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贝病(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更新时间:2025-02-23 21:22:39 阅读: 评论:0

庞贝病(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庞贝病 (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次浏览 | 2022.09.14 14:36:15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庞贝病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庞贝病为一种溶酶体贮积症,又称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症或II型糖原贮积症(ICD-10-E),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由于位于第十七号染色体上编码酸性α-葡糖苷酶(acid alpha-glucosida)的基因突变,造成体内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糖原不能正常代谢而贮积在肌肉细胞的溶酶体中,导致严重的神经肌肉病变。人群患病率为四万分之一~三十万分之一。

外文名

Pompe′s dia

别名

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

基本概述

庞贝病为一种溶酶体贮积症,又称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症或II型糖原贮积症(ICD-10-E),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由于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编码酸性α-葡糖苷酶(acid alpha-glucosida)的基因突变,造成体内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糖原不能正常代谢而贮积在肌肉细胞的溶酶体中,导致严重的神经肌肉病变。人群患病率为1/40,000~1/300,000。

美国开发出来的针对该疾病的特效药物仍未在中国上市。国内已有的庞贝病患者,通过香港等途径外购药物维持治疗,每年的花费需在200万元左右。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该病可分成婴儿型和晚发型。

婴儿型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即发病,表现为严重肌张力低下、无力、肝脏肿大、心脏扩大。发育在生后几周或几个月内正常,但随疾病进展发育减慢。患儿逐渐出现吞咽困难、舌体突出增大,多数患儿因呼吸或心脏并发症在2岁前死亡。

晚发型庞贝病在婴儿期后(儿童、少年或成年起病)发病,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运动不耐受,逐渐出现呼吸肌受累并致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心脏很少受累及。[1]

诊断

主要根据家族史、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通过周围血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检测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或基因检测可确诊。可通过孕妇羊水细胞的基因检测进行产前诊断,并通过酶学或基因检测进行新生儿筛查。

治疗

庞贝病的治疗可分为对症治疗、物理疗法及酶替代治疗。对症治疗用于改善心肺并发症,物理疗法可辅助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酶替代疗法可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酶,使糖原代谢保持正常,并改善患者的症状、阻止疾病的进展。[2]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5:39: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6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庞贝病(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庞贝病(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pdf

标签:染色体   隐性   疾病   庞贝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