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极指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期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产业)或地区。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极点集中,扩散效应主要应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
中文名增长极
外文名Growth Pole
提出人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
性质推进性单元
理论内容物理学的“磁极”概念引伸而来
概念增长极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因此,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理论内容增长极理论从物理学的“磁极”概念引伸而来,认为受力场的经济 空间中存在着若干个中心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 离心力和向心力,每一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的一定范围的“场”。这个增长极可以是部门的,也可以是区域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 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 经济增长极。
相关内容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它不仅本身迅速增长,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增长。又称生长极或发展极。这一概念最初是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于1955年提出,是由他的抽象经济空间概念衍生出来的。1966年J.R.布德维尔把它转化为地理概念,提出形成增长极的一组工业可能在地理上聚集于一个都市区域。以后,增长极的地理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研究和规划政策。
理论作用增长极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一,区位经济。区位经济是由于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若干企业或联系紧密的某几项经济活动集中于同一区位而产生的。例如,某一专业化生产的多个生产部门集中在某一区域,可以共同培养与利用当地熟练劳动力,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同承担新产品开发的投资,可以形成较大的原材料等外购物资的市场需求和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供给,从而使经济活动活跃,形成良性循环。区位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地理位置的靠近而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第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大而获得内部的节约。如可以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使边际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必需条件(1)在一个地区内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这实际上是熊彼特关于创新学说的反映,即创意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元动力而非简单的 投资或消费拉动;(2)必须具有 规模经济效应。即发育成为增长级的地区需具备相当规模的 资本、 技术和 人才存量,通过不断 投资扩大 经济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形成规模经济;(3)要有适宜经济与人才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它包括既要有便捷的交通、良好的 基础设施等“硬 环境”,还要有政府高效率运作,恰当的经济政策、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等“ 软环境”。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8:3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80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增长极(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增长极(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