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天台山、四明山山脉交汇之处,计划单列市宁波市属县,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全县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乡,人口58万。
宁海,顾名思义,宁静之海。相传东海之内皆波涛汹涌,惟有此处港湾风平浪静,故名宁海。 静海溢出的这份诗意,令人欣羡,令人神往。
2020年宁海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2.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2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54.75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319.6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6.7:49.1:44.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中文名宁海县
外文名Ninghai County
别名缑城
行政区划代码330226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
面积1880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
政府驻地跃龙街道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南溪温泉、强蛟群岛、前童古镇、伍山石窟、梁皇山、浙东大峡谷等
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火车站宁海火车站
车牌代码浙B
邮编区码315600
地方方言吴语宁海话
电话区码0574
人口695958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722.55 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宁海,顾名思义,这是一片波澜宁静的海湾,一方欢乐、安宁、祥和的土地。相传东海之内皆波涛汹涌,惟有此处港湾风平浪静,故名“宁海”。千百年来,宁海人民在这儿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县,治设白峤(跃龙街道白桥村)。属临海郡(治今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
隋开皇九年(589)废,并入临海县(临海市)。
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治徙海游(今三门县海游镇城区街道)。属台州(治今临海市)。武德七年又并入章安县(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
武周永昌元年(689)复建,治迁广度里(今跃龙街道),仍属台州。
唐神龙二年(706),以县东地域辽阔,析置象山县。
唐天宝元年(742)台州改置临海郡;干元元年复为台州,宁海均属之。
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属台州府。清因之。
民国元年(1912)直属浙江省,三年(1914)属会稽道(治今宁波市区),十六年(1927)直属浙江省。二十一年(1932)属浙江省第五特区(治今临海市)。
民国二十二年,改属浙江省第四特区(治今宁波市区),二十三年属临海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五年,临海行政督察区改为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三十二年改为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划海游等17乡镇归新建的三门县。
1949年宁海解放后,属台州专区,1954年属宁波专区。1957年复属台州专区。1958年10月撤宁海,并入象山县,县治设力洋,后移原宁海城关。
1961年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属宁波专区,1970年属宁波地区,1983年7月改隶宁波市。
行政区划2018年末,宁海县下辖4个街道、11个镇和3个乡,共有42个社区居委会和363个行政村 。县人民政府驻跃龙街道县前街18号 [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宁海县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连奉化市,东北濒象山港,东接象山县,东南临三门湾,南壤三门县,西与天台、新昌为界。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5′、北纬29°17′,东经121°09′~121°49′之间。
地形地貌宁海县坐落在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之间,背山靠海,西高东低,属沿海低山丘陵地区。西部和西南山岭重叠,属于天台山脉中段,自华顶山、括苍山分别从西北、西南蜿蜒入境。东部以低丘和冲积平原为主。
气候特征宁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7℃,年日照1900小时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mm,无霜期230天。
人口截止2019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8.6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全县总户数241163户,户籍总人口633918人,其中:男性人口326564人,女性人口307354人,分别占总人口51.5%和48.5%。出生人口5712人,出生率为8.99‰,死亡人口3961人,死亡率为6.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5‰。[3]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常住人口为695958人。[4]
经济2013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4.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3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208.43亿元,增长8.8%(其中工业增加值187.39亿元,增长8.5%,建筑业增加值21.04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36.72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0.2:54.2:35.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2262元,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1927元人民币)折算为10054美元,增长8.7%。2015年6月5日,宁海智能汽车小镇入围浙江省级示范小镇将获得土地和财政方面的支持。
农业至1949年底,农业总产值330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
1950年6月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年1月21日建立县土地改革指挥部,组织土改工作队,贯彻执行“依靠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路线,经培训骨干,宣传发动,划分阶级,没收征收,民主分配,复查发证等六个阶段。全县共没收地主,富农和公堂土地243212亩,农具239988件,耕牛2053头,进行了土地改革,分田到户,颁发土地证,确定产权。
1958年人民公社化,曾一度退出“工资制”,“供给制”,大办食堂,大办钢铁,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下降,1960年全县粮食总产值9.37万吨,比1958减14.9%,1961年又比1960年减19.1%,。1961年,解散食堂,分给社员自留地,允许一定的家庭副业存在,农业生产逐步上升。
1978年,宁海逐步改变以生产队统一核算办法,率先包干到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1981年,全县66.4%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劳,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农林水实行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
1983年,全县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5年,宁海县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5.2亿元。
2008年,农民人均年收入10332元。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8.5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0万亩,形成了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20万亩生态型海水养殖基地,万亩有机茶基地等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
2013年受H7N9禽流感疫情、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菲特”超强台风等一系列严重自然灾害的连续影响,农业遭受较大影响。全县上下对此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15.95亿元,增长0.3%;林业产值1.62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8.33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28.21亿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种植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完成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3.69万亩,同比增长0.1%。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8.91万亩,下降1.4%,产量10.03万吨,下降1.0%。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县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为17.75万头和21.93万头,分别增长16.5%和10.8%。家禽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家禽存栏、出栏同比分别下降3.3%和8.6%,禽肉总产量0.45万吨,下降9.2%。渔业生产稳定,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5.01万吨,增长2.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3.55万吨,增长3.5%;淡水产品总量0.54万吨,增长0.3%。
工业民国20年(1931),成丰米厂在县城桃源桥开业,为宁海最早之碾米厂。
民国27年(1938)5月,缑城布厂开业,有工人40名,为当时县内最大工厂。
1978年,宁海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县只有311家工业企业,9548万元产值。
截止1995年,全县乡镇工业企业发展到4221家,比1978年增加4016家,工业产值达到633357万元,比1978年增加152倍,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9%。
截止2007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6635家,比1978年增加63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38家,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395.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8.99亿元。在规模以上企业中,私营企业642家,产值171.7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2.18%,外商投资企业143家,产值70.8亿元,占21.53%,股份制企业41家,产值277532万元,占8.44%。
2013年,工业生产稳定、效益回升。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87.3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实现工业总产值804.97亿元,增长1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65.76亿元,增长9.3%。实现销售产值539.68亿元,增长8.2%,其中,内销为404.28亿元,增长13.3%;出口交货值为135.4亿元,下降4.5%,内销增速高于出口17.8个百分点。
实现新产品产值168.57亿元,增长18.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9.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29.8%,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1.39亿元,增长7.2%。60家实力工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8.13亿元,增长14.4%。全年规模以上六大特色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3.58亿元,增长11.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78亿元,增长8.4%;实现利税总额74.35亿元,增长31.2%,利润总额49.90亿元,增长35.5%。
贸易从1978年到1986年期间,宁海有些产品通过国家渠道开始走出国门,但种类和数量很少。
1988年宁海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宁海县确立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针,并制定了鼓励商品出口和引进外资的政策。
1987年到1994年期间,宁海县对外贸易主要是收购交货出口阶段,从1995年开始才进入自营进出口阶段。出口总额也从1987年的2238万元人民币发展到2007年的11.93亿美元。
1994年1月,宁海县对外贸易公司成为宁海县首个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此后,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已有606家之多。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例不断提高,1998年就达到90%以上,保持在98%以上。
从1987年的以纺织品为主,逐步发展为机械、塑料、橡胶、五金、电器、纺织品全面开花,形成了文具、汽配、模具、五金、灯具、电子电器六大特色出口产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到了6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保持在10%以上。出口市场方面,1998年后,由亚洲和港澳地区为主转而以欧美市场为主,同时全面开辟了独联体、中东、拉美、大洋洲和非洲市场,2007年,宁海县商品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51个。
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增长19.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96.82亿元,增长18.9%;餐饮业11.18亿元,增长20.1%。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82.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7%,服装类增长24.5%,金银珠宝类增长12.3%。全年新增汽车9348辆。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山地面积945平方公里,平原面积80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2.5万亩,林地162万亩,滩涂39万亩。
水资源宁海县资源总量约17.3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达10.6万千瓦,总库容为4.304亿立方米,水质优良。境内的中国大(二)型水利工程——白溪水库,是宁波市重要的供水水库,也是首批中国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即将动工的库容为8460万立方米的西溪水库,可提供5400万立方米的优质饮用水。
矿藏资源宁海县境内发现的矿藏共36种,以非金属为主。黑色金属有磁铁、赤铁等;有色金属有铜、铅锌;稀有金属有辉钼、钴土;贵重金属有金银;非金属有黄铁、粘土等;燃煤有烟煤、褐煤。金属矿大部分产于新华夏构造带,非金属与第一次次生化有关。但探明储量者不多。
植物资源宁海古树名木资源数量众多,物种丰富,共有古树名木1202株。其中散生古树582株,古树群28处620株;属一级保护古树284株,二级保护古树336株,三级保护古树582株。树龄最高的为岔路镇柴家村万婴柏,达1700多年,范围最大的是前童镇的“浙江第一樟”,为1500cm。
交通同三线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铁路纵贯县境,34省道甬临线是一级公路,和盛宁线、象西线组成陆路交通主骨架,县城距宁波机扬64公里,离北仑港80公里。5000吨级强蛟码头投入使用,北通宁波、上海、大连,南达温州、厦门、香港,水陆客货周转能力大大提高。甬台温铁路开通后,设有宁海火车站。
2017年,宁海县公路总里程1623.64公里,公路密度88.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88公里,一级公路169.86公里,二级公路57.60公里,三级以下公路1345.30公里。
2017年末拥有各类营运车辆2742辆,其中:营运客车943辆(长途班车49辆,出租车278辆,城区公交车290辆,城乡公交293辆,镇域公交10辆,旅游包车23辆);营运货车1799辆(普通货车1580辆,专用货车202辆,危货车17辆)。拥有船舶119艘,其中:沿海货船105艘(万吨以上6艘),沿海客滚船1艘,内河客船13艘。2017年全县完成货物运输量1979.67万吨,货物周转量115.29亿吨公里,客运量208.1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19亿人公里。
2019年,宁海县全年完成交通总投资16.4亿元,全县公路总里程1651.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71公里,分别增长1.7%和46.9%。年末拥有各类营运车辆2218辆、船舶65艘。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981.75万吨,货物周转量88.99亿吨公里,客运量165.2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91亿人公里。
社会事业科技2019年,宁海县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累计达186家,开展R&D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数从上年的262家提高到40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0.14亿元,技术交易额6.27亿元,分别增长9.9%和96.2%。培育市级创新型初创企业200家,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达到11项(其中省级4项)。新增国家、省市级星创天地5家,蛇蟠涂现代渔业列入国家级星创天地名单,新增市县级工程技术中心8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5家企业新获市县级“海外工程师”年薪资助,新增国家外专引智项目1个,荣获市“茶花友谊证书”外国专家2人。新引进博士创新、创业团队3个。全年专利授权量3198件,其中发明专利132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90件。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培育类)2家,专利导航项目1家。新认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宁波市专利示范企业1家,首次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4家。
教育2019年,宁海县共有中小学80所,在校学生总数8.70万人。其中,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0.88万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0.74万人;初中18所,在校学生2.21万人;小学50所,在校学生4.86万人;幼儿园105所,在校学生2.23万人。民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辛岭小学、金阳幼儿园、深圳幼儿园、滨江商住A区配套园、冠庄幼儿园投入使用,湖西幼儿园、城西小学即将投入使用。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390万,落实各项帮困助学政策,各类助学奖金共计0.91亿元,公办学校接纳外来民工子女1.78万人。
人才开发。年末全县人才总量19.5万人,增长11.7%,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4万人,副高及研究生以上人才2674人,高技能人才4.9万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4人,市领军和拔尖人才48人。5人入选市级“拔尖技能人才”,47人入选县级“优秀技能人才”。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8家,企业专家工作站15家。
文化2019年,宁海县电影《春天的马拉松》获评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平调原创大戏《葛洪》在宁波逸夫剧院首次公演。开展“百姓大舞台”演出302场,配送节目148个;举办戏曲纳凉惠民活动1052场,受惠群众达20余万人次。
舆论引导。全年制作播放各类专题片、微剧、微电影等260多期。上送新闻稿在央视播出37条、浙江卫视播出62条。新媒体“看宁海”客户端已注册用户16万余户,抖音号“直播宁海”粉丝量达3万+。
卫生2019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机构467家,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2.94人,每千人在岗护士3.02人,每千人床位4.8张。孕产妇实现零死亡,婴儿死亡率2.5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1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5个乡镇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省级考核,1个乡镇通过省卫生乡镇市级考核,国家卫生乡镇实现历史性突破。启动全市唯一的全国农村3岁以下儿童早教发展服务试点县建设。梅桥医院等3个项目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保健楼新建等4个项目如期推进。推动晴隆县成为黔西南州首个实现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帮扶建立全县首个疼痛康复诊疗中心、新生儿诊疗中心。
体育2019年,宁海市全年新建体育公园9个,全民健身广场2个,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36平方米,远远超过全省平均1.97平方米的标准。宁海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被评为宁波唯一的中国新美步道。成功举办2019宁海越野挑战赛,2019环中国自行车业余赛(宁海站),2019宁海国家步道百企徒步挑战赛,中国体育论坛,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宁波市体育社团嘉年华,中国(胡陈)户外运动节。射击运动员王敏涛在亚洲锦标赛获得冠军,全年共取得省级冠军20个、国家级冠军5个、世界冠军1个。
社会保障2019年,宁海市全县本地户籍人员参加养老保障487387人,参保率为97.8%;城乡居民医保参保412196人,本地户籍参保率在99.6%。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参保率达100%;工伤保险188433人;失业保险128701人。
城镇建设2020年5月29日,宁海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5]
公共服务浙江宁海:构建“智引擎” 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浙江省宁海县探索“智分类、云回收、源处理、循环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出台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地方标准,建立积分反馈和项目奖励机制,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可持续,实现“就地减量、就近转化”。
2020年12月11日,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名单。[6]
风景名胜伍山石窟伍山石窟是一个人工采石形成,历经800多年的石窟,已经发现大约30余个洞窟群,共800多个洞窟。
伍山石窟分为一个主景区和两个分景区。伍山石窟主景区包括不周神山、聪明山水、岳井洋景区和伍山度假区,将分别建成洞室园林观光区、洞窟童话游乐区、海湾盐场观光区以及宾馆别墅度假区;道士岩和石兰山这两个分景区,将建宗教、石文化区和洞窟野营探险区。
野鹤湫景区野鹤湫位于黄坛镇西部,《徐霞客游记》记载的梁皇山的北麓,距县城15公里。
景区内自然景观丰富,有浙东地区最密集的瀑、潭群。18级飞瀑,36泓龙潭,或缓或急,或宽或窄,绵延数公里。
整个景区分为六个分景区:野鹤溪、闲云溪、云鹤坪、野猪头、丁山等。
梁皇山梁皇山原名桐柏山,位于宁海县城西面11.4公里前童镇北部边境。属于南干山。西接大门山,东连岵岫岭、封山,南为大红山。东、北与黄坛毗连。山多松、竹、薪柴。主峰768.2米。明崇祯《宁海县志》作梁王山,载有:“旧传梁太清(547-549)末,侯景作乱,陈霸先兵起,有王子避地于此,故名”,后改为梁皇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至此山。
前童古镇前童古镇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具有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
浙东大峡谷浙东大峡谷位于浙江省宁海县境内,规划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30多平方公里;距宁波114公里,宁海县城29公里;距沿海大通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岔路出口9公里,是一处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依托,以道家和台岳文化精粹为内涵,以青山绿水、奇峰怪石、溪流飞瀑、原始森林和现代游乐为特色的生态风景区。
南溪温泉中国三大著名温泉之一,它坐落在宁海县城西北天明山幽谷中,距宁波市区76公里。南溪温泉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环抱,据测定,这一带地热水不但蕴藏量大,水温适中,且水质清澈透明,品位甚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人们浴后有肌肤滋润,心境舒展之感。对各种皮肤病、关节炎以及神经、消化、心血管等方面疾病有明显疗效,南溪温泉是华东地区少有的旅游、避暑、疗养、度假、休闲胜地。
地方特产胡陈洋芋、岔路黑猪、望海茶、翠冠梨、红阳猕猴桃、越溪跳鱼、宁海白枇杷、宁海脐橙、水车萝卜、长街泥螺、岔路麦饼、茶院番薯面(臭冬瓜、臭苋菅、臭菜心)、大佳何对虾、西店牡蛎、宁海青蟹、凫溪香鱼、长街蛏子、宁海梅林鸡、前童“三宝”(前童豆腐、前童香干、前童空心腐)。
历史文化艺术龙舞
宁海龙舞主要舞的是断尾巴龙,这些龙舞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如象山的“打结龙”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些龙舞大多已从过去的敬神、请神、娱神的祭祀活动,逐步转变为被人们娱乐欣赏的民间艺术形式。断尾巴龙出自宁海的帽峰山,因而又称其为帽峰山龙,相传这种龙舞始于南宋时期。此类龙舞的龙首尾至少9节,多至几十节,各节装有2米长的木棍,表演时需十三人共同操作。此龙舞除表演打四角、打八门、打土桩、打十六桩等舞龙的基本动作外,还需另加四只灯笼,组成男子群舞。表演时每节龙身各配1人执之,由掌“龙头”者领舞,其余皆随势翻滚,以锣鼓、喇叭伴奏。
祭孔舞
据《鄞县通志》记载清代乐舞有初献舞宣平之舞一成,亚献舞秩平之舞二成,终献舞叙平之舞三成,乐舞向列六佾,每佾六人共三十六人,光绪三十二年复改八佾则乃六十四人。”另据《敬上录》第十册记载:“天子亲祀则备宫悬舞八佾,太学比古诸侯当轩悬而舞六佾,群库比古卿大夫判悬而舞四佾,邑库大夫比古特悬二佾。”(载自《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宁波分卷》)在宁波众多的祭孔舞蹈中,尤以宁海的祭孔舞蹈最具特色。据《浙江民间舞蹈集成·宁波卷》载,宁海城关的《祭孔》舞佾除反映内容为祭孔尊孔而外,还组织礼仪表演,场面非常热闹。其演出活动可达一天一夜,表演者40多人,众人边乐边舞;其道具有山鸡羽、笙、横笛、龙头拐杖、两盏九联灯等;其表演者的服饰根据历史上各朝穿戴,颇具特色,其伴奏曲调为丝弦鼓乐。当“祭孔”开始,表演者手执山鸡毛或龙头拐杖,随乐挥舞,其顺序是先舞九联灯开场,再龙头拐杖表演,后舞山鸡毛集体祭礼。相传,此舞自宋代起便在宁海城乡演出,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举行一次。
灯舞
灯舞在宁海城乡流传甚广。其形式有马灯舞、船灯舞、车灯舞等多种。这些灯舞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表演载歌载舞,内容多为表达浙东沿海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海捕鱼安全返航,吉祥如意的心愿。
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又称“宁海本地班”,在宁海北部亦称“调腔”,是浙东富有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在宁海、宁波、台州、舟山一带。宁海平调唱腔、表演非常有地方特色。唱腔以曲牌体为主,多为阴、阳两声结合。一般老生发音较高亢、洪亮,多用鼻音;小生较挺拔、有力,多用假嗓;净角较粗犷、雄壮,声带振幅大。演员一人前台唱,后场众人帮唱,遇到较长拖腔时,往往会根据字韵,将句末一字割裂开来,按其音韵行腔。白口以宁海官话为准,声音洪亮,听起来很动听。表演以耍牙绝活最精彩,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或有两颗刺出鼻孔,尤其是有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称为“绝活”,可与四川变脸媲美。此技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老艺人杨先达(艺名红毛老生)所擅长。另外有些表演技巧如老艺人刘乾木(小丑)的“雀步”,葛时烟(小生)的“抱瓶滑雪”、“一马双鞍”、“买菜吐红”等,均有较高难度,也是宁海平调一大演技特色。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一个地方剧种,约始干明而盛于清,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它的唱腔。属于调腔的一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断帮、一字帮等多种形式。其语音,除小丑用苏白外,基本用宁海方言、读书音",故县人又称之为'本地班"、当时流行在宁海、象山、黄岩、温岭、临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后到宁波、舟山、杭嘉湖以及上海一带作过短期演出。解放初期,平调一度停演。
方言宁海县境内通用宁海话。宁海话属吴语,是吴语明州片跟台州片之间的过渡性方言。宁海话内部不一致,有比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北部以西店话为代表,接近宁波话;中部以城关话为代表,是正统的宁海话;南部以桑洲话为代表,接近台州话。这种由北往南渐次变化的方言现象,多少跟境内的地理环境及过去的行政建置有关。
著名人物叶梦鼎(1200—1279),字镇之,号西涧,宁海东仓上宅人。南宋王朝右丞相兼枢密使。
胡三省(1230-1302),中国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身之。宁波宁海人。南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等职。
方孝儒(1357--1402),方克勤之子,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时人称"缑城先生。"又因在蜀任教时,蜀献王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
童保暄(1886—1919),字伯吹,浙江宁海人,人称“浙江之蔡锷”。[1]辛亥革命浙江起义发起人,浙江光复后,曾任临时都督。1919年5月27日追赠陆军上将衔,1919年5月23日病逝,时任陆军中将、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
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心阿兰若主持、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
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县人。原名赵平复,作家,革命家。
张明养 [75] (1906--1991),研究员,浙江宁海清潭人。
192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曾任复旦大学教授、系主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世界知识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国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民进第四至七届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部长、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五 、第六 、第七 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对国际政治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国际裁军问题》、《国际政治讲话》、《现代外交的基本知识》等。
应野平(1910—1990),浙江宁海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童衍方,1946年生,浙江宁海人。号晏方,别署宝璧斋、爱竹庐。师从来楚生。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潘公凯,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二公子。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等。
陈伟俊,男,汉族,1966年6月生,浙江宁海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 [85]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7:03: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2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宁海县(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宁海县(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