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视又称内观。最早见于《列子·仲尼》。《列子·仲尼》:“务外游者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指在排除外界干扰,没有浮思杂念的情况下,合闭双目,观窥躯体某一部位,又称内观。道家有《太上老君内观经》继承发展了这种养生方法。
内视作为净心止念的方术,不失为气功入静的有效方法。内视反听,又作“反听内视”。”对此,《太上老君内观经》论之甚详,它说:“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人常能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
中文名内视
别称内观
记载《列子》
目的体道
拼音nèi shì
定义一种静修的方法
典籍释义《史记·商君列传》谓:“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成语内视反听的意思是主动反省检查,听取别人的意见,从气功的角度看,反听不仅要向外倾听,争取老师朋友的指导帮助,更重要的要向内返听,将闻声之事趋向于自身,意识向内,有助于练功时精神集中,入静凝志。
如细听周围的动静,环境是否清静;细听自己心脏的跳动,使心跳更平稳而有节奏;细听自己的呼吸出人,使呼吸从粗滞有声,过渡到悠悠细长,绵绵柔顺,若有若无,平和安宁;呜天鼓时,两耳细听手指敲打后脑勺的清脆之音,有助于提高听力。
内视作为养生方法,在先秦被道家发展的很丰富,《列子·仲尼》篇说:“务外游者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指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忽视内观(视)的重要作用,即要观心照己,静养元气。
可见内视作为修身养性之术,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并且加以应用。内现之“视”,即用意“观心”或“照己”,说的是气功人静状态中所自我保持的意念。
在练功过程中,必须保持这一意念,一是可代替诸多杂念,因为人们的意识总是受累于外界事物,攀缘外物,触境生情,内视时以一拒万,转外向为内向,断外缘以求内静;二是功中内视一念尚存,可避免人静后出现的昏沉或困顿的现象。
《干金要方》云:“常当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古乐器)。五色了了分明,勿辍(停)也。”内视的练法,既可内视脏腑的形态色泽,如心像莲花,脾气色黄等,也可内视机体的功能活动,如腹式呼吸时腹部的上下起伏,内气沿经络循行的状况等。
故《洞玄灵宝定观经》上说:“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注云:“慧心内照,名曰内观。”即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以灭动心。为道教早期方术之一。
《青华秘文》曰:“心之不能静者,不可纯谓之心,盖神亦役心,心亦役神,二者交相役,欲念生焉。心求静必先制眼,眼者神游之宅者,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眼而使之归于心。”故以目内视时,思想集中,元气充沛,返视内照,心平躁释。修炼时,凝神安息,舌柱上腭,心目内注,俯视丹田,很快就能入静。
发展演变此术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列子·仲尼》篇说:“务外游者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后在汉朝时被黄老道吸收《太平经钞壬部》云:“上古第一神人、第二真人、第三仙人、第四道人,皆象天得真道意。眩目内视,以心内理,阴明反洞于太阳,内独得道要。犹火令明照内,不照外也,使长存而不乱。今学度世者,象古而来内视,此之谓也。”
《太平经》卷七十云:“思养性法,内见形容,昭然者也;外见万物众精神者,非也。”这一内见形容法又往往和存思五脏神联合运用,以收治病之效。卷七十二说:“四时五行之气来入人腹中,为人五脏精神”。画之为人,使王气色、相气色、微气色三合,斋戒居善靖处思念之,“思之当先睹是内神已,当睹是外神也,或先见阳神而后见内神,睹之为右此者,无形象之法也。”
内视术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有进一步发展。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云:“吾闻之于师云,道术诸经,所思存念作,可以却恶防身者,乃有数千法,……思见身中诸神,而内视令见之法,不可胜计,亦可有效也。”
《遐览》篇即着录《内视经》一卷。陶弘景《真诰》卷九引《丹字紫书三五顺行经》论内视法:“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又引《紫度炎光内视中方》曰:“常欲闭目而卧,安身微气,使如卧状,令旁人不觉也。乃内视远听四方,令我耳目注万里之外。久行之,亦自见万里之外事,精心为之,乃见百万里之外事也。”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一引《黄帝内视法》云:“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可见内视和存思一样,要求所观之对象比较形象地反映在心中,通过具体形象的感觉达到收心入静。
内视又有不动心,即心不为外物所扰的意思。《庄子·列御寇》云:“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俞樾注曰:“心有睫,谓以心为睫也。”内视者,非谓收视返听也,谓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也。”
对此,《太上老君内观经》论之甚详,它说:“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人常能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窈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这里,道教的内观修心已引进了佛教义理,颇具理论色彩,由此“内观形容”的内视术即演变为“静神定心”的修心术,当是此术的高层境界。内视作为净心止念的方术,不失为气功入静的有效方法。
唐末以后被内丹术所吸收,成为其重要成分之一而被继续运用。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7:4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29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内视(静修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内视(静修方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