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蓑蛾(蓑蛾科昆虫)

更新时间:2025-01-10 20:51:38 阅读: 评论:0

大蓑蛾(蓑蛾科昆虫

大蓑蛾 (蓑蛾科昆虫) 次浏览 | 2022.09.10 16:15:25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蓑蛾蓑蛾科昆虫

大蓑蛾亦称袋蛾。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蓑蛾科(Psychidae)昆虫。世界性分布。幼虫用丝、枝叶碎屑和其他残屑构成长6∼152公厘(1/4∼6吋)的袋状外壳负之而行,并在其中化蛹。雄蛾体粗大,翅宽,翅展平均25公釐(1吋),翅缘有缨毛。雌蛾蛆形,无翅,留在袋内交配和产卵。常绿树蓑蛾(Thyridopteryxephemeraeformis)雌体交配后即死亡,卵留在母体内直到孵出。幼虫破坏树木,尤其是常绿树。

中文名

大蓑蛾

拉丁学名

Clania variegata Snellen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亚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鳞翅目

蓑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肥大,淡黄色或乳白色,无翅,足、触角、口器、复眼均有退化,头部小,淡赤褐色,胸部背中央有一条褐色隆基,胸部和第一腹节侧面有黄色毛,第七腹节后缘有黄色短毛带,第八腹节以下急骤收缩,外生殖器发达。[2]雄成虫为中小型蛾子,翅展35—44mm,体褐色,有淡色纵纹。前翅红褐色,有黑色和棕色斑纹,在R4与R5间基半部、Rs与M隔脉间外缘、M2与M3间各有1个透明斑,R3与R4、M2与M3共柄,A脉与后缘间有数条横脉;后翅黑褐色,略带红褐色;前、后翅中室内中脉叉状分支明显。

椭圆形,直径0.8—1.0mm,淡黄色,有光泽。幼虫雄虫体长18—25mm,黄褐色,蓑囊长50—60mm;雌虫体长28—38mm,棕褐色,蓑囊长70一90mm。头部黑褐色,各缝线白色;胸部褐色有乳白色斑;腹部淡黄褐色;胸足发达,黑褐色,腹足退化呈盘状,趾钩15—24个。

蛹 雄蛹长18—24mm,黑褐色,有光泽;雌蛹长25—30mm,红褐色。

生活习性

贵州年生1代,安徽、浙江、江苏、湖南等省年生1一2代,江西2代,台湾2—3代。多以3—4龄幼虫,个别以老熟幼虫在枝叶上的护囊内越冬。安徽、浙江一带2—3月间,气温l0℃左右,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和取食,由于此间虫龄高,食量大,成为茶园早春的主要害虫之一。

生长繁殖

5月中下旬后幼虫陆续化蛹,6月上旬一7月中旬成虫羽化并产卵,当年1代幼虫于6—8月发生,7—8月为害最重。第2代的越冬幼虫在9月间出现,冬前为害较轻。雌蛾寿命12—15天,雄蛾2—5天,卵期12—17天,幼虫期50—60天,越冬代幼虫240多天,雌蛹期10—22天,雄蛹期8—14天。成虫害在下午羽化,雄蛾喜在傍晚或清晨活动,靠性物质寻找雌蛾,雌蛾羽化翌日即可交配,交尾后1—2天产卵,每雌平均产676粒,个别高达3000粒,雌虫产卵后干缩死亡。幼虫多在孵化后1一2天下午先取食卵壳,后爬上枝叶或飘至附近枝叶上,吐丝粘缀碎叶营造护囊并开始取食。幼虫老熟后在护囊里倒转虫体化蛹在其中。天敌有蓑蛾疣姬蜂、松毛虫疣姬蜂、桑蟥疣姬蜂、大腿蜂、小蜂等。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6:27: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2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蓑蛾(蓑蛾科昆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蓑蛾(蓑蛾科昆虫).pdf

标签:昆虫   大蓑蛾   蓑蛾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