裤,用黑色线布或尼龙布制成。腰部扎有红、蓝色塑料裤带,已婚者常加上银裤链,宽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以多股为佳。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仅为三十厘米,既美观又便于劳动。
此外,年长的惠安女还有在门牙两侧各镶一颗金牙做装饰的习俗,现已不再盛行。
2006年5月20日,中国国务院将惠安女服饰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俗惠安女惠安女以其比较独特的风俗吸引了民俗研究者的关注。
早婚多数惠安女都有“娃娃亲”的习俗,在出生后不久即由家人包办订婚,现在仍有少数人延续该习俗。
长住娘家“长住娘家”婚俗又称“不落夫家”,现在已经没有这一习俗。妇女出嫁三天后即回娘家长住,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忙时到夫家住一两天。只有等到怀孕以后才允许长住夫家。住娘家的时间至少有二三年,最长达20年以上,一般五到八年。她们每年到夫家不上十次,每次不超过三日。回夫家时多半要用块布遮著脸,到晚上熄灯后才能去掉,第二天天亮又得跑回家。怀孕生子时不能生在娘家,生在娘家会被认为不吉利,所以必须在夜间赶到夫家生产,也因此常有出现来不及而生子于半家。由于妻子很少到夫家,到夫家又多于夜间,且多用布遮脸,所以常出现夫妻多年可互不认识的怪事。
成因分析对于该婚俗人文成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由叶国庆、林惠祥(1952)等早期文化人类学者提出的“该婚俗是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过渡期的遗俗”(吴春明,1999);二是由香港学者乔健教授提出的“因两性分工不同而引起的”(乔健,1992);三是认为该婚俗与当地的“早婚”有关系,是“构成了同一婚姻制度下功能互补的部分”(蒋炳钊,1994);四是认为“这种特殊的婚俗是土著闽越人不落夫家婚俗与汉文化中推向极致的封建贞操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视频
劳动生活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大多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里里外外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
进入惠安的崇武乡间,旅行者还会坐上由惠安女驾驶的各式摩托车,而男人们则把精力放在抚养小孩,雕刻、打鱼、照看店铺上。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古城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惠安石工天下闻名。坚固的花岗石在他们手中柔如面团。“捏塑”成各种物件,大自整座石砌楼宇、高峡飞渠,小至镂空青石球。而从采石场到作坊,这材料多半是由女人用肩膀抬出的。从泉州、惠安直至崇武半岛的山崖水湄,沿途可见姣好的惠安女子在抬石头。她们或二人或四人搭伙,一根粗而短的竹杠,下边套着硕大粗砺的花岗岩石条,每条重数百斤,扎扎实实压在了这些海的女儿双肩之上,一路微喘轻叹,不避烈阳的脸上挂着汗珠,此景此情,让人怜惜、让人震撼。尽管惠安女肩负双重的重荷,使她们原本柔嫩的身骨变得坚硬,但她们的爱美之心从没被压碎,更不曾泯灭。稍加留意,我们便可以发觉她们都爱随身带着粉饼、唇膏和各种面霜之类的小玩意,在劳动之余或小憩时刻,便掏出必不可少的小圆镜和小角梳,落落大方地对镜涂抹梳妆。人们习惯于把女性和水联系在一起,女人的智慧和灵气都近于水。惠安女更多了一层石质的坚硬和沉稳,执著坚定的男子气概。如今回头再看这闽南乡村道上的惠安抬石女子,却是另一种风情。在这里,海水和石的矛盾对立且和谐,两种不同的质的结合创造出新的美感,坚定和婉丽,刚强和柔和,形成海边最美的风景。
惠女精神惠女水库石雕(7张)51年前,同样是7月8日,惠女水库正式动工。1万多名惠安妇女用“锄头、畚箕加地瓜干”,靠着挑战极限的惊人毅力,一锄一锄、一铲一铲筑起大型水利工程——惠女水库。
她们中有的挖、运、夯,样样皆能。日推车运土跑路249华里,脚痛开刀数次仍坚持劳动……
她们中有的带伤躺身渠中,堵住漏洞,保住临时围水堰……
她们中有的为了与溪洪抢时间,拿出手帕、头巾,甚至脱下衣服,投入擦干坝基的行动中……
她们中有的动脑动手,先后提出739条合理化建议,先后仿制和创造先进工具54种4000多件,节省2670万个工日……
就这样,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她们燃烧的生命激情汇成一部奔腾的史诗,总库容1.23亿立方米和支干渠长达百余公里的惠女水库静卧在仙公山下,50年来成为泉州不竭的财富,至今惠泽着周边几个县(市、区)数十万群众。
惠女精神是泉州人爱拼敢赢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泉州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委书记徐钢在会见报告团成员时指出,自从全市开展“弘扬惠女精神、提振创业激情、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动后,惠女水库建设英模先进事迹正在成为全市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泉州不止步、往前走的精神动力。惠女精神所体现的生命激情,让干部受到了教育,让全市新一代年轻人受到了教育。时至今日,条件在改变,技术在进步,但精神的力量不可忽视。这是向上的斗志,是前进的力量。希望你们运用精神的力量,教育全市党员干部提振干事创业的激情,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带动全社会形成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推动发展的良好氛围,转危为机,迎难而上。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9:1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35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惠安女(指集中居住在惠安一带的汉族妇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惠安女(指集中居住在惠安一带的汉族妇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