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波斯湾西南部岛国)

更新时间:2025-02-24 01:35:06 阅读: 评论:0

巴林(波斯湾西南部岛国)

巴林 (波斯湾西南部岛国) 次浏览 | 2022.08.08 09:00:27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巴林波斯湾西南部岛国

巴林王国(The Kingdom of Bahrain),位于波斯湾西南部的岛国,界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与沙特有跨海大桥相连接。属热带沙漠气候,人口150万,外籍人占55%。

巴林为迪尔门文明发迹之处,公元628年,巴林成为最早转变为伊斯兰教的地区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阿拉伯人统治后,葡萄牙于1521年占领巴林,又于1602年被萨非王朝的阿拔斯大帝驱逐,1783年,巴尼乌巴族从卡扎尔王朝夺取巴林,并由阿勒哈利法家族建立王朝并统治至当代,艾哈迈德·阿尔法塔为巴林第一位哈基姆。19世纪后期,巴林与英国制订合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受英国保护。

1971年,巴林宣布独立,为一个酋长国,后于2002年宣布改为王国。

巴林为首个步入后石油经济的波斯湾国家。当前巴林经济并不是依赖石油,自20世纪后期,巴林已投入巨资在银行和旅游事业。该国首都麦纳麦,是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地。巴林具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世界排名第44位),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高收入经济体。2001年,巴林成为主要非北约盟国的成员,美国海军的第五舰队司令部就驻扎在麦纳麦,随时监视着波斯湾以及对开洋面的动静。

2017年12月,巴林提出申请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2017年12月5日,欧盟宣布巴林列入避税天堂黑名单。

中文名

巴林王国

外文名

The Kingdom of Bahrain

简称

巴林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麦纳麦

国歌

《我们的巴林》

国家代码

BRN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

货币

巴林第纳尔、辅币费尔斯

时区

UTC 3

政治体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领袖

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

人口数量

150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

779.95

国际电话区号

973

国际域名缩写

.bh

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

GDP总计

366 亿美元(2020年)

人均GDP

48900 美元(2020年)

人口密度

2238.9 人/平方公里(2020年)

主要学府

巴林大学、阿拉伯海湾大学

历史沿革

公元前3000年即建有城市。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到此。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隶属巴士拉省。

1507年至1602年遭葡萄牙人占领。

1602年至1782年处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

1783年宣告独立。

1820年英国入侵巴林,强迫其签订波斯湾和平条约。

1880年沦为英国保护国。

1971年3月英国宣布其同波斯湾诸酋长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在同年年底终止。

1971年8月15日巴林宣告独立并建立巴林国。

2002年更改国名为巴林王国。[1]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4个省,分别是首都省、穆哈拉克省、北方省、南方省。

巴林地理环境区域位置

位于波斯湾西南部的岛国,界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之间,与沙特有跨海大桥相连接。国土面积779.9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巴林岛等36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最大的是巴林岛。诸岛地势低平,主岛地势由沿海向内地逐渐升高,最高点海拔135米。

气候

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潮湿,7至9月平均气温为36℃。冬季温凉时有降雨,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10℃-20℃。其他时间(3至5月、10至11月)气温在20℃—30℃。年平均降水量71毫米。[1]

自然资源

已探明石油储量1700万吨,天然气储量920.3亿立方米。2018年4月,巴林宣布发现一座新油气田,预估储量达800亿桶石油和10-2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1]

国家象征国旗

巴林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旗面由红、白两色构成,靠旗杆一侧为白色,约占旗面的1/5,右侧为红色,红、白相接处为锯齿状。[4]

巴林国旗国徽

巴林国徽中心是一枚绘有国旗图案的盾微,周围簇拥着红、白两色华美艳丽的装饰叶片。[4]国徽顶端曾经绘有一顶象征王室威权的王冠,现已取消。

巴林国徽人口

巴林人口150万,外籍人占55%。

政治政体

君主世袭制王国,禁止政党活动。国家元首由哈利法家族世袭,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1999年3月6日,哈马德继任埃米尔。2002年2月14日,巴林国更名为巴林王国。2011年2月,受西亚北非地区部分国家政局突变影响,巴林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巴林政府通过举行全国对话、承诺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稳定局势,巴局势逐渐恢复稳定。2020年,巴林政府继续采取举措改善民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巴社会局势总体稳定。[1] 政党

政要

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1950年1月28日生于麦纳麦。曾在英、美军事学院读书,参与创建巴林国防军。1964年被立为王储。1971年巴林独立后任国防大臣。1999年3月6日继位,成为巴林第十一任埃米尔,兼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2002年2月14日改称国王。曾于2013年9月访华。

萨勒曼·本·哈马德·阿勒哈利法:王储兼首相。哈马德国王长子。1969年10月21日出生。1992年获美国美利坚大学公共管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被任命为国防次大臣。1999年3月9日被立为王储,同年3月22日被任命为巴林国防军总司令。2008年1月被任命为巴林武装力量最高副统帅。2013年3月11日起兼任第一副首相。2020年11月,前首相哈利法去世后,国王任命萨勒曼兼任首相。[1] 

议会

1972年选出制宪议会。1973年成立国民议会,1975年被解散。2002年10月,根据新宪法成立由众议院和协商会议组成的两院制国民议会,两院享有同等立法监督权,通过的法律草案需呈国王批准。众议院由40名直选议员组成,众议长由议员选出。协商会议由国王任命的40名议员组成,主席由国王任命。两院议员任期均为4年,可连任。本届议会于2018年12月产生。众议长福吉亚·宾特·阿卜杜拉·泽纳勒(Fawzia bint Abdulla Zainal),兼任巴国民议会议长;协商会议主席阿里·本·萨利赫·阿勒萨利赫(Ali bin Saleh Al-Saleh)。[2]

政府

现内阁有23名成员。王储兼首相萨勒曼·本·哈马德·阿勒哈利法(Salman bin Hamad AL-Khalifa)、副首相穆罕默德·本·穆巴拉克·阿勒哈利法(Mohammed bin Mubarak Al-Khalifa)、副首相阿里·本·哈利法·阿勒哈利法(Ali bin Khalifa Al-Khalifa)、副首相贾瓦德·阿勒阿里德(Jawad bin Salem Al Arrayed)、副首相哈立德·本·阿卜杜拉·阿勒哈利法(Khalid bin Abdullah Al-Khalifa)、外交大臣阿卜杜拉提夫·本·拉希德·扎耶尼(Abdul Latif bin Rashid Al Zayani)等。[1]

法律

独立后第一部宪法于1973年6月2日颁布,同年12月开始生效。2001年2月,巴林举行全国投票,以98.4%的支持率通过了《民族宪章》。2002年2月14日,颁布新宪法,规定改国名为巴林王国;埃米尔改称国王;成立两院制议会,司法独立,实行三权分立等。[1]

经济综述

海湾地区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注重经济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是中东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和最大铝业生产中心。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366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4.89万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3%。

货币名称:巴林第纳尔(BD)。

汇率:1美元=0.376第纳尔。[1]

巴林第纳尔农业

可耕地面积1.1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目前实际种植面积4766公顷。农业人口约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5%。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为0.28%,粮食主要靠进口,本地农产品的供给量仅占巴食品需求总量的6%。主要农产品有水果、蔬菜、家禽、海产品等。[2]

工业

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炼油和炼铝业、船舶维修等。[2]

外贸

主要出口石油产品、天然气和铝锭。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中国、沙特、阿联酋、日本、德国、英国、韩国、印度等。[2]

文化语言文字

巴林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民俗民风

巴林国人重义气,待人结友喜亲密;愿同朋友并肩走,手若挽手增友谊;偏爱猎鹰喜欢马,更是闲聊好话题;宗教传统极重视,恪守教规和教义。

巴林人以待客诚挚热情而闻名天下。他们在迎送宾客时,总乐于同客人并肩而行,为了表达亲密的情感,他们往往还要同来访客人拉着手一起走路。这是阿拉伯人的一种表达热情、友好、礼貌的特殊风俗习惯。他们为人诚挚、崇尚义气、慷慨豪爽、喜欢交友。客人一旦夸奖或赞赏他们的某种东西时,他们一定会把为你赞美的东西送给你。若你不接受,他们会生气和反感。 在巴林人家中做客,你在饭桌上吃得越多,主人会越高兴的。因为这样才真正表达出你喜欢主人做的饭菜,并满意主人对你的盛情欢迎之意。他们时间观念较强,对约会都习惯遵守时间,有按时赴约的传统。他们特别喜欢以猎鹰或马为闲聊谈论话题,因为这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两种动物。

巴林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习惯先向客人问候,首先说:“阿萨拉姆·阿拉伊库姆”(你好),然后施握手礼并同时说:“凯伊菲·哈鲁克”(身体好)。他们在与亲朋好友相见时,习惯施拥抱和亲吻礼(既拥抱的同时与客人相互亲吻面颊)。但这仅限于男性之间。

巴林人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极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认为左手是下贱之手。所以用左手来递送东西或食物是极不礼貌的,有侮辱人的意思。他们忌讳以酒、女人照片或女人雕塑为礼品相赠。因为这是违犯他们的教规的。他们对当众接吻极为反对。若被发现轻则会罚款,重则还要被判刑。

巴林人不喜欢与客人一起谈论有争议的中东政治问题。巴林伊斯兰教徒恪守教规,他们禁止饮酒,禁食猪肉,也不吃一切怪形食物;他们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话题中谈论猪。

传统节日

独立日:8月14日(1971年)

国庆日:12月16日

军事

执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统一的防御政策。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萨勒曼王储任武装部队武装力量最高副统帅。实行志愿兵役制。武装部队总兵力11800人,其中陆军8500人,海军1000人,空军1500人,国民卫队等其他人员800人。另有半军事化部队约9250人,其中警察9000人,海岸警卫队250人。巴林是美国第五舰队司令部所在地。[1]

巴林交通

境内无铁路。首都和主要城镇有公路相连,各级公路总长4274多公里。巴林和沙特之间由长达25公里的法赫德国王大桥相连。萨勒曼深水港有14个泊位、2个集装箱轮泊位和一个滚装轮泊位,可停泊6万吨级轮船。哈利法港吞吐能力达110万个集装箱。 巴林有5个机场。[1]

社会教育

实行免费教育和普及9年一贯制的中等教育制度。教育宗旨是普及和完善教育种类,提高教学水平。是海湾阿拉伯国家中最早拥有女子学校的国家,也是中东海湾地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巴林大学和阿拉伯海湾大学(由海湾合作委员会资助)分别于1986年和1987年建成开学。此外还有一所成人教育中心。巴林文盲率为4.9%,15至25岁青年受教育率达99%,为中东海湾地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国家。[1]

阿拉伯海湾大学卫生

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居民卫生服务普及率达100%,人均寿命73岁。有公立医院8所,医疗中心41所,医护人员2000余人,另有一所军事医院。

媒体

全国共有报纸13种,主要报纸有:《海湾消息报》(阿文),《天天报》(阿文),《中间报》(阿文),《祖国报》(阿文),《海湾日报》(英文),《每日论坛报》(英文)《海湾日报》 (英、阿文),《光明日报》(阿文),《巴林湾日报》(阿文),《海湾每周镜报》(英文),《天天报》(阿文),《海湾消息报》(英文)等。

巴林广播电台1955年开始播音,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广播。有4个波段。

巴林电视台共有3个频道,其中两个阿拉伯语频道,一个英语频道。[1]

体育

巴林石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国家虽然富有,但在体育项目上一直没有好的表现。从1984年参加奥运会为止只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一枚田径项目的铜牌。本国体育项目除男足一枝独秀外,其他项目难与对手抗衡。

外交对外政策

奉行温和务实、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加强海湾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海湾地区事务。巴林系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截至2020年5月,已同156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 1981年巴林同5个海湾国家筹组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在中东问题上,巴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政策。对两伊战争持中立立场。支持阿拉伯三方委员会为解决黎巴嫩问题所作的努力。同美国关系较密切。

巴林同邻国卡塔尔有领土纠纷。1986年底双方曾因法什特迪贝尔珊瑚礁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发生武装冲突。经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调停,1988年双方同意协商解决领土争端。卡塔尔于1991年7月向海牙国际法院提起诉讼。8月,巴林外交部发表声明,呼吁召开卡塔尔、巴林和沙特阿拉伯3国委员会会议,以求友好解决,或两国联合提交国际法院裁决。1992年4月16日卡塔尔发表40号埃米尔令,宣布“卡塔尔领海为12海里”,17日巴林发表声明予以拒绝。

对外关系

奉行温和务实的外交政策,主张加强海湾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巴林系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目前已同17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与中国关系

1989年4月18日,中国与巴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1990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3年)、国务委员吴仪(2002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2005年)、外交部长李肇星(2006年)、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08)、外交部长杨洁篪(2008)、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2010)等相继访巴。巴首相哈利法(2002年)、国王夫人赛碧凯(2002年)、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2004年)等访华,巴外交大臣哈立德来华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2006年),首相哈利法出席南京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2008),国防国务大臣谢赫穆罕默德(2009)和国家安全局长谢赫哈利法·本·阿卜杜勒·阿勒哈利法(2009)分别对华进行正式访问,文化大臣谢赫梅来华出席中阿文化论坛、上海世博会开幕式(2010)、外交国务大臣尼扎尔来华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2010)、工商会主席伊萨姆访华并出席第108届广交会(2010)等。  

2010年中巴贸易总额为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2.2%,其中中方出口8亿美元,中方进口2.5亿美元。中方主要出口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食品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未锻造的铝及铝材、液化石油气、棉纱线等。   

2009年11月18日,中国新任驻巴大使杨伟国到任;2010年1月26日,向巴国王哈马德递交国书。2007年7月13日,巴新任驻华大使贝碧·赛义德·沙拉夫·阿拉维(女)到任。[3]

与美国关系 两国关系密切,巴系美非北约盟国。美国是巴林重要贸易伙伴。巴主要向美出口铝锭、铝粉、氨、服装及其他工业产品。巴从美主要进口汽车、汽车配件、轮胎、发电机和其他科技产品。美在巴注册的商业机构达830多家,在巴设立的分公司也有50多家。1999年2月美巴签署了两国投资保护协定,巴成为与美签署类似协定的第一个海湾国家。2004年9月,巴美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6年8月1日起实施。2006年,美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副国务卿罗伯特等访巴,巴王储萨勒曼访美。

与英国关系 同英国有传统的交往。2006年,巴国王哈马德、王储萨勒曼、首相哈利法、外交大臣哈马德分别访英,英外交事务国务大臣豪厄尔斯访巴。

与伊朗关系

2016年1月4日,巴林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在48小时内离境。

与以色列关系

2020年10月18日,巴林与以色列签署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巴卡关系

2021年1月,与卡塔尔恢复全面外交关系。

旅游

主要景点有国际赛道、国王大桥、冢林、清真寺、巴尔巴尔庙。

国际赛道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5:0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6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巴林(波斯湾西南部岛国).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巴林(波斯湾西南部岛国).pdf

标签:波斯湾   巴林   岛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