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富,舰船工程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1年7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1966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
中文名朱英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职业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士
代表作品F25T型护卫舰
主要成就在船舶流体动力学、结构、隐身性
出生年月1941年7月12日
性别男
籍贯浙江宁波
人物经历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1966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
毕业后分配到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第七○一研究所工作,一直在该研究所(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工作至今。
参加过多型水面舰船研究及设计工作,先后担任过三型舰船工程总设计师,具有丰富的主持大型工程研制的经验。现正在承担又一新型舰船工程研制任务,并任工程总设计师。曾先后担任过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职务。
1990年起担任出口泰国的F25T型护卫舰工程总设计师。该型舰装备国内外先进电子、武器装备,较国外同类型舰排水量小10%,并需满足泰方提出的西方武器不在中国装舰的要求,使设计及建造难度增大。
为达到良好快速性能要求,他主持对舰的主尺度及线型精心设计,船模在德国汉堡水池试验后被认为是该水池试验过的优秀船型之一。
针对装备量大而排水量偏小的困难,重点协调解决关键设备布置、关键舱室布局与总体布置的矛盾,在确保装备性能发挥及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实现全舰紧凑布置。
泰海军曾请某西方权威机构对舰进行包括主尺度、吨位、总布置、总体性能、生命力等作咨询评论,结论为“该舰是一个均衡得很好的设计”,“该级舰与大多数欧洲海军的设计标准与实践十分接近”。
该型舰的主要性能指标与以德国MEKO型出口护卫舰为代表的西欧90年代的护卫舰水平相当。
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根据用户海军及国际通行要求建造新型护卫舰出口国之一,并为军船贸易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国海军新型护卫舰研制提供了很好的母型。
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6年起他主持了我国新一代两型驱逐舰研制。
该新型舰装备复杂、技术起点高,研制难度大。作为工程总设计师,他带领研制团队,应用现代舰船设计理念,采用诸多新技术、新工艺,成功实现了体现现代国防工业先进水平的多个新研制的系统、几千台套装备的综合集成和优化配置;
他主持突破了以先进的水动力布局、全舰物理场特征值控制、一体化的综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等多项总体关键技术。
在首次装舰的新研制设备高达70%的条件下,应用系统工程原理,通过精心协调,作好技术决策,历经十年努力,研制完成达到当代世界同类水面舰艇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驱逐舰。
使用部队认为:该型舰设计和建造质量优良,总体航海性能和作战能力均明显优于上一代驱逐舰;其总体隐身性外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信息化程度高,平台设计优化,是我海军最先进的驱逐舰。
该舰的研制成功,全面提升了我国水面舰艇的研制能力和科技水平,舰的总体技术达到了当代世界水面舰艇的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自主研制国产化的编队区域防空型驱逐舰的国家。
该新型舰服役后,先后参加了中俄联合军演等重大军事行动;首舰曾随舰艇编队访问欧洲四国,航程23000余海里,经受了大风浪考验;2008年底两艘舰参加赴索马里海域执行国际护航行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舰获2007年度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及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持过多项预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船舶流体动力学、结构、隐身性、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作为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培养了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目前仍继续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
多年来的研究和设计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排名第一),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次(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
编著过等专著,发表了20余篇论文和报告;参与过许多科技文献和著作的翻译工作。
学术贡献作为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培养了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仍继续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
主持过多项预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船舶流体动力学、结构、隐身性、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编著过《水面舰船设计新技术》、《舰船隐身技术》等专著,发表了20余篇论文和报告;参与过许多科技文献和著作的翻译工作。
获得荣誉获1995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7年度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2002年被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07年被国家授予高技术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等。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2:1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0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朱英富(舰船工程专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朱英富(舰船工程专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