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绪红,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湖南南县人,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月参加工作,1982年、1986年和199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相继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绪红院士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新型结构的体系研发、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文名周绪红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南县
出生日期1956年9月日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年当选英国皇家结构工程师学会会士
2019年当选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籍贯湖南南县
性别男
代表作品《钢结构稳定》
《高层建筑结构实用设计理论与方法》
《钢结构设计原理》
人物经历1973.01~1978.03,在湖南北洲子农场工作;
1978.03~1982.01,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工民建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01~1984.08,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助理工程师;
1984.08~1986.06,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6.06~1994.03,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师、讲师、副教授(1987.09~1992.11湖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03~1996.10,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副主任、教授(1996.05晋升教授);
1996.10~1997.09,湖南大学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兼研究生部副主任;
1997.09~1999.08,湖南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211工程”办公室主任;
1999.08~2002.05,湖南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02.05~2006.07,长安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06.05~2013.06,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常委(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2013.06.~2017.12,重庆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13年12月受聘为中南大学名誉教授);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1月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重庆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周绪红不再担任重庆大学校长职务。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科研综述
周绪红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学科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方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钢结构、组合结构及新型结构体系的理论研究、工程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采用半能量法求解薄板及板组的屈曲与屈曲后承载力问题,提出了考虑板组效应影响的卷边板件有效宽度设计方法,完善了冷弯型钢构件、板件、墙体与楼盖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了横孔连锁空心砌块墙体与新型叠合楼板,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了在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结构,提出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8月,授权国家专利98项,主编或参编国家与行业标准8本;主编国家和省级工法12本;出版专著2部、教材9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30余篇。
科研奖励
主持和参加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校技术发明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2项;先后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研项目
《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时变分析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11.
《冷弯型钢卷边槽型截面受压构件板组稳定性与极限承载力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0.
《冷弯型薄壁型钢板组稳定性与极限承载力研究》,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01.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陕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05.
加强建筑工程专业建设,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1997.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系列课程教学方案构建与实践,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2004.12.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系列课程教学方法构建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2005.9.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小城镇交通与道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土木与资源环境工程新技术研究及其子项目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层钢结构住宅的交错桁架体系受力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
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轻钢结构住宅的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研究)
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多层住宅的轻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研究)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多层住宅的轻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研究)
建设部十五攻关项目与重点推广项目(钢结构交错桁架住宅建筑体系的关键技术研究)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钢管高强混凝土节点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钢结构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楼盖与桁架共同作用性能及连接构造研究)
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资助项目(钢-混凝土核心筒混合体系差异变形研究)等20余项
主持或参加了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沙三汊矶大桥、洪山庙大桥等一批国家或地方重点工程的科研工作。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子题:小城镇交通与道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土木与资源环境新技术研究。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子题: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层钢结构住宅的交错桁架体系受力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承重结构受力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
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轻钢结构住宅的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研究。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及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多层住宅的轻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研究。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冷弯薄壁型钢住宅节能墙体的受力性能研究。
建设部十五攻关项目与重点推广项目:钢结构交错桁架住宅建筑体系的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资助项目:差异压缩、温度变化、混凝土徐变时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体系内力和变形影响。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钢结构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楼盖与桁架共同作用性能及连接构造研究。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管高强混凝土节点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风格课程建设与应用。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建设成套技术研究-波纹钢腹板预应力组合箱梁桥疲劳性能及空间受力分析。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航道桥施工过程抗风措施研究。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航道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施工过程抗风措施研究。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箱梁在预制及体系转换时的线形观测与控制研究。
陕西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曲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方法及承载力研究。
长沙市环线道路工程建设指挥部:长沙市三叉矶湘江大桥自锚式悬索桥平行设计计算。
长沙市环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长沙市三叉矶湘江大桥自锚式悬索桥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双点支承简支变连续梁桥设计方法研究。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青岛海湾大桥红岛航道桥分析验算。
荣誉表彰2013年,获组合结构杰出贡献奖。
2014年,获中国钢结构三十年领物称号。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5月29日,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年11月3日,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工程建设技术奖。
2020年11月21日,荣获首届“重庆市杰出英才奖”。
人才培养2021年5月19日,周绪红教授及夫人周建辉女士向重庆大学基金会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设立“周绪红院士奖励基金”,支持土木工程学科优秀人才培养。
社会任职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2019年)。
英国皇家结构工程师学会会士(2016年)。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名誉教授(2013年12月9日授予)。
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
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轻型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标准化协会轻型钢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程技术学部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评审组成员。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住建部专家委员会专家。
住建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高级会员。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高级专家。
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编制组主要起草人。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规程》编制组主要起草人。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主要起草人。
建设部行业标准《低层轻型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技术要求》编制组负责人。
《建筑结构学报》杂志编委。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杂志主编。
《钢结构》杂志编委。
《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编委。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编委。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
《Int. Journal of 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Systems》,《土木工程学报》等7本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编委。
人物评价导师不是一个着急的人,有着自己的节奏,特别认真负责,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很踏实,从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质量。他不仅仅是对学生负责、对研究负责、对工程实践负责,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刘界鹏评)
任免信息2018年1月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重庆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周绪红不再担任重庆大学校长职务。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5:4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7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周绪红(中国工程院院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周绪红(中国工程院院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