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草(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 Sp. Pl.)是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一种中药。别名假苋菜、野苋,植属苋科。有去大肠湿热、滑肠去毒的功能。
中文名马齿草
拉丁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 Sp. Pl.
别名假苋菜+野苋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央种子目
科马齿苋科
属马齿苋属
分布区域广东省各地皆有生长
主要适用症去大肠湿热、滑肠去毒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长1-3厘米,宽0.6-1.5厘米,顶端圆钝或平截,有时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中脉微隆起;叶柄粗短。花无梗,直径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时盛开;苞片2-6,叶状,膜质,近轮生;萼片2,对生,绿色,盔形,左右压扁,长约4毫米,顶端急尖,背部具龙骨状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黄色,倒卵形,长3-5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长约12毫米,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4-6裂,线形。蒴果卵球形,长约5毫米,盖裂;种子细小,多数,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直径不及1毫米,具小疣状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1]
分布范围我国南北各地均产。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活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
医用药效植物名:野苋。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草本。生长于村庄附近或空旷地上,可利用嫩茎叶供食用。
分布:广东省各地皆有生长。亚洲热带地区亦有。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全年有产,夏秋为多。自采地点:市郊荒地。
性味:性凉、味甘。
①痢疾:干用2至4两,清水煎服;
②大便下血:干用2至4两,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
③痔疮:干用8两至1斤,煎水爙洗肛门;
④大便秘结:生用4至8两,清水煎服。
验方:(治痢疾、大便下血方)干野苋菜1两、干火炭母5钱、干羊蹄草5钱、天香炉5钱、干井栏荽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五药均为治痢疾常用药,而各具特性。马齿草苋并可滑肠、火炭母又能消滞,羊蹄草功于解毒,天香炉去湿利尿,井栏荽清热。合为清热解毒、消滞之剂。治痢疾与大肠解热下血,有效。
(方歌)疴痢疴血症难甦,野苋菜同火炭母,井荽香炉羊蹄草,解毒清肠效力高。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8:2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8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马齿草(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马齿草(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