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事件(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地理现象)

更新时间:2024-12-23 18:05:15 阅读: 评论:0

厄尔尼诺事件(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地理现象)

厄尔尼诺事件 (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地理现象) 次浏览 | 2022.05.03 23:16:03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厄尔尼诺事件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地理现象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异常偏暖0.5℃以上、持续时间一般为6个月到1年半的现象。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厄尔尼诺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每4~5年出现一次。

中文名

厄尔尼诺事件

外文名

EL-Nino

西班牙名

EL-Nino

含 义

南美沿岸海水温度上升的现象

名称

西班牙文EL-Nino是“圣婴”的意思,其译名为“厄尔尼诺”。过去,地处南美洲的秘鲁渔民,称呼每年圣诞节前后南美沿岸海水温度上升的现象为“圣婴”,即“厄尔尼诺”。后来,气象学家与海洋学家,把厄瓜多尔至秘鲁赤道东太平洋沿岸一带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称之为“厄尔尼诺事件”。

判断是否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气象界是以若干个关键海域的海表温度至少连续三个月正距平(比常年同期偏高)在0.5℃以上,或者季距平达到0.5℃以上为依据的。

相反,当海温连续三个月负距平(比常年同期偏低)在0.5℃以上时,气象界称之为“拉尼娜事件”,本来LaNina,西班牙文指小女孩。它是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反海温变化的“冷事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是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偏暖或偏冷现象。一般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出现,形成2年到7年的循环,一个循环平均周期为4年。[1]

影响

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关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呢?原来,南美沿岸原本是冷水上规区,亦称之为冷水涌升区。水中有丰富的浮游生物,是鲱鱼的最好食物,但若冷水上翻减弱,由于浮游生物大量减少,鲱鱼就会因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这会严重影响当地的渔业生产和经济收入。

从气象方面来说,气象学家的许多研究表明;当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不仅会使热带环流和天气气候发生异常,甚至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异常,出现较大范围的干旱、洪水、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

由于,一九九七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连年出现,我国一些地区范围较大的严重的气象灾害多有发生,所以气象界和社会上很关心“厄尔尼诺”问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些局部地区来讲,天气的某些异常变化不一定都与这两种现象有关,千万不可误导。

学术争议

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3~9℃,高差为40~60cm。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和水均衡作用,东西太平洋地壳在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交替中至少分别升降13~20cm,引发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造成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由此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具有东西太平洋地壳反向升降的特点,与潮汐引起的东西太平洋海面60cm高差相叠加,相互加强。这是厄尔尼诺前后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作用非常明显的原因。我们称之为“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跷跷板累计力矩达1.3×1010N。

由布拉德·亚当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极地岩心和其他气候现象(比如年轮、珊瑚等)的研究,推断出厄尔尼诺气候急剧变化的时间,然后将这些时间记录与1649年以来记录在案的热带地区火山爆发的时间进行比较。每当有一次火山爆发,当年冬天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就会增加一倍。火山爆发时会喷出大量岩灰到平流层,它们将阻碍太阳光线到达地球,既而使大气气温下降十几度之多。研究人员认为,火山爆发会改变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极有可能导致热水集中在太平洋中心部位,既而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Walker,D.A发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厄尔尼诺和地震群——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看上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过去最持久的六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它们在1964到1992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15oS到40oS同时发生。

详情

流经南美沿岸的秘鲁海流是一支冷洋流,在几乎与秘鲁海岸平行的东南信风的吹送下,表层海水离岸外流,深层海水上涌补充,同时将营养盐类挟至上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量秘鲁沙丁鱼等冷水性鱼类在这儿繁衍、栖息,使该地区成为著名的东南太平洋渔场。可是在某些年份,东南信风暂时减弱,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过赤道沿厄瓜多尔沿岸南下,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水温迅速升高,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因未适应新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由于沿海水温上升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辰前后最为激烈,秘鲁居民将这种海水温度季节性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文音译,意为圣婴)。

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获量严重减少,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鱼类尸体堆积在海滨,污染了周围的海水;沿岸地区和岛屿上的海鸟因缺乏食物纷纷逃离,影响了鸟粪工业生产,使工人失业。厄尔尼诺不仅给南美沿岸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也往往酿成全球性的灾难性气候异常,如连续出现的世界范围的洪水、暴风雪、旱灾、地震等,报纸上概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事件)",科学家们则把那些季节升温十分激烈,大范围月平均海温高出常年1度以后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年。

1982年-1983年,通常干旱的赤道东太平洋降水大增,南美西部夏季出现反常暴雨,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阿根廷东北部遭受洪水袭击,厄瓜多尔的降水比正常年份多15倍,洪水冲决堤坝,淹没农田,几十万人无家可归。

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沿海公路被淹没,内华达等五个州的洪水和泥石流巨浪高达9米。

在太平洋西侧,澳大利亚由于干旱引起灌木林大火,造成多人死亡;印度尼西亚的东加里曼丹发生森林大火,并殃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大火产生的烟雾使马来西亚空运中断,三个州被迫实行定量供水,新加坡的炎热是三十五年来最严重的。

据统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在世界范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亿美元。范围可达整个热带太平洋东部至中部。

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专门用来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的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与印度、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干旱,赤道中太平洋岛屿、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的异常多雨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西北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的减小、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一些地区显露出来。多种迹象表明,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期已经结束,开始向暖水期转换。科学家们由此认为,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形成,并将持续到1998年。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地球上的气候开始乱了套。

在南部非洲,厄尔尼诺带来了自1997来最严重的干旱,并使大约500万人口面临饥荒的威胁;

在西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抑制了降雨,使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陷入了干旱并引起森林火灾;

东太平洋沿岸国家智利、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东部暴风雨和雪成灾。智利全国13个大区有9个遭受水灾,灾民超过5.1万。在阿根廷和智利边境地区,安第斯山区积雪最深达4米,公路被阻,人员被围。

在厄瓜多尔沿海地区,更是山洪暴发,通讯中断,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

引起这一海洋生物灾难的是秘鲁寒流北部海区的一股自西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厄尔尼诺暖流,它一般势力较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它的活力增强,在受南美大陆的阻挡之后,就会掉头流向南方秘鲁寒流所在的地区,使这里的海水温度骤然上升3℃~6℃。原来生活在这一海区的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由于不适应这种温暖的环境而大量地死亡,以鱼类作食物的海鸟、海兽因找不到食物而相继饿死或另迁它处。

灾难最严重的几天,秘鲁首都利马外港卡亚俄海面和滩地上到处是鱼类、海鸟及其它海洋动物的尸骸。死亡的动物尸体腐烂产生硫化氢,致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使泊港舰船的水下船壳变黑,并随着雾气或吹向大陆的海风泼向港口附近的建筑物和汽车,在它们表面也涂上了一层黑色,就像是有人用油漆漆过一样。当地人便把这件厄尔尼诺的"涂鸦"之作称为"卡亚俄漆匠"。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焦土遍地。

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以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有17次(包括最新一轮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使得灾害频发,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同前几次一样,新一轮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影响到了中国。最明显的表现是它能使来自东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风强度减弱,造成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出现南方暴雨成灾、北方旱象严重的异常现象。

6~8月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出现异常高温,首都北京这一时期天气闷热异常,使得空调器的销售出现空前兴旺的景象。我国往年夏季高温所在地区长江中下游一带,重庆、武汉、南昌、南京四大"火炉"却有两个"熄火"。地处北方的山东等省份因持续高温,出现了罕见的旱灾,黄河山东利津水文站断流达222天,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与此同时,南方许多地区的雨量大大高于往年。据报道,澳门1997年全年前8个月的降雨量超过了过去40年的年平均降雨量;香港的降雨量也打破了有史以来的降水纪录,“七一”香港回归那天,持续不断的大雨自始至终伴随着隆重的交接仪式,令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看,在厄尔尼诺现象的作用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温度比正常年份高,南涝北旱现象比较明显。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9:5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85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厄尔尼诺事件(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地理现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厄尔尼诺事件(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地理现象).pdf

标签:厄尔尼诺   偏高   海水   温度   异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