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故里(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上虞区梁山伯和祝英台故里)

更新时间:2025-01-11 19:26:31 阅读: 评论:0

梁祝故里(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上虞区梁山伯和祝英台故里)

梁祝故里 (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上虞区梁山伯和祝英台故里) 次浏览 | 2022.09.27 10:58:50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梁祝故里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上虞区梁山伯和祝英台故里

梁祝故里在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上虞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故事的发生地。

梁山伯故里,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梁祝文化公园,现有梁山伯庙;

祝英台故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今上虞区)丰惠镇祝家庄。

中文名

梁祝故里

外文名

The Home of Liang & Zhu

地理位置

梁山伯故里: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

著名景点

梁祝文化公园、梁山伯庙、梁祝墓、祝家庄

地理位置

梁山伯故里,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现有梁山伯庙、梁山伯墓。

祝英台故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祝家庄。

梁祝传说

西晋时,会稽郡鄮县(今宁波市)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会稽郡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结拜为兄弟,后一起进入书院就读。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渐加深。三年后,祝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梁山伯知祝英台是女子,到祝家求婚遭拒,回家后悲愤交加,不治身亡。祝英台闻梁山伯为己死,悲痛欲绝。不久,鄮县令之子马文才前来迎娶,祝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梁山伯墓前,祝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跳入梁山伯墓化为蝴蝶。[1]

传说起源

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载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可见其大致轮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明州(今宁波市)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文中说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如记载可靠,“梁祝传说”当产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这20多年内,完全形成则在宋代到清末。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后者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1997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2]

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说,根据他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宁波鄞州人,祝英台应是上虞人。

梁祝故里史籍记载

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晚唐(公元851年)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明州(今宁波)郡守李茂城写的《义忠王庙记》记载:“神喟然叹曰:‘生当封候,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后简文帝举贤,郡以神应君,诏为鄮令。”

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张津《乾道四明图经》称:“义妇冢,即为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明代徐树丕《识小录》中记叙:“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二书已失传)

梁祝故事流传到国外已知最早的是朝鲜、韩国了。在五代十国至宋代(918一1200年)时期,唐代著名诗人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已被高丽王国时代人辑人了《十抄诗》,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并且衣化为蝶。到中国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但收入了罗邺的《蛱蝶》诗,而且在注释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传》。这是已知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梁祝故事,而且从“女扮男装”到衣裳“片片化为蝴蝶子”,比较全面完整地叙述了梁祝传奇故事。

“化蝶”情节

据1932年《北大国学周刊》10期《祝英台与秦雪梅》,黄朴生认为,祝英台故事之外,复有所谓秦雪梅故事者,梁祝故事之第二期也。民众悯梁之痴,祝之苦也,于是秦雪梅故事以生。梁山伯一变为商公,祝英台一变为秦雪梅,此故事与前相仿。民众意欲梁祝之团圆也,故有秦雪梅之故事,其结果与梁祝故事相同。

梁祝故里

据1932年上海书店《民俗》第93期,钱南扬认为,祝英台的故事吸收了秦雪梅故事的情节,井由祝英台故事演变成秦雪梅故事,两个故事是并行的。传说中,化蝶有两种说法:一是裙化蝶;二是魂化蝶。考化蝶的故事发生很早,晋干宝《搜神记》云:宋大夫韩凭,娶妻美,宋康王夺之,凭自杀。妻阴腐其衣,与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蝴蝶。后世配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蝴蝶,当由此演化而来。至于魂化蝶事,干宝著《搜神记》也有一则云:晋乌伤万辉夫.义熙中,在妇家宿,三更,有两人把火至阶前,疑是凶人,往打之。欲仗下,悉变成蝴蝶,缤纷飞散。就是魂化蝶的传说,也是从韩凭妻裙化蝶衍化而来。明彭大翼山堂肆考羽集卷三十四云:俗传大蝴蝶必成双,乃梁山伯祝英台亡魂。又曰韩凭夫妇亡魂。李义山诗:“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莫许韩凭为蝴蝶,等闲飞上别枝花。”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搜神记》只说韩愚妻衣化蝶,而此地不但从“衣”变“魂”,看李义山诗已有“莫许韩愚为蝴蝶”之句,则由韩凭妻牵连到韩凭了。可见韩凭夫妇化蝶的传说,在唐朝已有了,到宋朝乃转变为梁祝的魂化蝉。二是明彭氏的说法,乃以梁祝魂化蝉为主,李氏说韩愚而不说梁祝,可见唐朝化蝶的传说,还是韩凭所占有的。彭氏以梁祝为主体,可见到了明朝梁祝的势力甚大,已取而代之。钱南扬认为,梁祝化蝶皆由韩凭妻化蝴蝶衍化而来。梁祝故事最初的情节,按钱南扬的推想是:“有一个女子乔装成男子,到学堂里去念书,后来爱上了一个男同学,却又不肯说出自己是个女子。父母不知就里,将她另许了人。及到男人知道她是个女子,要想订婚,可已经迟了。结果,两个人郁郁而死。”可是,这么一种简单的情节太平常了,不能满足听者的好奇心,于是就有了类似“干宝父妾入墓”、“韩凭妻裙化蝶”的增饰附会,因为所有故事的发生地皆在一处,极易联系在一起。于是梁祝故事就有了人墓、化蝶的情节增饰。

其他记载

清朝经学家焦循,在《剧说》卷二中引宋元之际人刘一表《钱塘遗事》及自己亲身见闻,说全国至少有4座梁祝墓。笔者查清吴骞《桃溪客语》、清焦循《杂说》、民国冯沅君《祝英台的歌》等典籍,了解了梁祝墓、庙、读书处在全国共有9处。有河南汝南(梁山伯与祝英台墓、故里、读书处、十八相送旧址,梁山伯故里,祝英台故里,马文才故里);浙江宁波(梁山伯墓);甘肃清水(祝英台墓);安徽舒城(祝英台墓);江苏宜兴(祝英台读书处、祝英台墓);河北河涧(祝英台墓);山东曲阜(祝英台墓);山东嘉样(祝英台墓);江苏江都(祝英台墓)。陈云琴游峄山写有七绝《万寿宫梁祝像》云:“信是荣情两未终,闲花野草尽成空。人心到此偏酸眼,小像一双万寿宫”。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微山县马坡乡政府党委宣传干事吴琦一直在当地民间探访搜集梁祝的有关材料,就在“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出土后,吴琦又发现了新的重要线索,他从九曲村找到了一小块残破的汉代石碑,上面刻有几个祝姓字样。这块小碑令他很兴奋,这说明汉代九曲村的确曾经有祝姓人氏生活过。这是梁祝为济宁汉代人极为有利的证明。江苏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长路晓农则认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江苏学术界、史志界、旅游界的多位专家认为:从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冯梦龙的传奇小说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证据显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兴人氏。[3]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2:5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97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梁祝故里(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上虞区梁山伯和祝英台故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梁祝故里(浙江省宁波市和绍兴市上虞区梁山伯和祝英台故里).pdf

标签:故里   绍兴市   上虞   梁祝   宁波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