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内战,是安哥拉独立战争结束后,安哥拉国内主要党派之间为了争夺执政权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在安哥拉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国内的政局动荡不安,主要党派为了争夺最终的执政权而进行了武装争斗,从1975年葡萄牙统治者撤出安哥拉,到2002年反对派领袖被杀死,这场内战整整持续了27年。
战争双方分别为独立战争时期两个主要党派,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或MPLA)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或UNITA)。
这场战争也成了冷战时期两大势力阵营的角力点,战争双方分别获得过来自美国与苏联阵营国家的军事支持与经济援助。内战对安哥拉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2003年,联合国报告估算该国80%人口缺乏基本医疗设施,60%人口缺水,30%的安哥拉儿童在5岁之前夭折,国家平均年龄为40岁。
全国约100万人在内战中丧生,约1/3的人口流离失所;安哥拉全国地雷总数约1200万颗,即全国1200万人口中人均一颗地雷。
名称安哥拉内战
地点安哥拉
时间1975年11月11日—2002年4月4日
结果安人运获胜
交战各方安人运,古巴,苏联,安盟,南非
各方兵力安人运130000人(2001),安盟65000人(1990)
主要指挥官阿戈什蒂纽·内图,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若纳斯·萨文比
战争背景殖民时期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中世纪时期分属刚果王国、恩东戈王国、马塔姆巴王国和隆达王国。葡萄牙殖民船队1482年首次抵达安哥拉。1560年侵入恩东戈王国。
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在1884年至1885年举行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1922年派军队占领了安哥拉全境,1951年把安哥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施行统治。
民族独立安哥拉内战前线的古巴20世纪60年代,葡萄牙的非洲殖民地陆续爆发解放战争,尤其在安哥拉,得到苏联、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积极开展游击战,令葡殖民军疲于奔命,那里的战争费用占到葡政府开支的40%。
到了1975年,葡萄牙政府无可奈何地同意安哥拉独立,并向安人运移交政权。
然而美国不希望亲苏联、古巴的安人运上台执政,于是扶植安哥拉另两大派系“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和“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与之对抗。
为了增加胜算,美国还拉拢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府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为自己效劳,利用两国基地为安盟和安解阵提供军火。这些活动都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实施,属于典型的“黑工程”。
武装斗争安人运从1961年2月4日开始展开武装斗争。1974年,葡萄牙国内发生康乃馨革命,原独裁集权政府被推翻,此后政权更迭频繁,葡萄牙原殖民地纷纷独立。
党派斗争1975年3月,葡萄牙完成从安哥拉的撤军,安解阵旋即在美国中情局授意下向安人运发起进攻,试图独占首都罗安达,与此同时,安盟也在南方蚕食安人运根据地。
面对围攻,安人运主席阿戈什蒂纽·内图向苏联、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出求援信,古巴派来250名志愿军,帮助安人运于同年7月夺回罗安达,将安解阵赶到乡下。
此时,安哥拉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安解阵控制北部油田,兵力有1.8万人,安盟则占据南部钻石矿区,兵力约2.1万人,而安人运只保有首都罗安达及周边几个省,总兵力只有1万,论实力,安人运根本不占优势。
事实上,安哥拉三派武装逐鹿中原,关键看谁能获得过硬的外援。美国中情局局长威廉·科尔比亲自指挥援助安盟和安解阵的行动,先是中情局的C-130运输机将储藏于美国本土的军火送到查尔斯顿空军基地。
再由美国空军的C-141运输机将它们运到南非“委任统治地”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和扎伊尔,接着由南非和扎伊尔军队提供卡车,转运到安哥拉境内的安盟和安解阵大本营。
据统计,C-141运输机每飞行一次,就要花掉美国纳税人8万美元。至于安人运方面,苏联民航和商船公司陆续运来重武器,古巴飞行员更是直接驾驶运输机对安盟、安解阵占领区进行侦察,为安人运的胜利做出不小的贡献。
1975年,安哥拉前宗主国葡萄牙同意该国走向独立并组织国内政党进行独立后事宜协商。1月15日,葡萄牙与安人运、安解阵和安盟达成关于安独立的协议,共同组织过渡政府。
不久,安人运与安解阵、安盟发生武装冲突。同年11月11日安哥拉独立,安人运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安解阵和安盟则成立了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同日,安两派三方武装冲突扩大为全面内战。
战争过程安哥拉内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75年——1991年,苏联及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安人运)和由美国与南非白人政权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TA/安盟)爆发内战。
内战期间,苏联支持的MPLA虽取得局部胜利并掌握政权,但是国内仍持续呈现战争状态。战争由葡萄牙调停并举行全国选举。
1992年——1994年,安盟领袖萨文比不满意总统选举结果并再度发动内战。在联合国的强力运作下,1994年11月安哥拉恢复和平。
1998年——2002年,安盟领袖萨文比被击毙,安盟与人运签署和平协议并解除武装。
第一阶段安哥拉内战1975年9月,安哥拉内战全面爆发。按照美国人设计的作战方案,安盟-南非联军与安解阵-扎伊尔联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实施夹击,企图在一个月内摧毁安人运政权。
为保证作战进程,中情局甚至动用美军C-54运输机,直接把扎伊尔最精锐的第4、7步兵营送到安解阵根据地,帮助安解阵夺取安哥拉北部重镇卡希托。美国人还送给安盟一架公务机,用于搭载南非军事顾问,以便就近指导安盟作战。
此时,安人运军队还十分弱小,不擅长正规作战,能否挺过最困难的岁月,关键看古巴志愿军的表现了。10月7日,古军在南部诺顿马托斯镇首次与安盟-南非军队交战,古巴出动5辆T-34/85坦克和多架轻型攻击机。
击溃只有皮卡、迫击炮的安盟-南非军队,14名南非送命。失败的南非人发誓报仇,一周后,又组织起多达1000人的“祖鲁”特遣队,乘运输机空降安哥拉中部城市比耶,抄袭古军后路。
此举果然见效,当地的安人运守军丢下古军四散奔逃,在接下来的血战中,古军有130多人战死,好不容易才跳出南军包围圈,而整个安哥拉中南部也落入敌人之手。
面对南北夹击,安人运向苏联和古巴发出“加大支援”的呼吁,11月初,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批准代号“卡罗塔”的军援方案,隶属内务部的特种部队与炮兵搭乘苏联安-22运输机直飞安哥拉,古巴商船队则负责输送其他后续部队和装备。
11月中旬,援安的古巴志愿军已达9000余人,配备各式坦克装甲车辆130余辆,大口径火炮97门,外加几架苏联送来的米格-21战斗机,安人运也在控制区内进行总动员,军队人数扩大到2.6万人。
实力有所恢复后,古巴军事顾问建议安人运采取“先北后南”的策略,集中主力打击较弱的安解阵-扎伊尔联军,但安人运军事代表多斯桑托斯(后来的安哥拉总统)则坚持安盟-南非联军离罗安达很近,要优先消除“肘腋之患”。
11月23日,安人运执意向安盟占领的南部铁路枢纽基巴拉发起攻击,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和战术配合,安人运被南非军队和安盟打得落花流水。
1976年1月25日,安人运-古巴联军向安解阵占领的卡希托发起进攻,古巴空军全程给予支援,密集的轰炸瓦解了安解阵成员的抵抗斗志,安人运-古巴联军则捷报频传。
2月15日,双方在圣萨尔瓦多展开决战,由古巴组成的装甲兵纵队渗透到安解阵-扎伊尔联军后方,捣毁了四处秘密补给点,还当场击毙多名为中情局服务的白人飞行员。
这一奇袭重挫了安解阵-扎伊尔方面的士气,前线部队乱作一团,特别是扎伊尔干涉军置盟友于不顾,向刚果河狂奔,试图早点逃回国内,许多人在混乱中被踩死和淹死。此役过后,安解阵已不再是安哥拉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安人运击败安解阵并把安盟赶出城市后,安人民民主共和国解体;安人民共和国陆续得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承认。然而,安人民共和国政府军与安盟部队的内战则愈演愈烈。
是时,安人运政府有正规军5.3万人,预备役部队5万人。安盟美国、南非的支持下一度拥有正规军2.6万人,民兵3.4万人。
打败安解阵后,安人运-古巴联军得以集中精力对付南非-安盟集团了。1976年2月,安人运发起代号为“大草原”的新攻势,全力攻打安盟重镇万博,古巴空军实施了不间断的对地轰炸,摧毁了南非军队的所有重武器。
战至3月27日,鉴于战局无可挽回,南非政府宣布从安哥拉撤军,而安盟也被安人运赶出城镇,只能重回密林打游击了。同年12月,由安人运领导的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这也标志着安人运-古巴集团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转化成政治胜利。
1987年7月,安政府军与安盟部队在马温加、奎托夸纳瓦莱发生大规模战斗,古巴军队和南非军队直接参战,双方损失惨重。内战这一阶段,由原苏联和古巴支持的安人运一方和由美国和南非支持的安盟一方,都卷入了安内战。
1982年安哥拉政府与美国就解决南部非洲冲突问题开始会谈。
1984年2月,安哥拉与南非达成《脱离军事接触协议》。由于美国和南非坚持把撤军与纳米比亚独立问题联系在一起、以及美国公开向安盟提供军事援助,谈判陷入僵局。
1987年7月,安、美恢复谈判,在安、美所提新建议的基础上双方多次会晤。1988年1月至3月,安、古、美三方举行多次会谈,古巴在会谈中表示愿从安撤军,安、古在3月会谈中进而向美提出4年内古从安撤军的时间表。
自5月起,三方会谈扩大为安、古、美、南非四方会谈。8月8日,安、古、南非达成在安南部实现停火及南非军队从安撤离的协议。
1987年8月22日,南非正式与古、安签订停火协议,规定南非军队从9月1日起撤出安哥拉。9月底,安、古、美、南非就古巴在24个月至30个月内撤出军队的时间表达成协议。
12月13日,安、古、南非签署布拉柴维尔协议议定书,建议从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在27个月内从安哥拉全部撤走全部军队。
1991年,苏联解体,安哥拉政府放弃社会主义的路线,翌年实行多党制。1991年5月,MPLA及UNITA在前宗主国葡萄牙介入下签定和平协定并于次年进行总统大选。
1992年,安人运领袖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赢得了第一轮选举。安盟党魁萨文比不满意选举结果并拒绝参加第二轮选举,再次开始内战。
第二阶段第二轮内战中,联合国对安盟进行了强力制裁,其中包括了对安盟的武器禁运以及禁止安盟从事资源开采活动。1993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安盟实行石油和武器禁运的决议。
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5月19日宣布美国正式承认安哥拉政府。在战场形势不利、安盟控制区已减至全国面积的15%、国际社会压力增大的情形下,萨文比又回到了谈判桌前。
自1993年11月开始,安哥拉对立双方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了新一轮的和谈,并于1994年11月20日正式签署了新的和平协议。
1994年11月,安政府与安盟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签署和平协议,但不久,安盟不执行协议,控制了钻石出产地,继续进行战争。
第三阶段萨文比是21日下午3点在安哥拉东部莫希科省卢武区卢库塞镇被政府军击毙的,距离首都罗安达约700公里。当时,萨文比正在河岸的一个秘密躲藏处休息,与多名高级军官在一起,30名贴身保镖寸步不离,未料中了政府军的埋伏。
慌忙中,萨文比操起冲锋枪抵抗,因寡不敌众而中弹当场死亡,所有保镖和两名营长也被击毙,其他人溃散而逃。
据一名知情者讲,萨文比遇害与其一名警卫告密有关,"根据一位领导追捕萨文比的政府军官透露,他们此前抓捕了一名萨文比的警卫官,因而获悉萨文比经常躲藏的具体地点"。
一位目击者说,萨文比被击毙时头上戴着红色贝雷帽,腰间还系着护身符——一条红色丝带和一条绿色丝带。
据报道,政府原计划将萨文比的尸体运送到首都示众,由于天气原因未能如愿。萨文比的尸体被政府官员检验后,接着被装进棺材就地草草掩埋,地点离他当年创建安盟时仅50公里之遥。
4月4日,安盟与政府在首都罗安达签署了和平协议并解除武装,解除了安盟约5万士兵的武装,整合为国家军队或警察。内战宣告结束。
战争结果安哥拉战争造成多达10余万人死伤,直接参战的扎伊尔、南非和古巴也有近2500人战死。从战争进程来看,古巴志愿军为安人运的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据俄罗斯媒体披露,光古巴空军就向安哥拉派遣了数百名飞行员和地勤机械师,特别是南非白人政权介入安哥拉战事后,古巴人的战斗热情被彻底激发起来,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那时就呆在古巴。
他曾回忆:“古巴争先恐后地参加国际主义运动,誓将安哥拉人民从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亲自制定援安计划,仿佛这场战争决定的不是遥远非洲国家的命运,而是古巴本身的命运。”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7:51: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29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哥拉内战(安哥拉的战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哥拉内战(安哥拉的战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