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古代的一个国家)

更新时间:2025-01-11 04:43:11 阅读: 评论:0

东突厥(古代的一个国家

东突厥 (古代的一个国家) 次浏览 | 2022.11.04 19:28:57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东突厥古代的一个国家

东突厥(581年-630年)是突厥汗国于581年正式分裂后的东部汗国。突厥大可汗沙钵略在位时期,实际上有数位可汗并立,实际上已经分裂。583年沙钵略出兵攻击另一可汗阿波,阿波逃到西部的达头可汗那里,达头派遣阿波带兵东征,与沙钵略相攻,突厥正式分裂成东、西突厥。东突厥保有原突厥汗国东部地区,即大漠南北地区。因其牙帐仍旧设于北方的都斤山,故又史称北突厥。

中文名

东突厥

主要民族

突厥,回纥,契丹,室韦等

国土面积

309万平方公里(612年)

拼音

dōng tū jué

简介

突厥汗国分裂以后,东突厥大体上以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为界,与西突厥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但是,随着两国势力的消长,所辖范围也时有伸缩。从木杆可汗统治期间553-572年,东突厥开始迅速强大起来。560年前后,木杆打败了契丹人,势力到达了辽河西岸。565年,北周武帝为了全力对付北齐,谦卑地向木杆之女求婚。并向东突厥进献了大量财富。581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引发内战。达头联络辽西的契丹一起进攻沙钵略。当时隋文帝立国不久,在面临突厥有可能重新统一的关头,非常英明地派部队有力地支持了沙钵略可汗一同对付达头,并在达头退走后,在东突厥内部不断制造权力纠纷。[1]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承认他的可汗地位,并让他在河套地区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 600年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达头可汗再次企图统一突厥,为了吓唬隋朝,西突厥于601年进攻长安,602年进攻内蒙的突利。可惜他们遇到的还是老辣的杨坚。隋文帝不用军事手段,只是暗中利用小恩小惠在达头的后方策动西域各部落反叛达头,达头准备不及,偌大帝国居然被迅速瓦解,其本人也只能逃往青海。隋文帝分裂强盛突厥的功绩,对于刚从大分裂时期走出的中国来说,值得大笔称颂。

起源

关于突厥族起源,有两则历史传说,这两则传说都与狼有关。一说,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后被邻国所灭,当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士兵见他年小,没忍心杀死他,便将他砍去双脚扔到荒草中。后来,小孩被一只母狼救去,长大以后与狼结合,邻国国王听说这小孩已长大,怕有后患,便派人将他杀了,杀他的人,见他身旁有一条狼,也想一起杀掉,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边的山洞里。在那个山洞里,狼生下10个小男孩,他们逐渐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后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阿尔泰山形似作战时的头盔,当地人称其为突厥,所以他们就以突厥为族号了。

另一说,突厥原在匈奴之北,其部落首领有兄弟17人,其中一个叫伊质泥师都,为狼所生。泥师都娶二妻,一妻孕生了四个男孩。大儿子名纳都六,后来被推为部落首领,定国号突厥。纳都六有10个妻子。纳都六死后,10位妻子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大树下,约定所有的孩子向树跳跃,谁跳跃得最高,谁为首领。纳都六小妻所生阿史那年幼敏捷,比所有的孩子跳跃得都高,遂被推为首领。这一说法,也说明突厥族为狼所传。 与狼相连的民族传说,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传说意大利的罗马城就是两个母狼带大的孩子建造的,为此,意大利还专门发行过一张画有两个孩子吸吮狼奶图案的纪念邮票。将自己的民族与狼联系起来,恐怕是取意狼的勇猛和果敢。

据《隋书·铁勒传》记载:独洛河(今蒙古国上拉河)北有仆骨、同罗、韦统(即回纥)、拔也古、覆罗等铁勒的大部落,其首领都有“俟斤”称号;另外还有蒙陈、吐如纥、斯结、浑、斛薛等铁勒“诸姓”部落。契骨位于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在汗国的西北部。东突厥的势力范围大体上“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至东突厥汗国后期,所辖地区和属部的范围仍和原先相差不多。东突厥汗国立国于552年,强盛时疆域囊括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整个蒙古高原及附近地区,629年被中国唐朝所灭。[2]

外交东突厥

隋朝

突厥汗国分裂以后,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内经本民族五可汗分立的严重削弱,外受被隋军击破以后的巨大军事压力,“又多灾疫,死者极众”,迫于形势,于是他让妻子原北周千金公主宇文氏给隋文帝上书,请求改姓杨,认她为女儿。隋朝趁此机会派遣徐平和出使东突厥,改封千金公主为隋朝大义公主。公元584年(隋开皇四年)秋九月十日,沙钵略可汗致书隋文帝说:“皇帝,妇父,乃是翁比。此为女夫,乃是儿例。”他自认是隋文帝的女婿,同隋皇室攀上了亲戚。隋朝又派右仆射虞庆则前往,说服沙钵略向隋称臣。

公元585年(开皇五年)秋七月。沙钵略可汗被西突厥达头可汗所困,又东畏契丹,因此向隋告急,请求将所辖部落迁至漠南,寄居白道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阴山南谷口北)。隋文帝接受了这一请求,派晋王杨广出兵救援沙钵略,并供给衣食,赐予车服、鼓吹。沙钵略依靠隋朝的支援,击败西突厥的阿波可汗。隋军又从阿拔国救出沙钵略的妻子儿女。沙钵略非常感激,与隋立约,以碛为界,并上表给隋文帝说:愿“永为藩附”,此后“岁时贡献不绝”。

公元587年(开皇七年)春二月,沙钵略可汗病死。隋文帝为他停朝三日,并派太常吊祭,赠奠仪5000段。

沙钵略因为儿子雍虞闾懦弱,遗命立弟叶护处罗侯,是为叶护可汗,隋朝册封他为莫何可汗。处罗侯即五可汗分立时东面的突利可汗。他以隋朝所赐旗鼓西征阿波可汗,敌军以为他有隋兵相助,纷纷降附,因而得以生擒阿波可汗。叶护可汗向隋朝请示如何处理阿波可汗。隋文帝采纳长孙晟和左仆射高颎的建议,保全阿波的性命。588年(开皇八年)冬十二月,叶护可汗西征时中流箭身亡。

东突厥国人拥立雍虞闾为主,称都蓝可汗。起初,都蓝每年都遣使向隋朝贡献。后来,都蓝可汗上表隋文帝请求通婚。车骑将军长孙晟认为都蓝可汗“反复无信”,如果得娶公主,他凭借隋朝的威望,可以号令、征发其他各部。等到他强大以后起来反叛隋朝时,就难以制服他了。而驻守突厥北方的处罗侯之子突利可汗染干,父子两代同隋朝友好,他也请求通婚。不如允婚染干,他“兵少力弱,易可抚驯”,招他率部南迁,对付都蓝可汗,可以作为隋朝的一支边防力量。这是长孙晟一贯的“离强而合弱”策略。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597年(开皇十七年),以宗室女为安义公主,嫁给突利可汗,并且赏赐优厚。长孙晟又劝突利可汗率部南迁,居度斤旧镇。都蓝因此大怒,不再朝贡,并多次侵扰隋朝边境。

公元599年(开皇十九年)春,隋朝派遣六名总管分道出塞讨伐都蓝可汗。都蓝与西突厥达头可汗联盟,合兵掩袭突利可汗,双方大战于长城下。突利战败,兄弟子侄被杀,部落溃散。突利可汗等五人骑马南逃,由长孙晟陪同,朝见隋文帝。于是隋左仆射高颎、右仆射杨素分东西两路出击突厥。杨素不用过去对付突厥骑兵冲锋的阵法——以兵车载鹿角(用削尖的带枝树木制成的防御工事)为外围的防御性方阵,改立骑兵阵。达头可汗听说后非常高兴,认为车阵本来是隋军擅长的战法,在骑兵方面却是突厥优于隋朝,现在杨素弃其所长,用其所短,正是天赐突厥取胜良机。他马上率领10多万骑兵前来迎战。隋军却不等达头的军队布好阵,立即派出精锐的骑兵进行突击,继之以大军掩杀。西突厥军措手不及,达头可汗身受重伤败逃。599年农历十月甲午日,隋朝封突厥突利可汗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这一封号的含义是“意智健”。当时已有1万多名突厥人归附启民可汗。隋文帝命长孙晟率领5万人,在朔州(治今山西省朔县)筑大利城给启民等居住。因安义公主已死,隋皇室又将宗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为妻。归降启民的突厥人越来越多。但是,都蓝可汗不断侵扰启民,使他不得安宁。为此,隋朝让启民可汗率部南渡黄河,在夏州(治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和胜州(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之间放牧畜群。并在河套地区黄河南面400里处,自东至西挖掘一道长堑(壕沟),两头与黄河连接,以河与堑作为防御工事,保护启民的部落。

599年农历十二月乙未日,都蓝可汗被部下杀死。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力图兼并东突厥汗国。东突厥形势混乱。隋朝命启民可汗派部下分几路招抚东突厥各部,来归降的人很多。

600年(开皇二十年)四月,达头可汗侵犯隋边境。隋朝派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和杨素西出灵武(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南)道,汉王杨谅和史万岁东出马邑(治今山西省朔县)道。西路军用长孙晟之计,在河水上游投毒,突厥军以为天降“恶水”,受惊撤退。东路军史万岁至大斤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黄河东北大青山),遇达头可汗军。达头听说来将是当年(583年)在高越原(今年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东部和甘肃省民勤县西部一带)驰斩突厥勇士的“敦煌戍卒”(被流放的上大将军)史万岁,惧敌而退,被史万岁追击数百里,损失惨重。达头又派其侄进攻启民可汗,隋朝派兵帮助启民防守,突厥军撤退。启民可汗染干上表感谢隋文帝说:突厥诸姓部落,“或南入长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马,遍满山谷。染干譬如枯木重起枝叶,枯骨重生皮肉,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隋朝为启民添筑金河(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境)、定襄(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郊)二城,601年(隋仁寿元年)农历五月,突厥9万人降隋。

602年(仁寿二年)春,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渡黄河,掠夺启民可汗部下男女6干人,牲畜20多万头。隋云州道行军元帅杨素率诸军追击,大破阿勿思力俟斤军,夺回全部被俘人口及被掠畜群,交还启民可汗。当时有许多突厥人投降。长孙晟又建议启民可汗派遣若干使者,分道前往北方招抚铁勒诸部等。

603年(仁寿三年),铁勒的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10多部,背叛达头可汗,归附启民可汗。奚、霫等5部也内迁。东突厥大乱,达头部众溃散。达头可汗西奔吐谷浑,从此在历史上消失。启民可汗把达头的部众收归自己统率。长孙晟送启民可汗北迁碛口(今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西)使他更便于管理整个东突厥汗国。

启民可汗每年向隋朝贡。

607年(大业三年)春正月元旦,启民至隋都朝觐炀帝。炀帝为了夸耀隋朝的富裕和欢乐景象,事先召集原先周、齐、梁、陈4国的乐家子弟,排练了许多音乐、歌舞、杂技和魔术等节目。为了给众多的演员缝制服装,甚至用完了东西两京的彩色绸缎。启民可汗见到隋朝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后,请求解开发辫,穿戴汉族的冠带衣服。隋炀帝没有同意他的要求,而是赐给他大量丝织品。

是年四月,隋炀帝北巡。六月,启民可汗和义成公主等,至榆林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城)行宫朝觐。启民上表说:“先帝(隋文帝)怜臣且死,养而生之,以臣为大可汗,还抚突厥之民”。感激之余,他又提出:“愿率部落变改衣服,一如华夏”。炀帝仍不同意。七月,隋朝赠给启民“路车乘马,鼓吹幡旗”。他可以“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上”。隋朝重臣,曾当朝执政将近20年的高颎认为炀帝对启民的礼遇过厚。光禄大夫贺若粥私下议论:炀帝为接见启民而建造的可坐数千人的大帐,以及宴席、乐舞等过于奢侈。隋炀帝知道以后,即以此作为他们“谤仙朝政”的罪状,加上其它诽谤罪,下诏处死。当时,启民可汗依靠隋朝的保护和支持,得以生存下来,并进而统治东突厥汗国,他对隋朝是非常感恩戴德的。另一方面,隋炀帝也很信任和厚待启民可汗。但是炀帝为了夸耀自己而大肆挥霍民脂民膏,甚至以“诽谤罪”诛杀功臣来压制不同意见,则充分暴露了他的反动统治面貌和腐朽生活方式,并逐步走向亡国之路。

607年八月,隋炀帝从榆林出发,经云中,溯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境)而上,亲临启民可汗的牙帐,皇后进义成公主帐。炀帝赐给启民和公主每人一个金瓮,以及许多衣服被褥锦彩等。

609年(大业五年)十一月,启民可汗病死。隋炀帝为此“废朝三日”,以示哀悼。立其子咄吉世(又作咄吉),为始毕可汗。

几年以后,始毕可汗的力量逐渐强大。隋朝右光禄大夫裴矩建议削弱他的势力,办法是将宗室女嫁给始毕之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但是,叱吉不敢接受。始毕可汗知道这件事以后,对隋朝很不满。裴矩又认为突厥人本来很单纯,容易离间他们,只是由于突厥汗国中有许多狡猾的西域胡人给他们出谋划策,所以不好对付。特别是其中的史蜀胡悉最为诡计多端,备受始毕可汗信任,必须除掉此人。经隋炀帝同意后,裴矩派人将史蜀胡悉诱骗到马邑“互市”,加以杀害。始毕可汗得知事实真相以后,不再向隋遣使朝贡。

615年(大业十一年)八月,隋炀帝巡狩北塞。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准备袭击炀帝。义成公主事先派人暗中通知隋朝。炀帝避入雁门郡城(今山西省代县)。齐王杨暕率后军守崞县(治今山西省原平县北崞阳镇)。突厥大军攻克雁门郡41座城池中的39座,仅雁门、崞两城未被攻破。隋军拆民房的材料增修防御工事。雁门城中15万军民只剩下20天的口粮。突厥人的箭射到了隋炀帝御驾之前,昏庸的炀帝吓得眼睛都哭肿了。在危急的情况下,隋朝采取了几项应急措施:其一,当时隋军将士苦于一再远征高丽,军心不安,于是隋炀帝下诏书明确表示停止辽东之役,以安军心;其二,许诺给立功者以重赏,并慰劳守城将士,因此全军日夜抗战。虽然死伤了许多人,但是终于保住了城池,争取到了等待救援部队前来的时间;其三,把皇帝的诏书缚在木块上,投入汾水,流出包围圈,“募兵赴援”。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士兵,扩大军队,并命各地驻军立即前来救驾,当时才16岁的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也应募参军。他向屯卫将军云定兴建议: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必须白天“旌旗数十里不绝,夜则钲鼓相应”,以疑兵迷惑敌人,使他们误认为隋朝有大批军队前来救援。九月份,隋东都和许多郡的救兵纷纷汇聚忻口(今山西省忻县北忻口镇)。隋大军云集,这是迫使始毕可汗撤军的主要原因。其四,秘密遣使向义成公主求救。公主派人告诉始毕可汗说“北边有急”。始毕既见隋朝大批援军已经前来,又闻自己后方出了问题,于是解围北撤。这时隋炀帝才得以南归东都洛阳。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以后,一些地方割据势力乘机崛起。当时,隋朝因内乱、分裂而严重削弱,而突厥则因内部统一而转向强大。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附于它。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中原的许多汉人也因避乱而迁入突厥分布地区。因此,北方的割据者们,为争取外援而纷纷同突厥联系,甚至俯首称臣。如617年(隋义宁元年),突厥始毕可汗立割据雁门的刘武周为定杨可汗(一作天子)。始毕赠割据朔方的梁师都狼头纛,封为大度毗伽可汗,后又称之为解事天子。梁师都引突厥居河南之地,攻破盐川郡(治今陕西省定边县)。占榆林的郭子和北附突厥,始毕可汗封之为平杨天子,固辞不受,改为屋利设。其余如薛举、窦建德、李轨、高开道、王世充等人也先后称臣于突厥。

唐朝

李渊起兵时,从刘文静之议,和好突厥,亲自写信与突厥始毕可汗联系。617年,李渊太原起兵时还是隋朝的臣,遣刘文静至突厥,见始毕可汗,请兵,且与之约:“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记载于资治通鉴)。 李树桐在《唐书考辨》中综合分析了古代史料,证明李渊、李世民、唐朝都没有称臣于突厥,证明了是许敬宗伪造了李渊称臣突厥的说法,又被部分书收录了。李渊称臣突厥的说法是来源于许敬宗的伪造。

突厥先遣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与李渊互市。李渊买了半数,又代其部下赊了另一半。后来突厥又派兵500人驱马2千匹来助。当时在楼烦(治今山西省静乐县)的西突厥特勤阿史那大柰(史大奈),本是隋朝金紫光禄大夫,也主动率部投奔李渊,成为唐朝开国功臣,后来任右武卫大将军。

619年(唐武德二年),始毕可汗率部渡过黄河,至夏州(治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和梁师都会合。他另以五百骑支援刘武周进入句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准备进攻太原。这时,始毕因病死亡,突厥撤军。唐高祖在长乐门为始毕可汗发哀,命群臣至突厥使臣的馆舍吊唁,并遣使者送段物三万作为给丧家的礼物。始毕可汗之子什钵苾年幼,未能嗣位。其弟俟利弗设立,是为处罗可汗。处罗复以隋义成公主为妻。

620年(武德三年)二月,处罗可汗从窦建德处迎接隋炀帝妻萧皇后及齐王之子杨政道至突厥牙帐所在地,立政道为隋王。然后又将隋末入突厥的汉人拨归杨政道,使行隋朝正朔,设置百官,居于定襄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有众1万人。这年冬,处罗可汗将取并州(治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使杨政道移居该处。占卜不吉,群臣劝阻,处罗说:“我先人失国,赖隋以存,今忘之,不祥。卜不吉,神讵无知乎?我自决之。”适逢天“雨血”三日,国中群犬夜吠,寻之不见,处罗可汗疑神疑鬼而得病。义成公主给他服“五石”(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进行药物治疗。没有几天,处罗即发毒疮而死。突厥遣使至唐告丧,唐高祖为之罢朝一日。义成公主因其子奥射设丑弱,不立;使处罗可汗弟咄苾嗣位,是为颉利可汗。颉利是启民可汗第三子。他又以义成公主为妻。

可汗世系东突厥

前东突厥:

土门可汗(伊利可汗)(552年-553年)

乙息记可汗(553年)

木杆可汗(553年-572年)

他钵可汗(572年-581年)

沙钵略可汗(581年-587年,583年西突厥达头可汗自立,东西突厥正式分裂)

莫何可汗(又名叶护可汗)(587年)都蓝可汗(587年-599年)启民可汗(599年-609年,借隋兵击败西突厥达头可汗,内属)始毕可汗(609年-619年,隋末大乱,东突厥全盛)处罗可汗(619年-620年)颉利可汗(620年-630年,被唐灭亡)后东突厥:骨咄禄可汗(680年-691年左右)默啜可汗(691年左右-716年)毗伽可汗(716年-734年)伊然可汗(734年)登利可汗(734年-741年)乌苏米施可汗(741年-744年,为部将所杀,突厥大乱)白眉可汗(744年-745年,为回纥怀仁可汗所杀,后东突厥灭亡)。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2:0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08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东突厥(古代的一个国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东突厥(古代的一个国家).pdf

标签:东突   一个国家   古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