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姜(学名: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火头根。中国是盾叶薯蓣的原产地,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中就有“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薯蓣”的记载。盾叶薯蓣是薯蓣科薯蓣属(Dioscrea.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的种。
中文名盾叶薯蓣
拉丁学名Dioscorea zingiberensis
别名黄姜、火头根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薯蓣目
科薯蓣科
属薯蓣属
种盾叶薯蓣
分布区域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
形态特征黄姜,又叫盾叶薯蓣(Rhizoma Dioscoreae Zingiberensis,〈英〉Peltate Yam Rahizome)、火头根,系单子植物薯蓣科薯蓣属,为薯蓣科植物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的根茎,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有地下块茎,含丰富淀粉,缠绕茎可长达2米以上,叶对生,三角状心形,全缘,具掌状脉。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下垂;蒴果三棱状球形,具种翅;地下根茎是著名淀粉植物,也是滋补食品,又是药用植物;带果的薯蓣雌株,垂悬的果序,果反折。草质缠绕藤本,茎左旋,在分枝或叶柄的基部有时具短刺,单叶互生,盾形,叶面常有不规则块状的黄白斑纹,边缘浅波状,基部心形或截形;花雌雄异株或同株;雄花序穗状,雄花2~3朵簇生,花被紫红色,雄蕊6;雌花序总状穗状。蒴果干燥后蓝黑色,种子栗褐色,四周围以薄膜状翅。花期5~8月。根茎类圆柱形,常具不规则分枝,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3cm,表面褐色,粗糙,有明显纵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质较硬,粉质,断面桔黄色,味苦。[1]
生长环境在不同的气候、海拔及地形条件下,盾叶薯蓣分布差异明显。一般低山河谷具有显著的冬暖特点,是其主要分布地带;而 l500m以上的寒冷高山则很少有分布。朱延钧等将盾叶薯蓣的垂直分布区分为3个段研究,发现在海拔450m以上区域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李朝阳等研究认为,盾叶薯蓣皂苷元含量与居群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海拔高度,且位于500~700m海拔范围居群的皂苷元含量相对较高,而高于或低于该海拔范围的居群皂苷元含量都不高。与徐成基分析的结果——皂苷元含量高的样品都在海拔400~700m之间基本相同。
盾叶薯蓣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各种类型土壤中均能生长,但主要生长在山地棕壤和山地黄壤等腐殖质深厚的土壤中。盾叶薯蓣喜温暖环境,不耐严寒。最适宜生长气温为20℃~25℃。水分状况对盾叶薯蓣的分布和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其分布区全年降水量在750~l500mm之间,在湿润土壤环境中生长旺盛,分布较多,盾叶薯蓣皂素合成与积累的最适宜水分条件为年降水量800~900mm,以850mm为最佳。盾叶薯蓣为喜光植物,主要分布在光照充足的向阳坡面,而在阴坡或光照条件差的地方,分布较少。要求年日照时数为1750~2000h。
由于盾叶薯蓣分布范围较广,不同地区、居群的植株形态性状发生了变异,植物体内的皂素含量亦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高低各异。生态环境对盾叶薯蓣种内基因型变异影响较大,且在形态性状与活性成分积累等方面影响显著。因此,为了提高盾叶薯蓣开发效益,需进一步研究生态环境对皂素形成影响的机理。
栽培技术一、整地施足基肥黄姜根系不发达,在土壤中分布浅,吸水吸肥能力较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因而姜田应选择土壤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的微酸性土为佳。耙细整平,施足基肥。
二、培育姜种壮芽在播种前要晒姜困姜,经晒困后的姜种放入用砖和木板随便围起来的池中,底部铺上一层草,把姜种放入,上面盖上蔗子或者旧的毯子,并喷施新高脂膜,这样可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出苗快而整齐。
三、规范化管理黄姜为浅根性作物,因此不宜深中耕,以免伤根。黄姜在幼苗期,因雨水多、杂草繁茂,要适时进行浅中耕除草,防止伤根伤苗,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在是黄姜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
四、病虫害防治黄姜病虫害可使植株衰弱、抗病能力差、病毒易侵染,要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灭虫,并同时加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在秋末冬初做好越冬抗寒准备,为来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资源概况盾叶薯蓣是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薯蓣科薯蓣属(Dioscrea.L)草质缠绕性藤本植物。世界上薯蓣科共有10属650种,薯蓣属种类最为丰富,约600种,广布于热带地区,亦有少数种类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其中含有薯蓣皂苷元的植物有136种,含量在1%以上的有41种中国有薯蓣属一属80余种,其中富含薯蓣皂苷元的有17种,例如:盾叶薯蓣﹑穿龙薯蓣﹑黄山药﹑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及细柄薯蓣等,其中含量在1%以上的有12种。
性状根茎类圆柱形,常具不规则分枝,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3cm。表面褐色,粗糙,有明显纵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质较硬,粉质,断面桔黄色。味苦。
植物学特征盾叶薯蓣为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
茎左旋,在分枝或叶柄的基部有时具短刺。单叶互生,盾形,叶面常有不规则块状的黄白斑纹,边缘浅波状,基部心形或截形。花雌雄异株或同株;雄花序穗状,雄花2~3朵簇生,花被紫红色,雄蕊6枚;雌花序总状穗状。蒴果干燥后蓝黑色。种子栗褐色,四周围以薄膜状翅。花期5~8月,生于溪流两侧山谷林边或灌木丛中。产于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秋季采挖,晒干,根茎类圆柱形,常具不规则分枝,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3cm。表面褐色,粗糙,有明显纵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质较硬,粉质,断面桔黄色。
功用作为激素类药物的原料药。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痈疖早期未破溃,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虫咬。
繁殖1盾叶薯蓣采用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黄春洪等通过对盾叶薯蓣主要居群种质分析的研究发现,在评价一份种质是否适合用作栽培种时,薯蓣皂苷元含量高低不应该作为首要指标,种质的含量是否能够稳定遗传才是最重要的指标。种子繁殖以5~7月份播种最佳,成长期较长,4年后才能供工业用,种子繁殖可选育有效成分含量高、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良单株留种,以提高盾叶薯蓣质量。根茎繁殖,秋栽最佳,选择生活力强,无病虫害的根茎为种根茎,生长2~3年收获,操作简单,植株生畅快,成苗率高。
2组织培养技术是进行种苗生产、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皂苷生产的有效途径;薯蓣皂苷主要分布于根状茎中,根状茎主要由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中的维管束三部分组成,周皮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使根状茎迅速生长,薯蓣皂苷主要分布于基本组织薄壁细胞中,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薯蓣植物,既可保存种质资源,又能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不但可解决种源问题,而且能有效防止种质退化。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盾叶薯蓣的快速繁殖和品种改良。四川生物研究所一室体细胞研究组对盾叶薯蓣不同部位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以幼茎、幼叶为材料,其诱导频率一般都比较高,分别为57.97﹪、83.14﹪;以块(根)茎为材料则诱导频率较低,只有1.78﹪。徐向丽对薯蓣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行总结认为,能否诱导出愈伤组织与培养基的选择和激素配比密切相关,常用的培养基是MS或改良MS、Nitsch、B、White等培养基;另外,pH值、温度、光照等因素也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
3近年来,在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产物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通过改变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选择高产细胞株,添加前体以及调节合成途径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中国已开展了选用盾叶薯蓣高皂素含量植株,进行细胞连续培养方面的研究。任建伟等采用盾叶薯蓣脱分化愈伤组织进行固体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研究,发现细胞培养在7~21d之间细胞的生物量增长最快,培养物中物质累积也最快,其皂素含量随细胞的增长而增高,但达峰时间迟于细胞生长达峰时间,在30~35d细胞皂素含量及每升培养基可得皂素含量均较高,即有用物产量与细胞生长的关系属延迟型;并选择出了适宜的愈伤组织生长和皂素生产培养基。另外他们还进行了细胞固定化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游离的盾叶薯蓣细胞不分泌皂素到培养液中;而经固定化培养较长时间后,有分泌但不能持续。用海藻酸钠固定盾叶薯蓣细胞,方法简便,形成的胶珠均匀,稳定时间长,也可多次重复使用。
化学成分盾叶薯蓣的根状茎含
1.1﹪~16.15﹪的薯蓣皂苷元、45﹪左右的淀粉、40﹪的纤维素以及一些水溶性苷类、生物碱类、黄酮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单宁、色素等化学成分。刘建本等进行了盾叶薯蓣根茎中色素的提取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薯蓣色素具有对紫外线有较强的吸收作用,耐热、耐光性能良好,Fe3+、Cu2+、Hg2+3种金属离子对色素均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酸碱对色素的影响较大等性质,为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薯蓣皂苷包括糖和苷元两部分。为了对皂苷进行定位,郭永兵等将盾叶薯蓣根茎分为5个区段,对其薯蓣皂苷元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嫩茎顶端的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抽茎区段次之,接着是嫩茎区段,其后为老茎区段和底层区段,须根及地上茎基部段的含量很低。薯蓣皂苷元(diosgenin)又名皂素。它是世界上合成300多种甾体激素和避孕药的原料。
刘承来,陈延庸等用薄层层析法(不同展开剂)、纸层析法对盾叶薯蓣进行了分离提取,结果在根状茎中分离出两种水不溶性三糖皂苷和两种水溶性四糖皂苷,用乙酰化、酸水解、酶解、克分子旋光差计算以及红外光谱、质谱、氢谱、碳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分别为①表-拔葜皂苷元(epismilagenin)、②延龄草次苷(trillin),结构为3-O-(β-D-葡萄吡喃糖)—薯蓣皂苷元[3-O-(β-D-glucopyromosyl)-diosgenin]、③薯蓣皂苷元—双葡萄糖苷(diosgenin-diglucoside),结构为3-0-[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一薯蓣皂苷元{3-O-[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diosgenin}、④纤细皂苷(gracillin),结构为3-O-{β-D -葡萄吡喃糖(1→3)-[a-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一薯蓣皂苷元(3-O-{β-D-glucopyranosyl(1→3)-[a-L-rhamnopynosyl(1→2)]-β-D-glucopyranosyl}-diosgenin)4个甾体化合物,据其化学结构推测为次级皂甙。
为了研究盾叶薯蓣的原始皂甙,探索其活性,1985年他们又对鲜根茎的甲醇提取物经干柱法分离得到⑤薯蓣皂苷元棕榈酸酯(diosgenin palmitate)、⑥β-谷甾醇(β-sitosterol)、纤细皂苷(gracillin)、⑦原纤细皂苷(protogracillin)和⑧原盾叶皂苷(protozingiberensissaponin)5种甾体类物质,其中原盾叶皂苷为一新发现的化合物,鉴定2种原皂苷的结构分别为⑦3-O-{β-D-葡萄吡喃糖(1→3)-[a-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26-O-{β-D-葡萄吡喃糖}-薯蓣皂苷元与⑧3-O-{a-L-鼠李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26-O-{β-D-葡萄吡喃糖}-薯蓣皂苷元{3-O-{a-L-rhamnopy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2)]-D-β-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diosgenin}。
唐世蓉,吴余芬等从盾叶薯蓣根中分得两种水不溶性三糖皂苷(A和B)以及两种水溶性四糖皂苷(C和D)。⑨A为新皂苷,暂定名盾叶皂苷A(zingiberenin A),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1→2)]-O-[a-L-鼠李吡喃糖(1→3)]-O-β-D-葡萄吡喃糖苷、⑩B为纤细皂苷异构物、⑾C为原盾叶皂苷A(protozingiberenin A)、⑿D为原盾叶皂苷B(protozingiberenin B)。唐世蓉,姜志东用盾叶薯蓣地上部分经提取、脱色、硅胶柱层析及反向柱层析分离得到盾叶皂苷A1、A2、A3(zingiberoside A1 ,A 2 ,A 3)和叉蕊皂苷IV4种主要含雅姆皂苷元的皂苷,前三种为新化合物,分别为⒀雅姆皂苷元-3-O-[a-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⒁羟基雅姆皂苷元-3-O-[a-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⒂雅姆皂苷元-3-O-{a-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其中盾叶皂苷A2 的苷元为一新甾体皂苷元,命名为盾叶皂苷元(zingiberogenin)。第四种为⒃雅姆皂苷元-3-O-{a-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苷。这与地下部分主要含有薯蓣皂苷元的皂苷情况不同。
地理分布生于溪流两侧山谷、林边或灌丛中;主要分布于鄂、川、陕、辽、吉、黑、等8省、市、区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高寒山区,多年来人们对黄姜野生资源无计划的掠夺性采挖,导致该物种日渐枯竭。因而,中国甾体植物即将面临着原料供应不足的局面,这将严重的地威胁到中国甾体药物行业的发展。采用无性繁殖技术,经多年试验,通过人工栽培种植,取得了成功经验。因此大面积采用人工种植黄姜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价值功效黄姜其根茎果可直接入药,有祛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现已研究发现黄姜可提取120种成份及工业无法大量合成的昂贵的甾体类激素——皂苷元;此外根状茎含有50%淀粉,可综合用于柠檬酸、酿酒和酒精生产,酒精水及废酸液可提取农用核酸。皂素的涤加工产品“双烯”、“胱胺酸”、“无水胱胺酸”等多种延伸产品又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国际市场十分紧销,外国商人闻讯而至,争相订货所以黄姜的经济价格很高,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黄姜根茎内含薯蓣皂甙(dioscin)等,作为激素类药物的原料药。皂甙元,占世界含量在1%以上的约30种,中国则有50来种,其中17种、1亚种、2变种含皂甙元,占世界含有皂甙元植物的50%以上,含量高达16.15%,超过墨西哥小穗花薯蓣15%的记录,是世界上的王牌种类。黄姜是理想的提取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皂甙元(俗称皂素),其甾体结构化合物加以改造,就可得到各种不同的甾体激素类药物。从黄姜根状茎中提取的最初产品为皂雄酮、醋酸孕酮(单脂)、强的松、可的松系列以及催产素、避孕药等中间体或药物数千种,总之,以黄姜为原料,可以合成转化为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和皮质激素等国计民生特需的系列产品,因此医药界称其为“药用黄金”,除中国需要外,一直俏销美、德、法、日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黄姜除含皂甙元,还含有45~50%的淀粉,可用于酿造工业生产酒精、酵母粉、肌苷粉、葡萄糖等;所含40~50%的纤维素,可生产羧甲基纤维素。提取皂素的废液,可提取农用核酸,是优质肥料。根状茎在医药、食品、高级化妆品、兽药等行业中也有广泛的用途,如根状茎直接入药,有祛湿、清热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虫咬及各种外科炎症,以及强身壮骨作用。水溶性活性物质可以生产盾叶冠心宁,用于治疗冠心病,效果好,副作用小。成都生物所研制的地奥心血康,具有调节新陈代谢机能,治疗动脉硬化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疾病都有较好的效疗,畅销中国外市场。另外,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研究发现,黄姜活性物质是杀灭钉螺,防血吸虫的理想药物,不仅灭螺效果好,而且又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现状其块茎有较高的药用和化工价值,经过加工可提炼皂素、双稀等医药、化工用品,是激素类药物必不可少的成份,被喻为“激素之母”,并广泛应用于化妆、保健、避孕镇痛、麻醉等类药物,是一种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药材。而中国生产的皂素又占全世界的50%。近二十年来,随着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和激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国际、中国市场对黄姜素(皂素)需求与日俱增,黄姜收购价格一路攀升,皂素价格也一涨再涨。而且皂素生产企业大多因原材料匮乏而开工不足。
影响皂素含量因素影响盾叶薯蓣皂苷含量的因素较多,除前面讨论的环境因素外,还有些其它因子。蒋朝晖等对盾叶薯蓣生育期皂苷元含量变化规律研究认为,皂苷在根茎中积累高峰期是现蕾及盛花期,结实期后明显下降;在根茎生长明显的8~9月,含量有一定提高,至枯萎期的10月和11月时含量又出现下降;2年生皂苷元含量明显高于1年生;适宜的采收期应为第2年的枯萎期或第3年的现蕾开花期。丁志遵等研究认为,盾叶薯蓣一般在萌芽期至开花盛期皂苷含量较高,从结实期至始萎期,皂苷含量则逐渐下降;老根茎皂苷含量高于新根茎;水分含量高的根茎皂苷含量亦高。李朝阳等研究认为,盾叶薯蓣的皂苷元含量与叶片宽窄程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宽叶型的平均皂苷元含量都较高,而长叶型的皂苷元含量都不高;皂苷元含量与其开花时间早晚也似乎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在6~7月间开花的居群其平均皂苷元含量都较高,而早于6月或当年不开花的居群的平均皂苷元含量则较低。潭远友等研究发现,盾叶薯蓣雄株中皂苷元含量高于雌株,种植时期越长,皂苷元含量越高,10月份采收的样品含量最高。这些研究为盾叶薯蓣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总的来讲,影响盾叶薯蓣皂苷含量的因素主要有分布区、海拔、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也有株间差异、生长时间、生育期、开花时间、根状茎水分含量及形态等自身因子。
薯蓣皂苷元提取薯蓣皂苷元是薯蓣属植物中薯蓣皂苷的配基,主要以薯蓣皂苷的形式与纤维素结合存在于细胞壁中。薯蓣皂苷元是异螺旋甾烷的衍生物,在植物体内是以薯蓣皂苷配基形式存在的,即在C3位通过皂苷键与糖链相连进而与植物细胞壁紧密连接。由于盾叶薯蓣皂苷元的结构特征和它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决定了提取它的步骤:首先必须使薯蓣皂苷元与植物细胞壁分开,再断开薯蓣皂苷元与糖连接的苷键,使薯蓣皂苷元游离出来,利用它的亲脂性,用丙酮或石油醚把它提取出来,
工业上用高标号的汽油来提取。
1直接酸水解法
酸水解是使苷键断裂生成苷元和糖。传统的提取薯蓣皂苷元的方法是采用Rothrock法,即直接将盾叶薯蓣根茎用硫酸水解成苷元,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薯蓣皂苷元。郭文松等报道,用盐酸作为水解酸比硫酸好,工艺简单,效果差异不大,同时以盐酸为水解液时,加压法比常压法水解苷元收率高,缺点是盐酸对不锈钢设备有严重腐蚀。薯蓣皂苷元在植物体内存在形式的复杂性,使直接酸水解法仅能提取1/4的皂苷元,且此法费时很多,薯蓣皂素收率较低,由于使用溶剂汽油,易发生危险;另外,盾叶薯蓣中的淀粉和纤维素等其它成分也在酸水解过程中被破坏而不能利用,因此该工艺不够理想。
2预发酵法
一般认为预发酵法可提高薯蓣皂苷元的收率。预发酵法有自然发酵法、酶解法、微生物发酵法。王元兰报道用蒸馏水浸泡药材干粉,置于39℃的恒温箱中发酵。并筛选出提取条件,即:发酵48h,水解4h,抽提物pH=7,回流速度25min/次,皂苷元的提取率达到最佳值为3.358%。另有报道,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果胶酶、苦杏仁酶和植物生长激素2,4,5-三氯苯氧乙酸、吲哚-3-乙酸,均可提高产率。还有用黑曲霉菌株对盾叶薯蓣发酵也可提高产率。这样的工艺既提高了皂苷收率,反应条件也比较温和,保持了有效成分的本来理化性质。但自然发酵法影响因素较多,产品质量不稳定。
3分离法加工薯蓣植物
刘国粱报道,从盾叶薯蓣中首先分离出植物纤维和淀粉,剩余部分再经自然发酵提取薯蓣皂苷元。该法比不分离出植物纤维和淀粉而直接进行自然发酵的常规方法能将薯蓣皂苷元的收率提高5%。
4 CO2超临界萃取薯蓣皂苷元的工艺研究葛发欢等报道用CO2超临界萃取法从盾叶薯蓣中提取薯蓣皂苷元的研究,其萃取薯蓣皂苷元的条件为:萃取压力29 MPa,温度55℃;分离方法一为压力10MPa,温度60℃;分离方法二为压力5.6 MPa,温度45℃;分离柱压力18 MPa,温度为70℃,CO2流量为每千克原料每小时12kg;萃取时间3h;夹带剂为药用酒精。和传统的汽油法比较,收率提高了1.5倍,生产周期大大缩短,避免了使用汽油引起易燃易爆的危险,且成本相差不大。但存在设备一次投资过大的缺点。此外,利用超声波破碎细胞壁也可提高薯蓣皂苷元的收率。用盐酸—丙酮/乙醇混合液直接加热提取薯蓣皂苷元的工艺虽可节约物料,缩短工艺过程,但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不足,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该工艺的还未见报道。
含量测定盾叶薯蓣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所含的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的重要原料,其主要成分皂苷具有镇咳、平喘、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抗癌等作用,但由于皂苷在植物中组分复杂,且分离过程难度较大,难以定量,多以酸水解的薯蓣皂苷元含量为测定指标来控制盾叶薯蓣的质量。报道的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经典方法有重量法、比色法、库伦法和薄层扫描法;现代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6:1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71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黄姜(薯蓣科薯蓣属植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黄姜(薯蓣科薯蓣属植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