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短文选自明代江盈科所着《缘箩山人集》,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会露陷儿,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
作者江盈科
中文名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外文名Not a person born beiren Ling
出处《缘箩山人集》
题材短文
作者简介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桃源人。
作者生平盈科从小聪慧,万历五年(1577)人县学为生员,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与袁宏道同榜进士及第。八月,授长洲(今江苏吴县)县令。长洲属三吴,“赋税之重,甲于天下”,江盈科同情人民,常因催科不力而遭“长官詈骂”。为缓解人民“京解诸役”之苦,置役田二千余亩以资役费。任职六载,贤令名声远播。万历二十六年(1598),先报吏部主事,旋因李应策劾奏江盈科“以征赋不及格”而改官大理寺正。是年冬离京,奉命恤刑滇黔。两年后升户部员外郎并主试四川。三十二年七月,擢四川提学副使。次年八月,病逝于四川。后归葬桃源苏溪。 江盈科体察下情,兴利除弊,是一位难得的贤吏。他着《王者所天在民论》,认为民为王者之天,王者之心”。王权表露形迹,天下民众总是设法逃避;而民权表现的是心,却无迹可寻,民心向背,关系社稷的存亡,力量无比。因此,为官者必然“不敢忽民,不忍残民,不能一瞬息忘民”。他批评当时朝政腐败:“宫中黄金高如斗,道旁死人不如狗。民苦君乐不忍闻,分明借资与敌手”。袁宏道赞叹江盈科“痛民心似病,感事泪成诗”。在文学上,江盈科参与创立公安派,贡献巨大。他为文主张“元神活泼”,写真性、真情、真我,被袁氏兄弟称为诗文“大家”。传世着作有今人黄仁生博士辑校、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江盈科集》。
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菱角。
注释(1)北人:北方人
(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
(4)啖(dàn):吃
(5)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
null(6)或:有的人
(7)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8)去:去掉
(9)欲:想
(10)夫(fú):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此坐:这是因为
(12)强:硬要
(13)而:却
(14)席:酒席
(15)坐:因为,由于
(16)以:用来
(17)其:这
句子翻译1.北土亦有此物否:北方也有这种东西(菱角)吗?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变成知道的。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孔子所说的:“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聪明!
扩展阅读: 1“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七年级)3《上海作业》新课标语文(六年级)
null4《课课练》语文新课标 六年级 下
5《当代学生第十届古诗文大赛增刊初中古诗文训练第12篇》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1:1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05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北人生而不识菱者(明代江盈科所著《缘箩山人集》选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北人生而不识菱者(明代江盈科所著《缘箩山人集》选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