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康王,即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北宋末期,代表北宋朝廷出使金营,金兵攻陷汴京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
本名赵构
别名宋康王、宋王偃、宋献王
字德
号基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东京开封府
出生日期1107年6月12日
逝世日期主要作品《翰墨志》《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光明塔碑》
主要成就建立南宋
人物简介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又称宋献王(《荀子·王霸篇》),宋国第三十五任国君,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一作剔成君之子,史载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
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戴偃在第十一年时,自立为王。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
南败楚,拓地三百馀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到了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举兵灭宋。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
王偃的形象,在秦汉以后多有抹黑,如穷兵黩武,暴虐无道,人称“桀宋”。又如,夺封丘舍人韩凭之妻何氏,《搜神记》载韩凭自杀,何氏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
两座坟墓上,忽然各长出一棵小树,相攀相附,结成连理。宋康王大怒,性情更加暴戾,“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
历史记载偃之称王,去魏齐徐州相王已六年,而尚在秦、韩、燕、赵称王之先,故颇为当时所嫉视。
今据《孟子》书,万章问宋小国,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以汤武之事告之。又观其臣如盈之,如不胜,议行什一,议去关市之征,进居州以辅王,其政当有可观。
而《国策》记其射天笞地,《世家》书其淫于酒色,并皆谓之桀宋,与孟子、万章之言迥别。盖出于一时忌嫉之口,非信史也。全祖望焦循皆为宋偃辨诬,良非无据。
抑馀于王偃故事,又别有见。虽若虚囗无证,而考古之事,固时有不限于实证者。则姑陈吾说,以备一见,或亦为深思眇虑之士所乐闻也。
写于东晋年间的《搜神记》及相关历史文献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国君偃游于封父之墟,遇见采桑妇甚美(即韩凭之妻),乃登青陵之台以望之,想霸为己有。
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暧书,缀其辞日:“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
臣苏贺对日:“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因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
遗书于带日:“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家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家合,则吾宋康王弗阻也。”
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家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日“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宋康王闻之大怒,性情更加暴戾,“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
《书·泰誓》:“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锲朝涉之胫”与“斮朝涉之胫”相近。“剖伛之背”与“剖贤人之心”相近。此为一假。
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听到后,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为哀悼他们而写下《孔雀东南飞》来记述这件事。
诗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与“遇见采桑妇甚美”相近;“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因腐其衣,遂自投台”相近。
“焦刘两家要求合葬,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复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与“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家之端,旬日而大盈抱。
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相近;“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与“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相近。
此为二假。(《韩凭妻》很可能是仿《孔雀东南飞》所作,纯属虚构)
干宝为河南新蔡人。而孔雀东南飞遗址就在安徽怀宁县小市镇。两地相隔如此之近,干宝未闻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可能性极小。
铚邑和寒山被宋国吞并后,有一部分干族人再度迁徙,一部分则留在故地,所以后来史书上出现的干氏名人也多是该地区的人物。
史籍《姓苑》在记载春秋时,陈国大夫“干征师采食于干邑,因氏焉”,干征师自然是干人,采食之地也就是封地,干邑的地望也应当在陈国附近,即今河南淮阳一带。
后来撰写《搜神记》的干宝,就是新蔡人,而新蔡古为陈国之地,晋朝时期新蔡的地望在今河南新蔡、息县、淮滨、以及安徽临泉等一带地区,加之《搜神记》本身就带有神话色彩。故其中记载宋王形象值得怀疑。
《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韩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汉疑应作潢。)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
《淮南人间训》:“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二国。(陆疑应作割,下引《后汉书》同误。)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
《后汉书东夷传》:“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穆王得騄骥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
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
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即本此为说。此徐偃王之故事也。《史记正义》引《古史考》云:“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
且王行有周卫,岂得救乱而独长驱,日行千里乎?此事非实。”崔述《丰镐考信录》亦辨此事,谓:“前乎穆王者,有鲁公之《费誓》,曰:徂兹淮夷,徐戎并兴。
后乎穆王者,有宣王之《常武》,曰:震警徐方,徐方来庭。则是徐本戎也,与淮夷相倚为边患,叛服无常,其来久矣。非能行仁义以服诸侯,亦非因穆王远游而始为乱也。
且楚文王立于周庄王之八年,上距共和之初已一百五十馀年。自穆王至是不下三百年,而安能与之共伐徐乎?”
今按谓荆文王伐徐者,韩非也。谓楚庄者,《淮南》也。谓周缪王者,《史记秦本纪》也。混《韩子》《史记》为一谈者,《后汉东夷传》也。
缪王之事,不载于《周纪》而见诸《秦本纪》,此自秦人称其祖造父,欲神其技,大其功,因附会于偃王之事。《赵世家》又载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此本以着异闻,非以为信史。
故灭之于《周纪》,而存之于两家。史公之意,至慎至显也。(马氏《绎史》亦云:“《史》称造父御王巡狩,见西王母。徐偃王反,日驰千里马,攻破之。岂王之贰车,遂足以制胜?抑六师之众,咸有此捷足哉?
《史》不录于《周本纪》,亦不过杂采异说,以传疑。”此说发明史例,极为有见。馀辨《史》载苏、张纵横传说之妄,亦用此例,参读《考辨》第九五。
人物评价《宋史》: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
原中国宋史学会会长朱瑞熙教授:宋高宗在对金关系上,他坚持与金议和,不惜纳贡称臣、杀害岳飞父子,因此是十足的投降派首领。
但他有时也曾指挥、组织过宋军抗击入侵的金军。加之他一直沿用宋朝的国号和正朔,所以他还没有达到完全“卖国”的程度.不能称之为“卖国贼”。
同时,他在内政建设上,经过不断努力,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定了政局。
从而保证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因此他还是南宋的“中兴之主”。总之,他所处的特定环境.决定他是一位功、过参半的皇帝,不能把他完全否定。
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宗霍在《书林藻鉴》: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而孙字又盛……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
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
南宋诗人陆游:思陵(赵构逝后葬于永思陵)妙悟八法,留心古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
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宋论》):①李纲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泽之忠,非不知任也;韩世忠、岳飞之功,非不知赏也。②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7:0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75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康王(宋朝康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康王(宋朝康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