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龙母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新时间:2025-02-24 08:49:21 阅读: 评论:0

德庆龙母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庆龙母庙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次浏览 | 2022.06.21 16:52:1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德庆龙母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从东晋以后,史书杂说,碑记庙志,斑斑可考,经历两千年,可为全国最古老的庙宇之一,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每逢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期,在龙母庙都举行大规模的民间祭祀活动,肇庆市属各县及珠江三角洲以至港澳地区前往参拜者多时超过十万之众。

中文名

德庆龙母庙

地理位置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水口

建立时间

清光绪三十一年

庙特点

"神"、"绝"、"巧"、"灵"

景点介绍

龙母庙坐落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三江汇流处,因其蕴涵着深厚的龙母文化、古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而闻名海内外。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重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集中两广能工巧匠和技艺大师历时七年时间建造而成,与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并称为岭南古建筑的“三瑰宝”。龙母庙值得称赞乃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其建筑体系按水区特点设计:柱基特高,墙四周砌以水磨青砖,盖以琉璃瓦,殿内外地面,全以花岗石板铺设,每逢西江发大水淹过后,庙外街道往往淤泥及膝,而庙内稍作清扫便干净如故。自光绪三十一年重建至今,历经洪水雷雨而墙不裂、地不陷、害虫不蛀、雷电不侵,堪称建筑史上一绝。

“龙母文化”是对母性的崇拜,它的“真善美”,引领着西江流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的人们在此生息、繁衍和发展;是它的文化让广大的民众找到心灵深处的文化。[1]

概述

德庆龙母庙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水口,现在的 龙母庙,建于清 光绪三十一年,是砖、木、石结构,建有石级码头、石牌坊、山门、香亭、正殿、两庑、妆楼、行宫,庙侧有龙母坟、碑亭、观音。

故事由来

传说龙母姓温,秦时人,自少能预知祸福,且乐善好助,人称神女。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洗衣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后来龙母仙逝,五龙悲痛欲绝,化作五秀才,将龙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后人感于五龙的孝心,就此建庙,名曰“孝通庙”。龙母曾得到历代皇帝的册封,现在庙中还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开国皇帝的洪武诏书碑。

建筑艺术

龙母祖庙精湛的建筑艺术令人赞叹不已,庙内殿中有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石雕、砖雕、木、灰雕技艺精湛,独具匠心;陶塑、壁画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特别是山门和香亭的蟠龙花岗岩石柱,全部采用深雕和部分透雕工艺,盘旋而上的玉龙,鳞甲毕具,活灵活现,口中的龙珠,滚动自如却不能取出,实属岭南清代柱之上品。同时,它在建筑艺术上别具一格的防雷、防水、防虫技术也堪称一绝。

龙母祖庙重修至今,已经历了上百年风雨雷电的考验,至今瓦不漏,墙不裂,柱不弯,地不陷,令专家们赞叹不已。庙内的柱基特高,墙四周砌以水磨青砖,盖以琉璃瓦,殿内外地面,全以花岗岩石板铺设,每逢水淹过后,别处淤泥淹膝,庙内稍作清扫地面便干净如故。 龙母祖庙具有“神”、“绝”、“巧”、“灵”四大特点,整个建筑群与周围的山水和谐相契,浑然一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上香朝拜,烟火经年不衰。

交通

肇庆汽车站有直达德庆的班车。自驾线路为从广州火车站出发——西场立交桥——东风西路——广清高速连接线——广清立交桥——广州环城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广州直线——二广高速广州直线——广昆高速公路——肇庆东出口——肇庆大道——龙母祖庙[2]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0:4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03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德庆龙母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德庆龙母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