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日(先人的卒日)

更新时间:2025-04-07 02:46:02 阅读: 评论:0

忌日(先人的卒日)

忌日 (先人的卒日) 次浏览 | 2022.08.21 11:15:33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忌日先人的卒日

先人的卒日称忌日,每逢忌日设筵席祭祀称为做忌日。“忌日”过去也叫“忌辰”。忌日就是人死的那天的日子。除了清明节之类的日子外,家属、亲友也会在那一天扫墓、烧钱、祭拜死者。“忌日”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指按照过去迷信的说法,不宜做某件事的日子。忌日,汉语词语,出自《礼记·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指父母及其他亲属逝世的日子,禁忌饮酒、作乐等事;凡祖先生日、死日及皇帝、皇后死亡之日统称忌日。

中文名

忌日

释义

人死的那天的日子

别称

“忌辰”

旧指

父母及其他亲属逝世的日子

方法

扫墓、烧钱、祭拜死者

解释忌日

1.旧指父母及其他亲属逝世的日子。因禁忌饮酒、作乐等事,故称。

《礼记·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郑玄注:“忌日,亲亡之日。”

《后汉书·申屠蟠传》:“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每忌日,辄三日不食。”《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后二日我亡兄忌日,我便到院中来做斋。”鲁迅《准风月谈·礼》:“事亲当然要尽孝,但殁后的办法,则已归入祭礼中,各有仪,就是现在的拜忌日,做阴寿之类。”

2.后凡祖先生日、死日及皇帝、皇后死亡之日统称忌日。今亦用于一般人。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七引汉《三老碑》:“三老讳通,字少父,庚午忌日;祖母失讳,字宗君,癸未忌日。”《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 清顾炎武《闺五月十日恭谒孝陵》诗:“忌日仍逢闰,星躔仍一周。”

3.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

《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以戊寅之旬为忌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1]

其它相关

“祭日”和“忌日”有何不同

祭日

清明节时人们说的“祭日”是指“祭祀或祭奠的日子”。

而我国古籍中说的“祭日”与此不同。“祭日”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祭礼之一。天子于每年春分设大坛祭祀太阳神。

例如:《管子·轻重己》中说:“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揔,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日。”又如:《礼记·祭法》中说:“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

清明节时人们说的“祭日”是偏正结构,其中的“祭”是定语;古代祭祀太阳神时说的“祭日”是动宾结构,其中的“祭”是支配性的动词。[2]

忌日

“忌日”指先辈去世的日子。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禁忌宴会、饮酒及各种娱乐活动,因此称“忌日”。

例如:《后汉书·申屠蟠传》中说:“九岁丧父……每忌日,辄三日不食。”又如:鲁迅在《准风月谈·礼》中说:“事亲当然要尽孝,但殁后的办法,则已归入祭礼中,各有仪,就是现在的拜忌日,做阴寿之类。”

再如:

(1)明天是我父亲的忌日,我要跟妻子和女儿去扫墓。

(2)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的忌日。

“忌日”过去也叫“忌辰”。“忌日”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指按照过去迷信的说法,不宜做某件事的日子。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3:1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98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忌日(先人的卒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忌日(先人的卒日).pdf

标签:忌日   先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