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该项目从2006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实施,将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人才高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的科技贡献。
中文名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创办时间2006年
主管部门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
引进汇聚世界100强内高校、科研院所人员
基地数量100个左右(世界一流学科)
遴选高校中央部属高校(985、211)
发展定位推进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活动介绍名称释义“111计划”就是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者是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当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中国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的学科创新研究基地。
启动目的“111计划”是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在财政部的支持下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发挥各自的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在2005年共同启动的计划。
项目主要是围绕国家重点的领域和重点学科发展的方向,依托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创新领域的研究基地,引进、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及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术骨干,形成优秀的创新团队,来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中国高校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发展,提升中国大学在世界范围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力,以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的水平。
“111计划”只在“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中央部属高校中遴选实施。
开设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抓住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迅速提高的历史机遇,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111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中国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建设原则按照“分步实施,动态调整,滚动支持”的原则进行:
1.分步实施:“111计划”是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计划,创新引智基地的布局采取分批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
第一批:2006年度设立25个左右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为已进入国家“985工程”的高等学校。
第二批:2007年度设立40个左右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为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高等学校。
第三批:2008年度设立35个左右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为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高等学校及部分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
2.动态调整:2006-2008年“111计划”布局工作完成后,工作重心由基地的选择过渡到水平的提升。创新引智基地将实行“总量控制,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对已设立的创新引智基地运行2年后进行中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3.滚动支持:对创新引智基地的支持将采取分阶段滚动资助的办法。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对合作成效好、水平提升快、协调组织得力的创新引智基地将加大支持力度;在资助期结束后对工作特别优秀的,将适当给予奖励。
遴选条件1.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以“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为先导,逐步扩展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
2.拟申报的创新引智基地应结合本校学科发展,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具有广泛深厚的国际合作研究基础,且有一定面积的研究场所和一定规模的研究实验条件。
3.创新引智基地人员构成:
⑴聘请不少于10名海外人才;
⑵配备不少于10名中国国内科研骨干。
4.创新引智基地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⑴海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且与本校有良好的相应合作研究基础。
⑵海外人才所属学科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管理等。
⑶海外人才应具有外国国籍或所在国家永久居留权,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于合作精神。学术大师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学术骨干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⑷学术大师应为国际著名教授或同领域公认的知名学者,学术造诣高深,提出对学科或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
⑸学术骨干应具有所在国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职位。
⑹中国国内工作时间:学术大师每人每年不少于1个月;学术骨干每人每年不少于3个月。
⑺中国国内科研骨干应具有博士学位,5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实施管理1.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制定“111计划”整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2.“111计划”以项目形式实施,每年第二季度根据本规划发布下一年度实施方案,采取“统筹规划、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建设、动态管理”的原则。
3.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成立“111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各主管部门部级领导和相关司级领导组成,负责计划的宏观指导和决策;管理办公室由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司相关业务处人员组成,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
4.高等学校是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的依托单位,应成立由校级领导牵头,科技处、外事处、人事处共同参与的“111计划”校级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本校引进海外人才的相应政策,建立有利于创新引智基地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并负责与其相关的协调、实施和管理工作。
5.领导小组聘请中国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作为学术咨询机构,负责创新引智基地的评审、评估和监督工作。
6.领导小组根据专家委员会评审结果审核确定创新引智基地名单和资助经费。
7.各创新引智基地根据计划,瞄准学科前沿,自主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选派中国国内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积极争取承担中国国内外重大科研任务,提升学科国际竞争力,力争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8.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期为5年,运行2年后,由领导小组委托专家委员会对基地的学科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合作研究进展等进行中期评估。对评估结果好的,给予滚动支持;对明显未达到计划要求、难以完成预期目标的,将停止或暂缓资助。在总数不变的原则下,有进有出,吸纳符合条件的进入创新引智基地行列。
9.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期结束后,由领导小组委托专家委员会对基地建设进行综合验收,并按一定比例评选出优秀创新引智基地,给予表彰和奖励。
10.项目执行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资料、鉴定证书及成果报道等,均须标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中英文字样和项目编号。
经费筹措1.“111计划”专项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及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共同筹措,在年度预算计划中单列。其中列入“985工程”的高等学校项目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共同筹措,未列入“985工程”高等学校项目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共同筹措。“十一五”期间,国家外国专家局投入不少于3亿元,教育部和其他高等学校主管部门投入不少于3亿元。
2.创新引智基地经费,根据引进人才的需要和绩效评估结果,分年度报送预算审核拨付。
3.经费主要用途:
⑴聘请海外人才的国际旅费、津贴、住房、医疗等开支;
⑵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人员费、助研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原则上不用于购买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
⑶创新引智基地配备的中国国内优秀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短期访问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所需费用;
⑷其他与创新引智基地相关的费用。
4.“111计划”专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并接受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解释权:本规划及“111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解释。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8:2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80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十一五规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十一五规划).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