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文麿(近卫文麿/このえ ふみまろ Konoe Fumimaro,1891年10月12日-1945年12月16日),日本第34、38、39任首相,日本侵华祸首之一,法西斯主义的首要推行者。幕末公卿近卫忠熙曾孙,明治时期贵族院议长近卫笃麿长子。近卫文麿出生在门庭仅次于天皇家的日本豪族家庭。191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
1937年至1939年,1940年至1941年,1941年三次出任日本首相。任内发起建立直接辅助天皇的政治组织大政翼赞会,实行严密的法西斯主义统治。对外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在4年里积极扩大侵华战争,曾向蒋介石提出向日本投降的苛刻条件,发表臭名昭着的“近卫声明”,同时与德、意签订《三国轴心协定》,并扩大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亚洲各国的侵略。近卫辞职后,仍作为政府重臣参与制定重大国策。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麦克阿瑟传讯逼迫下,畏罪服毒自杀。时年五十四岁。
中文名近卫文麿(mǒ)
外文名このえ ふみまろ
英文名fumimaro konoe
国籍日本
出生地东京
性别男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2日
逝世日期1945年12月16日
职业日本首相
毕业院校京都大学
政党大政翼赞会
个人简介近卫文麿近卫文麿(KonoeFumimaro,1891~1945)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37~1939,1940~1941),全面侵华战争的主要推行者之一。1891年10月12日生于东京。公爵近卫笃麿的长子,少年继其父为公爵,1917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法科。
1916~1936年,历任贵族院议员、副议长和议长,开始接近军部。1937年6月出任内阁总理大臣,7月7日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1938年1月发表诱胁国民党政府投降的“近卫声明”;同年4月颁布《国家总动员法》,11月发布“建设东亚新秩序”宣言,12月发表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谈话,进一步向蒋介石、汪精卫诱降,并企图使日本对中国东北等地区的占领合法化。
1939年1月被迫辞职,任枢密院议长。1940年6月辞去枢密院议长职务,极力推进法西斯“新体制运动”。同年7月再次组阁,9月缔结日德意三国同盟,并同美国谈判。10月组建法西斯御用团体“大政翼赞会”,自任总裁,完成了法西斯体制。任内还确定将对美英开战,为后来东条英机实行法西斯独裁和发动太平洋战争创造了条件。1941年7月成立第三届近卫内阁,把侵略战争扩大到印度支那半岛。同年10月,因对美谈判陷入僵局、在侵略计划上与军部发生矛盾而辞职。
1945年2月,在日本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近卫向天皇提出奏章,策划议和,以图维护天皇制。日本投降后,曾任东久迩稔彦内阁(1945年8~10月)国务大臣,并任内大臣府御用挂,曾在盟军最高司令官D.麦克阿瑟授意下,拟订修改宪法草案。1945年12月收到美国占领军司令部发出的战犯嫌疑罪逮捕令,被传讯前,于16日晨(一说1946年1月16日)畏罪服毒自杀。
个人经历近卫文麿(1891-1945),日本贵族政治家,法西斯独裁政治的推行者,侵华战争的罪魁之一。1891年10月12日,近卫文麿出生在东京的显赫贵族家庭。其父近卫笃麿是明治时期的知名人物,曾任学习院院长和贵族议长等要职。在这样的显贵家庭影响下,近卫文麿自幼深受保皇思想的熏陶,对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天皇制国家忠心耿耿。
1903年,近卫文麿毕业于贵族子弟学校学习院初等科。1904年,其父去世,近卫文麿作为长子承袭公爵爵位,成为近卫家族的弱冠家主。
少年时代1891年(明治24年)10月12日,于东京麹町区(现千代田区)出生。是近卫笃麿和前田庆宁女儿—衍所生之长子。母亲在其年幼的时候病故,继母为衍的妹妹—贞,文麿与其相处不佳。1904年(明治37年),父亲逝世。当时12岁的近卫文麿就继承了爵位,但同时也承担了父亲留下的大量欠债。解救了这个困境的人,是同样朝臣出身的政治家西园寺公望。西园寺和生前的近卫笃麿可以说是政敌,不过,对近卫家和文麿在金钱和精神上都积极援助。在这样的情况下,近卫文麿在最初受到父亲的亚洲主义影响下,也渐渐加入了西园寺的欧美主义的思想。
大学时代在华族学习院中等科毕业后,华族子弟多会是继续学习院高等科。不过,被是当时旧制第一高等学校(现在东京大学前身之一)之校长新渡户稻造感化,投考旧制第一高等学校。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战后的东京大学)后攻读哲学。后来被著名的经济学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河上肇吸引,转到京都帝国大学(战后的京都大学)攻读法学系。
1909年3月,近卫文麿毕业于学习院中等科,4月转入第一高等学校英文科。1912年3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10月转入法学科。这一时期他结识了号称“最后元老”的西园寺公望,后者对近卫的仕途生涯影响极大。
踏足政界1916年(大正5年),根据贵族院令,到了25岁便进身为公爵议员进入贵族院。1918年(大正7年),为杂志《日本及日本人》论文执笔“推开英美本位的和平主义”。1919年(大正8年)跟随代表日本的西园寺公望参加巴黎和会,增广了国际见闻。1922年,以仅30岁贵族议院的决议员就任。1927年(昭和2年)脱离旧态依然的贵族院研究会。与木户幸一、德川家达等结成了火曜会,对贵族院内集结了新势力的同时,逐渐偏离西园寺公望成为了贵族院内的革新势力中心人物。同时,作为五摄家之首的血脉,加上端正的外貌(当时的日本人中属于高个子),用反对英美协调外交的现状破除主义的主张,获得群众的欢迎,很早便被期待成为首相。1933年就任贵族院议长。
1917年,近卫文麿大学毕业之后,由西园寺公望引荐入内务省地方局任职,开始涉足政界。
1919年1月,近卫作为西园寺公望的随员出席巴黎和会。回国之后、他在《战后欧美见闻录》中鼓吹“面积狭小、人口过多的我国向外膨胀,诚为顺乎自然之势”,日本国民“应堂堂正正地为自己生存,要求发展之地”。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近卫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活动,扩大影响。1931年,近卫成为贵族院副议长,1933年出任贵族院议长。
近卫文麿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敲响对外侵略扩张的战鼓。近卫对日本的做法极为赞赏,他在《元老重臣与我》中声称,少壮在“满洲事变以来所推进的方向,是我日本必须走的命运之路”。
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阀中的“皇道派”青年官兵发动二·二六政变,导致冈田启介内阁垮台。西园寺公望向天皇推荐近卫组织新内阁,但近卫倾向于“皇道派”,感到难以处理二二六事件问题,便以健康欠佳为由加以拒绝。接任的广田弘毅和林铣十郎两届内阁,执政仅一年多便因无法控制国内的政治矛盾而相继垮台。西园寺公望再度向天皇推荐近卫组阁,而近卫此时似乎成了众望所归的人物。官僚、政党和各派军阀都希望在目前“帝国的不统一”的状态下,近卫能够建立对自己有利的强有力的内阁。
1937年6月4日,近卫受命组阁,成立第一届近卫内阁,时年46岁的近卫被称为“青年宰相”。近卫组阁后,立即着手在日本国内推行法西斯化,加快侵略战争的准备工作。
1937年7月7日,近卫组阁仅一个多月,日军就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对侵华战争蓄谋已久,近卫就曾多次提出“华北经济开发”对日本的意义。因此,事变发生后,近卫内阁虽曾声称“不扩大事态”,但在事变的第4天就即发表“向华北派兵的声明”,决定从国内派遣3个师团,从朝鲜派遣1个师团,从中国东北派遣2个旅团,采取“断然措施,对华一击”。近卫还亲自召集财、政等各界头面人物.要求他们为战争出力。在日本政府的推动下,侵华战争不断扩大。8月7日、近卫内阁召开四相会议,决定“大陆主要使用武力的地区应为河北-察哈尔区和上海”。根据这—决定,日军发动八·一三上海事变,相继攻陷上海和南京,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为确保侵略战争的进行,近卫内阁加强了国内的法西斯统治。1937年9月。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向国民灌输“尽忠报国”,“征服世界”等法西斯思想。10月,设立旨在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企划院,制定《重要工业统制法》、《军需工业动员法》等法令,促使整个国民经济为战争服务。10月15日,近卫从工商巨头、和议会政党中选出10名最有势力的人物作为临时阁员--参议。11月22日,组成包括首相在内的指导战争的大本营。
近卫文麿1938年初,日军攻占南京等城市后,近卫于1月16日发表第一次对华声明,宣称“帝国尔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借此一方面向国民党政府中的亲日派招降,另一方面促使国内竭尽全力加强军备,改革国内体制,尽快以武力征服中国。1938年3月31日,近卫内阁公布战时法律“国家总动员法”,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为法西斯的总体战效劳。
同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中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日军的速决战美梦破产了。为此,近卫在11月3日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把对国民党政府打击为主的策略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以“共同防共”,“建设东亚新秩序”等口号向国民党诱降。12月22日,近卫又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提出著名的“近卫三原则”,即“亲善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但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打破了近卫的如意算盘,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上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日本政府内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届近卫内阁于1939年1月宣行总辞职。
近卫辞去首相职务后,旋就任枢密院议长,并在平沼骐一郎内阁任无任所大臣。1940年6月,他辞去枢密院议长之职,开始着手推行所谓“近卫新体制”。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随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席卷整个西欧。德军的辉煌战果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国王义者对侵华战争的僵持局面极为不满,急于扩大战争规模,他们强烈要求铁腕人物出马组阁,调整日本的战略。
1940年7月22日,近卫第二次组阁。7月26日,近卫在内阁会议上确定《基本国策》,提出要“建设以日本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主干的大东亚新秩序”。为达此目的,在国内确定“发挥国家总体力量的国防国家体制”,对外推行南进政策并强化与德意的联盟。10月12日,近卫建立“大政翼赞会”并自任总裁,声称“大政翼赞会”仅作为辅佐天皇的政治组织,而不作为政党,不论军阀或官僚均可加入,以此扩大其政治基础,减少和官僚的对立,实现国内政治的一体化,完成日本式的法西斯化。
近卫内阁还在1940年12月6日设立情报局,以此箝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论。1940年9月29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日本由此与德意结成军事同盟。为集中力量推行“南进”政策,近卫政府在1941年4月13日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并在战争初期取得巨大胜利。德军的军事冒险一再得逞,这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十分眼红,南进的心情空前迫切起来。7月2日。近卫主持的御前会议决定以全力向东南亚扩张,“不惜与英美一战”。近卫内阁为日本铺好了通往太平洋战争的道路。
为配合“南进”方针的落实,近卫展开外交攻势,加强了自1941年4月开始的以牺牲中国求得妥协为内容的日美谈判,企图通过谈判,一方面断绝中国的一个最重要后援,迫使中国早日屈服;另一方面为侵略战争赢得时间。但在谈判过程中,外相松冈洋右过于锋芒毕露,一味激化同美国的矛盾,同近卫的策略发生了分歧。为统一策略,近卫决定内阁全体辞职。
1941年7月18日,近卫组成第三届近卫内阁,起用预备役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为外相,继续同美国谈判。9月6日的御前会议上决定,如果到10月上旬外交谈判仍不能取得成果,则立即与美英荷开战。到了10月,日美谈判仍然陷于僵局。陆相东条英机主张停止谈判,立即开战。近卫认为立即同美英开战的条件尚不成熟,胜利的把握不大。东条英机作为立即开战派的代表人物向近卫提出:如果不按御前会议的开战决定执行国策,那么参与这项决定的近卫内阁就应该引咎辞职。由于东条的态度十分强硬,近卫内阁被迫辞职。
东条英机上台组阁后不久,便在1941年12月8日以偷袭珍珠港的方式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尽管近卫反对立即开战,但这绝不是说他反对战争,近卫三届内阁事实上已经将日本推上了通往太平洋战争的道路。在东条组阁后,近卫向东条赠送日本军刀,作为对后者的鼓励。1942年元旦,近卫被日本舆论称为“日本第一蠢人”、“战败主义者”。
日本的侵略战争很快便走向了失败。至1945年初,狂妄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已经无法扭转败局。在这种形势下,近卫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才能保存天皇制。1945年2月14日,近卫上奏天皇陈述此点。但日本法西斯仍想负隅顽抗,坚持“一亿玉碎,本土决战”。天皇甚至准备派近卫去苏联交涉,以求得苏联继续保持中立,但因苏联拒绝而未成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随即占领日本。17日,日本组成东久迩官亲王内阁处理投降的善后事宜。近卫在内阁中任国务大臣,后又在币原喜重郎内阁中任管理宫廷内务的“内大臣府御用挂”。盟国占领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还曾委托近卫修改宪法。当近卫着手进行修改宪法的调查时,舆论哗然,纷纷指责近卫是战犯,不适宜做此项工作。占领军当局迫于舆论压力而于11月1日声明“没有委托修改日本宪法的事实”,并废除内大臣府,发出对近卫的逮捕令。
1945年12月16日晨,发动全面侵华及太平洋战争的罪魁近卫文磨为逃避人民的审判,在美军占领当局刚刚发出对他的逮捕令后服毒自杀,结束了罪恶的一生。[1]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7:2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76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近卫文麿(日本第34、38、39任首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近卫文麿(日本第34、38、39任首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