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雕刻(中国传统特色雕刻艺术)

更新时间:2024-11-20 02:44:56 阅读: 评论:0

桃核雕刻(中国传统特色雕刻艺术)

桃核雕刻 (中国传统特色雕刻艺术) 次浏览 | 2022.09.06 14:35:5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桃核雕刻中国传统特色雕刻艺术

桃核雕刻是一种汉族特色雕刻艺术,在小小的桃核上雕刻出各种动物、人物的形象,其中以十二生肖的雕刻最具代表性,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各具情态,惟妙惟肖,还有十八罗汉、八仙过海、中华珠和各种花鸟鱼虫等雕刻。桃核雕刻起源于明代晚期,明代桃核、杏核雕刻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珑,是一种垂挂在衣带或纨扇或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亦可玩赏。

名称

桃核雕刻

材料

桃核

表现寓意

吉祥

建筑用途

装饰和点缀

起源

明代晚期

典型作品

嫦娥奔月,核舟记,东坡泛舟赤壁

简介明代晚期桃核雕刻

明晚期的桃核雕《八仙蓝采和》,桃核​只有成人的拇指般大小,方寸天地间展尽了微雕艺人的神技。[1]这枚表面高低凹凸不平的桃核,艺人依杏核的形态与质地奏刀巧雕巧作,将八仙中蓝采和的面容神态、头上发髻及肩背的花篮和脚下的海浪纹雕镂得惟妙惟肖。核雕​艺人似乎采用了明代竹雕中的圆雕​、深雕、毛雕和陷地雕刻等多种刀法,人物大轮廓形态精准,凹凸分明;人物和物品的细部纤毫人微,连蓝采和头上发髻的一丝丝头发、背上花篮的藤编条纹和花瓣都丝丝人扣,清晰可见。这枚桃核雕刻作品历数百年的沉积,核面呈深褐色,但一层岁月的包浆却乌光锃亮。

核上未留名家款识,不过,此枚桃核雕与沪上著名文物鉴赏家蔡国声先生曾著文介绍过的一枚明代八仙“蓝采和”杏核雕十分相似。据蔡国声先生介绍,那枚明末清初的八仙“蓝采和”杏核雕背后有“乔林”二字小篆款识。史载,乔林系明末清初江苏如皋人,核雕高手。乔林多才艺,书画雕刻各臻其妙,雕刻与印章篆刻亦为他之所长。可以想见,乔林雕刻的核雕其技艺和品位都是不低的。

明清时期

据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是桃核。明代桃核、杏核雕刻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珑,是一种垂挂在衣带或纨扇或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亦可玩赏。清中期始,核雕物品多用胡桃核雕刻,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

清中晚期

清中晚期至民国年间,各种核雕品种日趋丰富,但精湛细腻程度和其文化内涵等已不及明晚期和清初期。江浙一带仍有不少擅雕能刻的核雕高手,如史料上可查询的吴地金老、民国初年殷根福及子女殷雪芸、钟年福等。有的以官船花船等为主,有的以罗汉头、八仙等题材的核雕珠串见长,有的则以单枚的“关公”、“钟馗”等历史和传说人物等为特色。这些核雕制品都较精致,且有各自的刀法及艺术特点。如一枚清中晚期的核雕官船,橄榄核材料体型硕大,船体富丽雅致。船首一老跷足而坐,持杯品茗,小童捧壶而立,舱中桌上摆着杯盘菜肴,一老翁凭桌而坐,似在饮酒观景,旁边书童凭栏远望。

船尾小童正在搬弄酒坛。作品布局有致,刀法细腻,雕刻精湛,是清中晚期不可多得的核舟佳作。另有一枚同为清中晚期,其雕刻技法较相近的橄榄核雕《山景》也显示了细腻精湛而不俗的微雕技艺。此橄榄核雕呈褐色,包浆自然。核上四周环雕着山林峭崖、苍松岩穴和亭廊屋舍等山中名胜,让人感觉小小一枚核上展现着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奇山胜景。古时的文人有向往山林野趣的“隐逸”情趣,这一时期一批表现奇山胜景和桃源天地题材的核雕也常有问世,供文人雅士玩赏品味。

经典作品作品简介

明人魏学洢美文《核舟记》,记述天启年间常熟艺人王毅用一枚小小桃核雕刻《东坡泛舟赤壁》,令人读后拍案叫绝。王毅所制桃核舟未见传世。数年前,《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披露浙江省宁波市发现一枚《苏东坡泛舟赤壁》桃核舟,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权威专家鉴定,确定为明代王毅所雕的几枚桃核舟中幸存于世的一枚,轰动一时。从报载图片看,此桃核舟虽经数

倍于原物放大,雕刻依然十分精致,船上人物神态及开合自如的舱窗等都得到极为精湛细致的刻画,一反明代追崇简洁的风尚,或许由于桃核的表面较为粗糙,且高低不平,其质地远不如橄榄核那么坚实细腻,不易刻画展示微雕艺术中最细致人微的部分,因而,王毅所制桃核舟显得尤为难得。

核雕品种

核雕品种时期,苏州地区核雕制品,除人物雕和祥兽雕之类的手串、珠串较为热门外,还有些传统题材的单枚核雕挂件,如“骑马关公”、“骑驴钟馗”、“刘海戏金蟾”等等。这类展现雕技的橄榄核雕讲究雕刻物品形态的生动有致,刀法技艺娴熟细腻,把玩于手间要经得住再三品味。如一枚《骑马关公》,雕刻者利用一枚小小的橄榄核有限的体积,巧妙地构思布局,将关公的坐骑神马、衣着盔甲及其神态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公所骑的赤兔马与他手持的偃月刀形神兼备,安排处理位置恰到好处。整件作品人物举止神态不乱一分,前后左右不虚一笔,细微之处不省一刀,区区微微一件核雕小品,没有混沌无序之嫌,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像“关公”之类题材的核雕因艺人们数百上千回地雕刻与研习,早已熟稔其布局和刀法,所制出的物品自然耐人寻味,也无可挑剔。

艺术魅力微中见宏

核雕虽微,微中见宏。自古至今,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物玩物者惊叹和入迷,行情日趋看好。现在,精湛的核雕能够卖得起价钱,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且传承了前辈手艺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在明清两朝核雕手艺盛行的江南水乡,如今继承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不下百余人,名闻海内外的核雕奇女陈素英和清末民初核雕艺人殷根福的后代殷毅军等都有诸如“东坡赤壁夜游”、“渔家乐”、“双层客船”等核舟精品和“苏州园林”、“八仙祝寿”、“桃园三结义”等题材的核雕问世。部分精品被各地及港澳台收藏家购藏,部分核雕在上海几家拍卖行上拍。

新意和品位

核雕这种精致而小巧玲珑的微型工艺品,只要雕刻者雕镂技艺精湛,创作的题材符合当代赏玩和收藏者们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这样的核雕永远受人青睐和珍爱。

近代核雕民间艺人

排名不分先后:

田洪波,王彩彩(工艺百家),缪小明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6:01: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2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桃核雕刻(中国传统特色雕刻艺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桃核雕刻(中国传统特色雕刻艺术).pdf

标签:桃核   中国传统   特色   艺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