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大学城又名成都大学城、金强大学城,2001年开始建设。温江大学城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与南熏大道交汇处,大学城地处成都温江区市西郊,距成都中心城区2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截至2015年6月,是中国32个大学城之一、也是四川唯一的大学城。截至2015年6月,温江大学城共有普通高校9所,科研院所21所,大学专任教师5000余人,大学生10万余人。
中文名温江大学城
外文名Wenjiang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
所属地区中国 成都 温江
建设2001年
城镇模式大学城
入驻本科财大、农大、中医大、师院
入驻高职农院、交院、电院、商院、艺院
邮政编码611130
职业球队四川金强蓝鲸俱乐部
著名景点成都国色天乡等
大学城概况2001年, 温江大学城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温江大学城开始建设,成为推动温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为温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温江大学城位于海峡两岸科技开发园内,现已聚集了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教育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核工业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10余所,并有各类科研机构20余家,科技人员近万名。近几年来,温江大学城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周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温江经济发展的三张名片之一。大学城周围形成了交院后街、财大后街、教育学院后街等几条比较热闹繁华的几条街,是温江最热闹的地区之
入驻高校本科院校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主校区):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西南财大,位于国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成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大学之一,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西南财经大学以金融学科为优势,在金融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是1925年在上海创办的光华大学,1985年正式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教育部主管。
截至2013年9月,西南财经大学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951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492人;硕士研究生5993人,博士研究生1103人,留学生363人。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四川农业大学(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川农”,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之一,入选“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国家“973计划”承担高校,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高校,是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单位,具有自主招生资格。
截止2014年,校园总面积约4500亩,有本科生320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4000人。同时学校在成都市崇州市建有占地2300余亩的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在四川农业大学邛崃现代农业专家大院示范基地安置有我国第二台(世界第三台)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本部):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四川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于1956年创建,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 2006年6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校位于国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成都市,共有温江校区、十二桥校区、人南校区、汪家拐校区四校区,占地面积1800亩,有16个学院、31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
成都师范学院(校本部):成都师范学院是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四川教育学院,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腹地成都市。2012年3月,经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教育学院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2012年6月16日,成都师范学院正式揭牌,实现了由成人本科院校向普通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跨越。
高职院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CHENGDU AGRICULTURAL COLLEGE),简称成都农院,是四川省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以农为主的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2014年,该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截至2015年3月,学院共1051余亩(含流转土地和合作用地518亩),校区占地464.5亩;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44个专业;图书馆藏书近20万种、55万余册;学院有教职工共55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有12人,副教授 59 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90人,“双师”素质教师266人,有全日制在校高职生规模逾万人。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交通类全日制公办专科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2年的四川省交通学校,2001年升格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截至2014年10月,学院占地1033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2亿元,图书馆藏书120万册;设有11个教学系部,开设56个专业(方向);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人,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121名,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学术带头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学术后备带头人选2名,全日制在校高职生13000余人。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温江校区、主校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SICHUAN ELECTR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简称四川电力学院(成都水电校),是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成都水力发电学校升格的高等专科学院,现隶属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同时挂国家电网技术学院成都分院、四川省电力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的牌子。2011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电气工程系、经济管理与信息工程系、水利水电与建筑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基础部、继续教育部、网络学院等七个教学系部。享受成都市政府津贴专家1人,教授4人,副教授97人。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全日制大学专科在校学生5000余人。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是2005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艺术类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分别为创建于1953年的四川省川剧学校(四川省艺术学校)和创建于1961年的四川省舞蹈学校。学院现有中高级专任教师400余人,开设艺术类专业20余个,有八个教学系部,,分别为艺术设计系、动漫系、戏剧系、舞蹈系、音乐系、文化管理系、附属中专和基础教学部,共计28个高职专科招生专业,录取批次为专科第二批次、艺术专科批次。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由温州机械工业学校、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业余科技大学等4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学校现为浙南闽北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优质高职院校,是浙江省重点高职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省首批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荣获2018年全国高职教学资源、服务贡献、育人成效3个“50强”。[1]
其他院校成都开放大学(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学校远程教育创办于1979年,为全国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之一。2009年按照成都市委办公厅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依托成都电大建立成都社区大学的通知》要求,成都社区大学正式挂牌运行,开展市民社区教育工作。学校作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市属高校,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行政上接受成都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教学业务上接受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等的指导。[2]
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成都校区):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和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培训学院是三块牌子一套机构,是集大专、中专、技能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院校,学校创办于1979年,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已发展成为四川省最大规模的技工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4654人,占地面积526亩。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高级技工学校”。特别是在2012年12月8日的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暨全国百家城市职业培训工作推进会上,该学院捧回了“2012年第十一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四川化工工程学校:四川化工工程学校,原四川化工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领导下的省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已有近四十年办学历史,是我省唯一一所化工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学校现有大、中专在校学生3000余人。学校建有多媒体网络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分析实验室、工艺流程实验室、仪表、钳工、电工、电子、制冷、机加工等实验室16个,校外固定实习基地15个。教室均配有光纤电视、电风扇、广播、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学生寝室为标准式公寓,内设卫生间、洗漱间、全国直拨电话。
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温江校区):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由原四川省交通运输学校和四川省公路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公办,学校始建于 1972 年,隶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在 40 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先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部命名为四川省重点职业学校、全国交通系统规范化学校。
学校是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中国交通职业教育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单位、成都市汽车职教集团和物流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学校在四川交通行业与全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享有盛誉。学校占地 207 亩,建筑面积 14.2 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 5400 余人;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公路与桥梁、工程机械、物流管理等 13 个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现有省级重点专业 1 个,交通部重点专业 1 个 。
科研院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是在整合成都市农业科技资源基础上,于2007年成立的成都市人民政府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现有九个研究所: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园艺研究所、作物研究所、农机研究所、林业研究所、水产研究所、再生能源研究所、畜牧研究所、农产品研究所,六个处室:行政(党委)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科技规划处、监察审计处、后勤管理处,以及一个内设机构:科技开发办公室。全院总编制282人,在编职工251人;有科技人员18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63人,博士6人,硕士33人;市级劳动模范9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创新团队专家、四川省优秀专家、成都市优秀专家等称号以及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共37名。
成都通信勘察设计院经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批准成立于1984年,是一个由建设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核准颁发资质证书的一家在全国范围内专门从事通信网络规划、可行性研究、技术咨询、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通信信息系统集成和工程监理等业务的综合性通信设计单位。现拥有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核准颁发的“工程咨询乙级”、“智能建筑甲级”、“工程勘察甲级”、“工程设计甲级”和信息产业部“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乙级”资质证书。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前身为创建于193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稻作室,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研究所。历经杨开渠教授、李实贲教授和周开达院士等前辈及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奋斗与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专业研究与人才培养单位。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成立于1942年,是我国食品与发酵行业知名科研院所、“中国食品工业20大科研与教育机构”之一,是四川省政府认定的“高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之一。2001年本院转制成为科技服务型国有企业。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现有总资产8000万余元,职工220人,其中科技专业技术人员18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高级工程师58人,工程师76人。
成都通信建设工程局:成都通信建设工程局,是由建设部核定的电信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施工企业,专业从事通信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现隶属于中国移动四川通信服务公司。我局下设一个拥有甲级资质的通信勘察设计院,十二个施工处,一个维护中心。工程局现有正式员工474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7人,占员工71%,其中,拥有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84名,一至三级项目经理61名。企业资产总额1.5亿元,注册资本4568万元,拥有总价值3977万元的各类先进设备、仪表和机具。具有承揽各类通信建设项目,年完成投资额50亿元的综合能力。
地理优势位置优越与其他新兴大学城相比,温江大学城还拥有两个独特的优势。一是大学城一端与温江老城区紧密相连,老城区各种生活配套十分完备,使得大学城板块除了享受自身配套以外也能就近享受老城区配套;二是大学城另一端紧密连接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海科园内有占地45万平米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包括酒店、写字楼、商业街区、总部基地等配套,这无疑是该区域未来最具推动力的因素。作为温江"八大功能片区规划"之一的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工业片区,1998年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纳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是全国四家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之一,中国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
交通便利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西延线起点:2014年3月27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成都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同意建设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该工程分东、西延伸线两部分,西延线设车站8座,起于温江大学城(万盛社区),出站后沿南熏大道和光华大道,由西向东敷设至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起点国际非遗博览园;东延线设车站6座,起于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终点万年场,向东北下穿沙河进入成洛路,沿成洛路继续向东敷设至终点西河。该工程全长17.337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14座,其中换乘站4座,东西延线各2座,分别与成都地铁7号线、成都地铁9号线等4条捷运线路衔接换乘;项目总投资92.07亿元,其中,资本金28.06亿元,占总投资的30%;建设工期为3年3个月。
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向西延伸至大学城站(万盛站),具有如下重要意义:一是带动科技园区域的发展:该站点的建设能够更好的辐射科技园片区,为区域带来更多的人流;二是"腾笼换鸟",促进园区转型:立足该站点,规划建设CBD,作为科技园核心区,为科技园未来转型发展提供配套支撑服务,使其健康高速发展;三是提升站点周边土地的使用价值:该站点周边尚有2.86平方公里的土地未开发,结合该站点,规划建设商业圈,利用轨道带来的大量客流,提升地块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公交线路成都公交309路,连接温江(大学城东、大学城西)与成都市中心(百花中心站)。特别注意:此为郊县公交,成都天府通次数卡无效,仅电子钱包有效。
对周边消费的影响截止目前,温江大学城的已入住大学生近5万人,随着温江大学城的不断发展,大学师生、科研人员等高消费群体不断增加,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学城内的人群通常具有较强的购买力,是重要的消费群体,且比较稳定。作为长期稳定的“旅游者”,一个外地大学生通常在温江生活4年。仅从生活消年消费总额2.5亿元左右。而到2009年学生人数将达到6万人,年消费额也将超过3亿元,这对大学城周边经济的拉动不可小视。此外,大学城还会带来大量的人员流动,包括接送子女、科技洽谈、学术交流、人才招聘、商业开发等,大学城消费群体的出现优化了温江的消费结构,有力地推动了温江商贸、餐饮、运输、通讯、文娱等行业的发展。
对周边房地产的影响大学城是一个聚集精英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大本营,加上其周围优美雅致的人文氛围和完善的交通环境,大学城的建设使周边土地实现增值,提高了周边地区房产的投资回报率。温江是全国基础教育、科技工作、卫生保健先进区,人居环境优良。依托温江大学城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基础设施完善,同时聚集了大批人才,蕴涵了无限商机,无疑吸引着众多房地产商的目光。
因此,温江大学城周边的居民住宅、商业用地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近几年来,大学城周围相继出现了学府美地、金强大学城、红泰翰城、海峡新城、海科名城、中铁丽景书香、学府阳光、学府尚郡、地铁首座、水韵尚城等楼盘,大学城周边的商业用房和居民用房的价格不断上涨,有些房产的价格已经上升到5000形平方米左右。虽然这种现象是在全国房价普遍上涨的大环境下出现的,但无疑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对房价的上涨发挥了助推剂的作用。
对周边就业的影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后,高校后勤管理逐渐社会化,温江大学城地建设可以消化城市的部分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解决周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测算,每l万名大学生,就需要约250个就业岗位以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由此分析,当大学城达到其规划的规模时,将提供近2000个岗位。除了高校内部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外,校园周边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查显示,据了解,在因大学城建设而征地的过程中,政府就把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与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失地农民的开放式安置,有利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保证了大学城建设的顺利有序进行。
当前,温江大学城尚处在建设初期,许多基础设施与后勤服务仍需完善,政府的扶持与监管力度以及大学城内各高校的互动与对外开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大学城与当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5:3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21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温江大学城(信息化的高教园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温江大学城(信息化的高教园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