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荻,1954年5月出生于辽宁沈阳,制造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荻1985年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1年至1992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至1999年受聘为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研究员;1999年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院长;2007年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2009年至2013年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荻长期从事电化学制造技术和微纳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文名朱荻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
出生日期1954年5月日
毕业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1954年5月,朱荻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78年,从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1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1年—1992年,受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资助,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3年,晋升为教授,并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系特种加工教研室主任。
1994年,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系副主任、机电学院副院长。
1995年—1999年,受聘为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研究员。
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1999年,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同年,被评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7年,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08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中青年首席科学家。
2009年9月—2013年6月,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科研综述
朱荻揭示了游离粒子微量摩擦对电化学沉积过程的作用,掌握了其抑制微小气泡吸附、微磨整平的规律,发明了摩擦辅助精密电铸技术。提出了多场耦合下的电解加工间隙分布数值解法和工作液主动分流控制法等,提高了加工精度。提出微尺度线电极的原位制造法,实现了微尺度电化学制造。主持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电化学制造装备。成果在国防工业得到应用。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站显示,朱荻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11月,朱荻先后作为第一成果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防创新团队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
人才培养讲授课程
朱荻承担本科生专业课《特种加工》。
高校建设
2011年,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的朱荻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专访,就办学理念、人才强校、特色学科、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与科研能力提升等问题深入阐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
荣誉表彰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授予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会士(Fellow,CIRP)。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
社会任职自2016年11月起先后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机械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
人物评价朱荻在电化学制造领域中,从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到重大装备研制以及国防工程应用做出了系统、创造性的贡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评)
朱荻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评)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2:5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11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朱荻(中国科学院院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朱荻(中国科学院院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