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常见工蚁,红火蚁是一种外来侵入物种,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拿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1930年左右入侵美国并扩散至13个州,2001年红火蚁成功地跨越太平洋,入侵新西兰与澳洲,近年在我国台湾发红蚁红蚁(5张)现有红火蚁。我国红火蚁来源可能是通过物品交流意外传入。
中文名红蚁
别名红火蚁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简介红火蚁红火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常见工蚁大小约3~6mm,红褐色。形状与家里常见的小黄家蚁相似,但比小黄家蚁大。
红火蚁腹部末端的螫针,当爬上人体皮肤后会螫叮,并注入毒液。红火蚁食性杂,既可吃土壤环境中土栖的动物如蚯蚓,也吃农田害虫,还会取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影响作物的生长与收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像其它蚂蚁一样,火红蚁的巢里大多数是不能生育的工蚁,还有一只有生育能力的女王,每一年女王都会繁殖一些有生育能力的“王子”和“公主”,让他们飞出巢交配,然后“王子”死去,“公主”——现在是女王了——飞到远处去另立家园。
红火蚁蚁后寿命约6~7年,职蚁(工蚁和兵蚁)寿命约1~6个月。红火蚁可通过带坭植物货物运输长距离被动扩散,也可以通过雌雄火蚁分飞交配后扩散,交配后的雌蚁可飞行3~5公里另筑新巢。
红火蚁繁殖速度很快,数量巨大,成熟蚁巢的蚂蚁个体数可达20万至50万只,且蚁巢多位于开阔向阳的地方,巢体易受外来破坏,人群不小心接触蚁巢往往会遭受大量火蚁螫叮而受到伤害。
特征红火蚁头部:头部近正方形至略呈心形,长1.00~1.47mm,宽0.90~1.42mm。头顶中间轻微下凹,不具带横纹的纵沟;唇基中齿发达,长约为侧齿的一半,有时不在中间位置;唇基中刚毛明显,着生于中齿端部或近端;唇基侧脊明显,末端突出呈三角尖齿,侧齿间中齿基以外的唇基边缘凹陷;复眼椭圆形,最大直径为11~14个小眼长,最小直径约8~10个小眼长;触角柄节长,兵蚁柄节端离头顶约0.08至0。15倍柄节长,小型工蚁柄节端可伸达或超过头顶。
胸部:前胸背板前侧角圆至轻微的角状,罕见突出的肩角;中胸侧板前腹边厚,厚边内侧着生多条与厚边垂直的横向小脊;并胸腹节背面和斜面两侧无脊状突起,仅在背面和其后的斜面之间呈钝圆角状。
腹部:后腹柄结略宽于前腹柄结,前腹柄结腹面可能有一些细浅的中纵沟,柄腹突小,平截,后腹柄结后面观长方形,顶部光亮,下面2/3或更大部分着生横纹与刻点。
其他:虽同一蚁巢个体间颜色比较一致,但种内颜色变化大,双色,头、胸从桔红色至深红褐色,柄后腹从褐色及第1背板上有大斑,至黑褐色。[1]
预防和救治在有红火蚁侵害场所的地区作业时,要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上衣、长裤、袜子及高筒水鞋,鞋外周可环绕涂上凡士林;尽量避免捅蚁巢;若发家中有蚁活动,可用杀虫药水喷杀蚁虫。
对大多数人而言,红火蚁的攻击只会发生局部红肿伴着如火灼伤般的疼痛,随后数小时会有非常痒的无菌性脓泡出现,如灼伤红肿,并出现白色的小脓泡,二至三周才会恢复。如果脓泡被抓破,则常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并易转变为蜂窝组织炎及败血症。少数人在咬伤处附近会有变红及硬块般的皮肤反应,红一周后才会消失。如果被叮咬太多处,则可能会有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毒性发作,病患可能会有全身抽筋、泛发性血管内凝固病变、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出现,甚至发生死亡。
被红蚁叮咬后,用肥皂与清水清洗被叮咬的患部,并可进行冰敷处理,一般可用肤轻松软膏、皮炎平、皮康霜等含类固醇的药膏涂抹患部;尽量避免搔抓患部,避免将脓泡弄破,以防伤口的继发感染。若多部位受伤或出现全身症状、或过敏时,必须马上去医院就诊。
消灭红火蚁,保护家园因为火红蚁属入侵生物,会破坏我国各地原有的生物圈。所以,如果发现可疑的红火蚁蚁丘,千万不要搅动或破坏它,可在有蚂蚁活动的地方投放证照齐备的市售灭蚂蚁毒饵,并立刻报告有关管理部门。
除掉一个单独的蚁巢是容易的,但要灭绝整个种群非常艰难。目前美国、澳洲与新西兰所推荐使用的方法是"二阶段处理方法",在红火蚁觅食区散布含低毒的灭蚁饵剂,10~14天后再使用接触性毒剂施用在独立蚁巢处理方法,并持续处理直到问题解决。
建议定期、集中清理垃圾同时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是否有大量蚂蚁活动或存在可疑蚁丘,若发现可疑蚁丘,应暂时停止清理活动,用明显标志标记可疑蚁丘,并立刻报告有关管理部门。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8:1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31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蚁(目蚁科火蚁属动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蚁(目蚁科火蚁属动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