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躞带(唐朝腰带)

更新时间:2024-12-23 12:12:24 阅读: 评论:0

蹀躞带(唐朝腰带)

蹀躞带 (唐朝腰带) 次浏览 | 2022.05.27 18:31:58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蹀躞带唐朝腰带

盛唐时期,从皇室宫廷到普通达官显贵,均以配用玉带为荣。从玉带的底色还能将其官阶体现出来。据两唐书的记载,最高等级的玉带底色为紫色,整条玉带由十三块组成。而在每块玉带板的下方,带有能挂载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带便被称呼为"蹀躞带"。“蹀躞”(dié xiè)一词,其本意是小步疾走的意思。

中文名

蹀躞带

拼音

dié xiè dài

作用

挂载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带

类型

衣服饰品

组成

带鞓、带銙、带头及带尾

简介蹀躞带

蹀躞带原为北方游牧民族的装饰,通过带子把常用生活物品都系在腰间。其制本采自马上的秋根,为适应马上需要。蹀躞带,是古代的一种腰带。“蹀躞”(dié xiè)一词,本来是小步行走的意思。后来指腰带上的饰物,系在有孔的带板上,用来佩带各种物件。蹀躞带在魏晋时传入中原。到了唐代,曾一度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上面悬挂算袋、刀子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开元以后,朝廷有新的规定,一般官吏不再佩挂。但在民间,特别在妇女中间,却更为流行,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改成了狭窄的皮条,仅存装饰意义,已无实用价值。蹀躞带在北周宣政元年(578)若干云墓、隋大业六年(610)姬威墓都曾出土。

形制带鞓蹀躞带

鞓,就是皮带。

带尾

是钉在鞓头用以保护革带的一种装置,以后发展成一种装饰。

带銙

也叫带板,是从蹀躞带上的牌饰演变而来的一种装饰。其造型有方形、圆形、椭圆形及鸡心形等。从唐代起,以带銙的质料、形状、数量、纹饰等辨别等级。质地有玉、犀、金、银、鍮石、铜、铁等多种,实用、装饰之外,在官服中代表不同的等级,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玉带,是最高等级。带板既然是等级的象征,也成为赐物。

如《新唐书·车服志》记唐代腰带:一至二品用金銙;三至六品用犀角銙;七至九品用银銙。以后又规定一至三品用金玉带銙,共十三枚;四品用金带銙,十一枚;五品用金带銙,十枚;六至七品用银带銙,九枚;八至九品用鍮石銙,八枚;流外官及庶民用铜铁銙,不得超过七枚。 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表示服用者身份的高低。

等级

蹀躞带实用、装饰之外,在官服中代表不同的等级,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用玉带,是最高等级。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表示服用者身份的高低。带板既然是等级的象征,也成为赐物。如《新唐书·车服志》记唐代蹀躞带等级:

一至二品用金銙;

三至六品用犀角銙;

七至九品用银銙。

以后又规定一至三品用金玉带銙,共十三枚;四品用金带銙,十一枚;五品用金带銙,十枚;六至七品用银带銙,九枚;八至九品用鍮石銙,八枚;流外官及庶民用铜铁銙,不得超过七枚。

系法蹀躞带

蹀躞最常用的方法是回卷,就是卷一下赛回腰带里,蹀躞上的铊尾可以防止皮带滑脱而正规的系法是,首先,蹀躞带的小条应是围在腰部侧后的,正面扣好,带尾拉到背后,扭一下,向上塞进皮带,然后松手,铊尾自动下垂,完成,主带的铊尾正好朝外。[1]

历史

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而胡人的腰带是很有特色的,在腰带上附加了许多小环,可将小物件随身携带。当时的腰带使用带钩加以束缚,带钩以铜或镶金制成,腰带又以皮革制成,这种带式对后来腰带的演变起了很大的作用。《梦溪笔谈》对此作了详细的叙述:“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带,胡服也……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愉悦、算囊、刀砺之类。”革带之上有金玉杂宝等装饰,此为北方民族所喜爱的服饰品之一。

据记载,蹀躞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由胡人骑士传入内地的。最初的装饰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连接处,重点是带钩,既有玉质带钩,也有铜质带钩。南北朝以后演变为革鞓上只缀方型带銙的玉带。隋唐时期玉带被定制为官服专用。

唐宋时期玉带就已经盛行。唐代曾有朝廷定制,规定有"大带制度",以带上的装饰品质地和数量区别官品等级。一品官以下佩带刀子和?石,文武三品官以上佩玉带、四、五品官佩金带,六、七品官佩银带。届时的玉带大多是双鞓、双扣、双铊尾的。通常,革鞓上面套有锦缎带套,带銙即玉带板缀在带套上。带銙的数量多少取决于官员的级别地位。

蹀躞带在北周宣政元年(578)若干云墓、隋大业六年(610)姬威墓都曾出土。

蹀躞带本为胡制。带间有带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物件,如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石之类。其制本采自马上的秋根,为适应马上需要。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 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 

开元以后,朝廷有新的规定,一般官吏不再佩挂。但在民间,特别在妇女中间,却更为流行,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改成了狭窄的皮条,仅存装饰意义,已无实用价值。

文物

白玉金垒丝镶红宝石蹀躞带一组 明代 此组蹀躞带共37块,每块用金丝包裹白玉,工艺精湛,缠绕朦胧,并在外面镶嵌红宝。蹀躞带是配于腰间的小带,用以悬挂日用小器具,如小刀、砺石、针筒等物,佩戴蹀躞带原是北方胡人的风俗,约于六朝前后传入中原地区。盛唐时期,从皇室到贵族都流行佩戴蹀躞带,这种风俗一直沿用于明清。这组蹀躞带精美繁复,为明代宫廷制品。[2]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3:1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9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蹀躞带(唐朝腰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蹀躞带(唐朝腰带).pdf

标签:唐朝   腰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