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轻工业学院现称大连工业大学,前身是沈阳轻工业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轻纺为特色的高等学校,1958年创建于沈阳,设有纺织、印染、人造纤维、化工、酿造等五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49个普通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850余人,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000余人、研究生3000余人。
中文名大连轻工业学院
外文名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创办时间主管部门辽宁省教育厅
知名校友肖万民、赵景柱、程文凤、孙洪来
校长芮小苗
学校类型理工类
属性“卓越计划” 、“2011计划”
所属地区辽宁省大连市
现用名大连工业大学
党委书记葛继平
类别公立大学
历史沿革沈阳轻工业学院1958年7月22日开始筹建,1958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开课,当时,设有纺织、印染、人造纤维、化工、酿造等五个本科专业。
1958年12月,辽宁省委决定停办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
1959年春,学院转隶属于辽宁省轻工业厅。2月,全国总工会沈阳干部学校并入。
1961年10月,营口海水化工专科学校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称营口分院。
1962年8月,辽宁纺织专科学校停办,学生和部分教师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
文革时期,辽宁省先后撤消65所院校,由于沈阳轻工业学院特色鲜明,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急需,成为被保留的25所院校之一。 1970月1月——1970年12月,沈阳轻工业学院搬迁到宽甸县,1970年,由省市革委会领导,以旅大为主。
大连轻工业学院1970年12月,大连轻工业学校并入,更名为大连轻工业学院。
1973年2月起,由辽宁省第一轻工业局领导。
1978年8月,由轻工业部和辽宁省双重领导,以轻工业部为主。
1998年由轻工业部划归辽宁省管理。
1999年10月25日,辽宁纺织工业学校、辽宁纺织工业学校中日服装艺术分校并入大连轻工业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2007年3月16日,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2]
2017年1月,大连工业大学入选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
院系设置学校现设有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纺织轻工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管理与社会科学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独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以及研究生部、体育教学部和现代教育技术部等3个教学部。
学校共有31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17个,文学专业6个,理学专业4个,管理学专业3个,经济学专业1个。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等4个专业为国家直接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
办学规模重点专业学校共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校级重点学科,13个硕士点,6个工程领域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校硕士点已增至27个。
3个省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纺织工程。
6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纺织工程。
13个硕士点:发酵工程、生物化工、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设计艺术学、服装设计与工程。
新增14个硕士点: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纺织品设计、制糖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美术学、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工过程机械、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企业管理。
教学建设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6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辽宁省特色专业,3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据学校2014年7月官网显示,学校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立项6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近30门,省级大学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奖9部。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师资力量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32人,其中:教授100人,副教授173人;双聘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2人;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候选人1人(我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特级教授金凤燮博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大连市优秀专家4人;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27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5人,千人层次6人;辽宁省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11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89人,占专任教师的54.3%,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的11.7%。
教学成果学校实施人才聚集战略,认真落实“235”和“388”人才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学生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05年7月,学校在校本科生7520人,比2001年增长32.8%;硕士研究生368人,比2001年增长201.6%。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三年,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优秀单位”,2004年在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
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以上多媒体教学课件奖励15项,辽宁省精品(优秀)课程12门。服装设计专业师生多次获全国服装设计大赛新人奖和育人奖,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学校由2002年22个本科专业发展到31个,涉及或覆盖了国家本科专业目录中的16个一级学科,覆盖了5个学科门类。2002年以来,学校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在新兴、交叉学科和社会紧缺人才领域新增本科专业9个,工、文、理、管、经专业结构比例由2002年的63.7%、22.7%、0%、9.1%、4.5%调整到54.8%、19.4%、12.9%、9.7%、3.2%,完成了规划目标,形成了符合多科性大学要求的新格局。
大连轻工业学院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大连轻工业学院校园风光学校精神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强化内涵、彰显特色、开拓致新
校训博学精思、笃行致新
“博学精思”,意即做学问者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缜密思考,精益求精。
“笃行致新”,意即学以致用,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努力达到最好。
校风明德、励志、守正、求实
“明德”“励志”侧重精神层面,“守正”“求实”侧重实践层面,组合在一起成为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导向。
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等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发挥好教育的引导作用,拂尘去蔽,涤净广大青年的内心,使其通过内修外练,继承和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励志: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的要求,即“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以“励志”为校风,旨在倡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奋斗精神,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守正:出自成语“守正出奇”,即恪守正道,具体为:守学问之正,继承前人成果,养成严谨的学风;守处世之正,为人处世当诚实平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守行事之正,严谨行事,一丝不苟。
求实:源于对学校脚踏实地办学历史传统的凝练,旨在倡导遵循与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求真务实”态度和踏踏实实严谨务实的作风。
教风尚德、敬业、博学、仁爱
尚德: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强调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
敬业:敬业的本质是热爱,是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倡导教师对岗位满怀崇敬之心,敬业、精业,乐于奉献。
博学:见于《论语》“君子博学于文”。博,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强调教师应学识渊博,兼容并包,具有开放胸襟和世界眼光。
仁爱:《论语·子张》中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教师标准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仁爱”是教育事业最终指归。用于教风,旨在倡导教师关心、关爱和善待学生。
学风明礼、诚信、勤学、求真
明礼: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格外讲究“礼”。明礼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要明礼修身,做到谦和友爱、尊敬师长、感恩父母、回报社会。
诚信:语出《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基本准则。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而诚信则是人的内心状态。诚于内而礼于外,是对明礼诚信的最佳诠释。
勤学:语出《东观汉记·桓荣传》,“荣少勤学,讲论不怠”,作为学生首先要努力学习。习近平寄语青年要“勤学”,“勤学”不仅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更要从挫折中学。习近平勉励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求真:是指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学生“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对口单位建校四十七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3万名毕业生,在辽宁、东北乃至全国,在以华润集团、青岛啤酒集团为代表的大型轻纺企业和中国轻工联合会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我校的毕业生已成为领导岗位、重要的工程技术岗位的佼佼者,有力地践行了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轻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宗旨。
三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98项;发表学术论文1315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6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5项;科技经费总额6716.4万元。学校获得市级以上三大科技奖3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2003年1项、2005年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连续3年获得);获得市级以上学术成果79项。
2004年“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对全国619所本科院校排名中,我校位列160位,高于一部分211学校。
学校现有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水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纺织品检测中心等3个省级中心,大连市农(水)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大连市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生物转化技术研发中心等2个市级研发中心。
学校在发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以及天然活性物质转化和分离技术、天然纤维的改性与综合深加工技术、农(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技术、造纸机械设备与配套技术、纺织与服装CAD技术、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工业与艺术设计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国际合作学校大力开展国际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提高了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目前国外有30多个大学及企业与我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科特·伍思里奇博士、法国服装协会主席雅克·穆克里埃等国外知名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2005年11月7日,我校成功举行了法国埃比塔克大学50名计算机硕士留学开学典礼,此举在中法教育交流史上尚属首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曹国兴司长和辽宁省人民政府鲁昕副省长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校园事件2020年10月20日,有自称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发帖称,该校目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期间,学生请假外出十分困难,但校外人员却可以开着豪车随意进入校园求婚。对此,大连工业大学保卫处工作人员称,学校正在调查此事,有可能是校园保安出差错了。[3]2020年10月21日晚,大连工业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经学校初步调查,涉事男子通过伪造通行码进入校园。当事人杨先生表示,当时给保安出示了提前在校外购买的通行绿卡,保安看卡放行。杨先生称,女朋友是本科生,自己也算本校学生但并没有读完,6辆车都是自己的。[4]
大连轻工业学院门口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0:3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88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连轻工业学院(大连的公办大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连轻工业学院(大连的公办大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