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烟(地方烟草的名称)

更新时间:2025-04-08 10:40:14 阅读: 评论:0

关东烟(地方烟草的名称)

关东烟 (地方烟草的名称) 次浏览 | 2022.08.22 11:25:55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东烟地方烟草的名称

关东烟早些年关东人抽的旱烟,现在还有一些老年人还延续着这一习俗。所用的烟袋很有讲究。烟袋由烟袋嘴、烟袋杆、烟袋锅3部分组成,另外还有附属物——拴在烟袋杆上的烟口袋。如今“大姑娘叼着大烟袋”这句话早以成为过去。关东烟闻名全国,烟叶大,质地厚,色泽好,是吸烟的瘾君子们垂涎三尺的上品烟。关东烟为产于满洲的烟叶。所述“烟叶只有一掌”,指的是蛟河晒烟传统种植品种红花铁锉子、白花铁锉子。从吉林市丰满五虎岛沿湖上行,至松花湖东岸的蛟河市漂河镇境内,有个叫“喇叭口”的地方,矗立着一座高3.06米、宽0.8米的花岗岩石碑,石碑上刻着苍劲的楷书——正宗关东烟。

中文名

关东烟

外文名

The kanto smoke

组成

烟袋嘴、烟袋杆、烟袋锅

特点

烟叶大,质地厚,色泽好

基本介绍

关东烟闻名全国,烟叶大,质地厚,色泽好,是吸烟的瘾君子们垂涎三尺的上品烟。[1]辨别关东烟的诀窍:一是看,看烟叶的厚薄,有无斑痕;二是嗅,把烟叶放到鼻前闻,醇厚缠绵的芳香味儿,它烟所不及;三是品,捏下一把烟末儿,或拧烟卷儿,或装烟锅儿,轻轻地吸一口,让烟香在腔里闷一个时辰,再缓缓地从鼻子里返出来。虽然烟已喷出,但烟香却久久地在口腔里徘徊,无有怪异味儿,曰:“地地道道的关东烟!”

关东烟之所以是上品与地理位置、土质优劣有关。关东是我国北方的高寒地带,上烟季节秋高气爽,日照充足,烟来得快,露洒得匀,味儿显得特别香醇。

烟分两类,最早最普通的就是黄烟。也叫晒烟,就是烟成熟后,用绳串起来,挂在架上晒,所以农谚二十四节就说“白露烟上架”,就是说二十四节的白露节气一过,烟就成熟了,可以割下来上架子。

另一类就是目前大面积种植的烤烟,虽然与旱烟同属一科,种植方法基本相同,但在即将成熟时,需要进烤房烘烤,烟的味道清淡,在上个世纪的宁安就有人种植,产下烟后运到哈尔滨俄国人开的老巴夺卷烟厂收购。旱烟淡出市场,再加之吸烟有害的观点被更多的人接受,种晒烟、吸晒烟的人越来越少,因此烟袋、烟荷包等烟具和“十七八的姑娘叼烟袋”的习俗都成为远去的历史。

关东烟为产于满洲的烟叶。吉林蛟河漂河镇是“正宗关东烟”的产地,距今已有34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吉林外记》记载:蛟河晒红烟亦称“南山烟”,也叫“关东烟”。“烟,东北三省俱产,惟吉林产者极佳。名色不一……独汤头沟有四五垧,所生烟叶只有一掌,与别处所产不同,味浓而厚,清香入鼻,人多争买。”史书中所指的“汤头沟”,即今日的蛟河市漂河镇的塔头沟屯。所述“烟叶只有一掌”,指的是蛟河晒烟传统种植品种红花铁锉子、白花铁锉子。

产地介绍

从吉林市丰满五虎岛沿湖上行,至松花湖东岸的蛟河市漂河镇境内,有个叫“喇叭口”的地方,矗立着一座高3.06米、宽0.8米的花岗岩石碑,石碑上刻着苍劲的楷书——正宗关东烟。这是清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溥佐先生于1992年题写的。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松花湖东岸,属丘陵半山区。土壤类型有灰棕壤、白浆土、冲积土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在松花湖沿岸的小气候区,种植晒烟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蛟河是吉林省晒烟的主要产区。据考证,自清朝顺治年间起,这里的农民就开始种植晒烟,距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蛟河晒烟因其质量好、种植历史长,至清朝咸丰年间,已闻名遐迩,并初具生产规模。当时主要销往东北、华北、东南沿海,被喜食者誉为“关东烟”。蛟河市漂河镇是关东烟的主要产区。很多人又把享誉大江南北的关东烟称做“漂河烟”、“蛟河烟”。据成书于182

7年(清道光七年)的《吉林外记》载:烟,东北三省俱产,惟吉林产者极佳。名色不一……独汤头沟有四五垧,所生烟叶只有一掌,与别处所产不同,味浓而厚,清香入鼻,人多争买。史书中所说的“汤头沟”,是指蛟河市漂河镇寒葱沟村,现名为塔头沟屯。所述“烟叶只有一掌”,就指的是蛟河晒烟传统种植品种红花铁锉子、白花铁锉子。

关东烟历史记载

据史书《吉林土特产》记载,清顺治年间(1653年)朝廷颁布辽东召垦令,当时山东、直隶(河北)、辽宁等地不少农民迁移来到吉林蛟河,他们扶老携幼,背井离乡,举家“闯关东”,并携带烟籽,在松花湖上游及各支流,即漂河、拉法河、双岔河等流域进行种植。这就是烟草传入蛟河的最早渠道和年代。到20世纪初,塔头沟一带已有农户500多,是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

当地农民除种粮食外,家家户户都种烟,这是当时惟一能够换钱及购买油、盐、布的经济品种。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销售成了一大难题。待到黄烟捆把后,用高粱秸、葵花秸等编制成包装帘子,将烟叶分类捆成200~300多斤重的大烟包。冬天到了,结冻封河,漂河两岸的烟农们,把大烟包装上雪爬犁,成群结伙运往吉林市,卖给关里来的黄烟老客或市内各烟麻店。烟农们头戴狗皮帽子,脚穿牛皮兀拉,沿着喇叭口——额赫岛——海浪——丰满,进入吉林市。当时有段广泛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烟农的艰辛:

喇叭口的爬犁悠悠荡荡,

一人赶着二三张,

进店掏出荞麦饼,

三个人只要一碗汤。

住店不租被和褥,

光炕睡到大天亮,

穷人不吃苦中苦,

怎得甜来日月长……

当时吉林市又叫“船厂”,市内经营烟麻品的商号有六七家,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号称北方四大巨富之一的“船厂牛家”。牛家经营烟麻的店铺叫“恒升庆”,地址在北大街路东,是当时吉林最大的烟麻客栈。在收烟季节,各地喜欢蛟河烟的客商,很早就来到恒升庆客栈等候。待蛟河农民送烟的爬犁或大车一到,便纷纷定购、囤积,源源不断运往关内。当时红极一时的蛟河烟,经由吉林市运往沈阳、唐山、天津、北京、张家口等地。清末民初时,蛟河每年销往关内的烟叶仍在1000吨左右。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8:5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3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东烟(地方烟草的名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东烟(地方烟草的名称).pdf

标签:关东   烟草   名称   地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