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珍(1936~),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剧演员,原籍河北省东光县。当过工人,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全国人大第五、六届代表。1973年,入党。
1956年在天津职工业余会演中初露才华,调到天津歌舞剧院后,曾在一些歌剧中扮演主角。五十年代末从事独唱,其演唱声从情发,委婉甜美,格调清新秀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多次出国访问中也受到赞誉。二十世纪80年代,于淑珍的歌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
中文名于淑珍
籍贯河北省东光县
出生地河北
性别女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36年
职业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员
代表作品《李双双小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基本资料著名歌唱家于淑珍简介于淑珍(1936—),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剧演员,原籍河北省东光县。当过工人,1955年在天津职工业余会演中初露才华,调入天津歌舞剧院后,曾在一些歌剧中扮演主角。于淑珍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从事独唱,其演唱声从情发,委婉甜美,格调清新秀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二十世纪80年代,于淑珍的歌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于淑珍曾任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全国人大第五、六届代表。
经典作品1979年,她为电影《甜蜜的事业》演唱的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她演唱的歌曲《李双双小唱》《泉水叮咚响》《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被广为传唱。作为我国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剧演员,于淑珍是春晚的常客。1984年春晚,她一个人演唱了《滦水香茶斟满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月光照着太湖水》等作品。2015年央视春晚,她表演开场节目《四世同堂合家欢》。[1]
艺术风格于淑珍从事歌唱后,孜孜不倦地学习民歌、各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深深扎根民族音乐沃土,并借鉴西洋传统唱法,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她的歌声圆润甘甜,亲切感人,格调清新,素雅而质朴,富有独特的魅力。她的歌唱以抒情见长,善于把握各种地方音乐的特点和韵味,融会贯通,既能显示北方歌曲的质朴明朗,又具南方的柔美细腻,恰到好处地表达作品的意境和深度,人们赞誉她的演唱“高如行云,低如流水;声从情发,歌由心飞”。
北方的朴质明朗,南方的柔美细腻,经由她婉转晓畅的歌喉,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艺术经历经历:从学徒工到歌唱家著名歌唱家于淑珍回忆起自己怎么从一个学徒工成为歌唱家,于淑珍说:“我工作的那个厂子很小,叫天津市中大化工仪器厂,我是学徒工,1956年在天津艺术馆给农民示范演出时,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也来看演出,就看上我了。”19岁的于淑珍就这样懵懵懂懂地从一个学徒工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刚进团,正好赶上歌舞剧院大队人马去山东演出。我第一次上专业舞台就是在山东大剧院参加大合唱,就这样一步步从合唱队员到民歌小合唱、独唱直到歌剧演唱。”
1963年,于淑珍灌制了第一张唱片,收录的歌曲《新剪窗花》和《李双双小唱》在农村大队广播里备受宠爱,非常风靡。
1959年,于淑珍出演歌剧《向秀丽》,在歌剧中扮演为抢救公家财产而牺牲的一个制药厂女工。
二十世纪70年代末的电影《甜蜜的事业》成就了一首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也成就了这首歌的原唱者于淑珍。“《甜蜜的事业》的导演谢添是天津人,1978年底他打电话给剧院领导,让我到北影厂录音,这首歌一共录过好几个版本,现在传唱的就是最后用电声伴奏的那一版。”
成长:坚韧为基础的平和“我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也没想过一定要当歌唱家,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水到渠成时该来的就来了。所有的突破都不能抛开自己的条件,我记得一位老师说过:石雕石玉雕玉,我很清楚自己的条件,如果我就是一块‘石头’那我不会强求自己有‘玉’的效果。也曾有人提议我在演唱时要表现出无产阶级气势磅礴的情绪,但我就是唱不出来,我说我再使劲声音就破了,只能就这首歌所需要的情绪去处理。”于淑珍这样评价自己。
这种以坚韧为基础的平和还表现在她对歌曲的理解上。在所有演绎过的歌曲中,对《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的理解更见于淑珍柔韧的性格。“作曲家施光南去云南体验生活后写这首歌时,最后一句是‘一起走向啊,结婚登记处’,是希望通过这首歌去宣传《婚姻法》。后来有人提出异议:那么抒情的歌怎么还有这么直白的歌词!有人把这一句改成了‘一起走向啊,那绿色的雾哎’,但不管在什么场合演唱这首歌我唱的还是原词,我要尊重历史事实,原来创作这首歌的思路就是要反映现实的。”
晚年:习书画不适带徒弟1998年于淑珍从天津歌舞剧院退休,对于带徒弟的事,她说:“有的人能唱但未必是好老师,若我要教学生一定要把他们教出来,但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老师,带徒弟是要负责任的,当我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时就不去做。我只会唱歌,那就只唱歌!”
退休后的于淑珍,第一个想做的事就是去上学。她在天津老年人大学报了名,第一次走进校门。有人问她,您又来教声乐了?她摆摆手说,我是来当学生,上书法课来了。后来,她又学了几年绘画,挥毫泼墨把牡丹、梅花画得有模有样。“有人问我退休以后不感到寂寞吗?其实,老年人一定要想开,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儿,能唱就唱,不能唱就学点儿别的东西,挺好的。”说这话时,于淑珍的脸上又漾起了幸福的微笑。[2]
难忘的三件事于淑珍说,50多年的演艺生涯,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但她最难忘的还是三次演出。原来,虽然于淑珍有副甜美、动听的好嗓子,但是特别容感冒,一感冒就得急性咽炎,嗓子出不来声。而当她带病坚持演出时,观众的理解和热情是给她最大的感动,这些场面也成为弥足珍贵的记忆。
事件一时间:二十世纪80年代初
地点:山西某煤矿
有一次,在山西某煤矿演出,嗓子突然出不来声了。观众也理解,就说:于老师您不用唱了,上台和大家见个面就好。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你上台不给人家唱歌就在那儿见一面,根本说不过去。于是,当天就唱了一首歌。是露天演出,天下着雨,但观众很热情,煤矿山上山下都是人。我把话筒拿得很近,说:今天实在对不起,我声音唱不出来,就为大家唱一首歌,将来有机会了一定还这个账。于是,就唱了一首《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当时我非常感动,观众不要求我唱,只要见我一面就好,但自己嗓子又出不来,觉得对不起观众,于是,一边唱一边掉眼泪。台下的很多老也掉眼泪。我们乐队就说了:台上也哭台下也哭,是雨水还是泪水都分不清。
事件二时间:上世纪80年代
地点:银川
我们在银川演出了好多场,有一天要去一百多里外的一个矿区演出。当时是冬天,山路非常不好走,都是泥,我们的车一陷到里面,根本就出不来。就这样,长途跋涉坐了六七个小时,当我们赶到矿区时,已经过了演出时间。
当时大家都很疲劳了,我又晕车,一路上吐。因为演员中我是最大的,他们就问我:你决定吧,你要说不能演咱们今晚就不演了。但是,我不能说我不演,因为观众也是从百里之外赶过来的,在山区看一场演出非常不容易。就这样,一到现场,我们就张罗着演出,虽然又渴又饿,大伙儿都没顾得上吃口东西。观众也非常热情,他们都没有走,等在那儿,等着我们,让人非常感动。
事件三时间:上世纪80年代
地点:西安
一次是巡回演出,我们带着歌剧《宦娘》和音乐会在各地演了三个多月,西安是最后一站。没想到在那儿,我的嗓子又突然出了问题。那时,五场音乐会的票已经卖出去了。这也是最后的五场,演完之后大伙儿就可以回天津了。我去医院看,大夫告诉我嗓子已经充血了。
这样,就有三个问号摆在面前:能演出吗?或者推迟演出?又或者退票不演。音乐会卖的是我的票,所以由我决定。我考虑当时的情况,如果顺延演出,80口人的团在那儿吃住都要花钱,而且人心惶惶,大家都想回家了。如果是退票,这个也很难办,给人家剧场会添很多麻烦。就这样,我说:演!我们有老说:你这是糟蹋你自己。因为一天一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8首歌,这种情况下来以后可能就不能唱了。
演出完毕后回到天津,大夫给我来信,说我嗓子不是充血,而是出血。所以一直到后来,我的声带一直有血丝,这也遗留了病根。
轶事其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著名歌唱家于淑珍盛名享誉全国,歌曲在全国广泛传唱,但她从来不搞特殊化。带团出外演出,演出方给她专门准备了饭菜和礼物。于淑珍回复:我们团里其他演员都有,那我就留下。否则,你还是拿回去吧。
其二:年逾七旬、退休多年的于淑珍渐渐淡出舞台。2009年,天津歌舞剧院举办建院50周年庆典晚会,于淑珍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登台亮相,并一再返场。而天津歌舞剧院工作人员透露,于淑珍的这场演出是带病上场:“当天下午,于老师的心脏病突然犯了,但晚上她还是坚持上台演出,而且依旧坚持真唱。”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6:2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25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于淑珍(中国女高音歌唱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于淑珍(中国女高音歌唱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