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眼鱼(大鳍后肛鱼)

更新时间:2025-02-24 04:54:08 阅读: 评论:0

管眼鱼(大鳍后肛鱼)

管眼鱼 (大鳍后肛鱼) 次浏览 | 2022.04.29 16:14:0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管眼鱼大鳍后肛鱼

美国生物学家在深海发现一种奇怪的鱼引,它有一个透明的脑袋和管状的眼睛,被形象地称为管眼鱼,而其学名是大鳍后肛鱼(Macropinna microstoma)。由于此鱼是在1939年发现的,如今生物学家已经知道这种眼睛特别能聚焦光线。不过,它们的形状只能让此鱼具有管状视线,因而视野很狭小。

中文学名

大鳍后肛鱼

中文别名

管眼鱼

英文名

Macropinna microstoma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

辐鳍鱼纲(学名Actinopterygii)

胡瓜鱼目(Osmeriformes)

后肛鱼科(Opisthoproctidae)

大鳍后肛鱼属(Macropinna)

大鳍后肛鱼(Macropinna microstoma)

分布

是一种适应海底漆黑环境的深海鱼,在海底2000英尺的区域,太阳光很难照射进来。它们可使用非常灵敏的管状眼睛搜寻头部上方轮廓模糊的猎物目标。

分布区域

深海2000多英尺

结构特征管眼鱼

早在1939年就被发现了,并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研究兴趣。海洋生物学家经过观察得知,它的管状眼睛非常善于聚光。

虽然管眼鱼面朝下,但眼睛还是朝上看。[2]

管眼鱼的眼睛只能固定在一个点上,长在头部上方,形成“隧道”视野。研究所的布鲁斯-罗宾逊(Bruce Robison)和肯姆-里森毕奇勒(Kim Reinbichler)两人做了一份研究报告,称这些奇异的眼睛能够围绕复盖在它头部的一个透明护罩旋转。这样它能够向上窥视,查看潜在的敌人或寻找食物。深海鱼使用各种神奇的方式适应漆黑的深海环境。有几种深海鱼同属于后肛鱼科,叫做管眼鱼类,因为它们的眼睛是管状的。管眼鱼类通常住在深海处,水面的阳光几乎照不到海底,所以漆黑一片。它们利用自己超级敏感的管状眼睛寻找食物。

虽然这种管状的眼睛非常利于聚光,但它们的视野范围很狭小。而且,直到现在,大多数海洋生物学家认为,管眼鱼的眼睛固定在头上,它们只能朝上看,不能向前看。它们小小的,点状的嘴也很难捕食。

罗宾逊和里森毕奇勒使用从研究所带来的遥控设备拍摄了一段视频,详细研究了加州中部海域里的管眼鱼。他们发现,在海面下600米到800米深处,遥控设备拍摄的视频显示这些鱼老是浮在水中一动不动,在遥控设备的明亮光线照射下,它们的眼睛泛着鲜绿色的光, 视频还显示了另一个未曾发现的特征:这些鱼的眼睛被一个透明的,充满液体的护罩包围着,复盖在鱼的整个头部。

管眼鱼

以前对这种神秘深海鱼大量的描述和插图都没有提到它的充满液体的透明护罩,可能因为当它被网从深海中捞上来后,其脆弱的结构就会被破坏。但是,罗宾逊和里森毕奇勒非常幸运,因为他们网住的一条管眼鱼到了岸上还活着,它在一个船上水族馆里只活了几个小时。在这个受控制的环境中,研究人员能够确认他们从水下视频中所看到的,当鱼把身体从横向转到纵向时,它同时旋转它的管状眼睛。

除了它们头上神奇的“帽子”,管眼鱼还有其它各种各样有趣的适应深海生活的方式。它们大而平的鳍使它们可以浮在水中一动不动,动作非常正规。它们的小嘴巴可以非常精确和有选择性的捕捉小猎物。另一方面,他们的消化系统非常大,这表明他们可以吃各种各样的漂流小鱼和水母。科学家解剖发现它们胃里有水母的碎片。

罗宾逊和里森毕奇勒希望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找出大鳍后肛鱼的特征是否也适用于其它管状眼睛的深海鱼类。管眼鱼这种奇特的生理适应性一直困扰着几代海洋学家。只有随着现代水下机器人的出现,科学家才能够观察到这些动物在自然深海环境中的情形,才能够充分地了解这些生理特性是怎样帮助它们生存的。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6:5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74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管眼鱼(大鳍后肛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管眼鱼(大鳍后肛鱼).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