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贞观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历史时期,是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文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时代贞观之治
统治者唐太宗李世民
出自《资治通鉴》
皇帝唐太宗
出处《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作者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1]
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①请重法以禁之,上晒(shěn)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③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④。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⑤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⑥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⑦,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⑧焉。
注释①或:有人;
②晒:微笑;
③由赋:税,役;官方摊派的公差,包括劳役、兵役;
④罢了;
⑤轻摇:公差;
⑥安:怎么;
⑦遗:丢失的东西;
⑧野宿:野外露宿。
译文皇上与群臣讨论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酷的法律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寓意常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示例:明朝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两川之民,忻乐太平”。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8:5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33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司马光所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司马光所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