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它的南北草原广阔,气候条件宜人,是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我国北方许多游牧民族,诸如: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纥)、敕勒、党项、蒙古等都有相继在这里生活过,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近年来,在阴山山脉西段狼山地区。发现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灿烂古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岩画。
阴山岩画是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分布地域广泛,主要集中在内蒙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等旗县的境内,题材涉及动物、人物、神灵、器物、天体等。
开放时间8:00-18:00
所在地巴彦淖尔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
类别文化宗教
票价免费
概况早在公元5世纪时,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境内的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这些记载是世界上对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然而在其后的若干世纪里,再没有人去问津。[2]
对岩画的全面考察是从1976年开始的。此后,每年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人到巴盟境内考察和参观,先后共发现岩画1万多幅,其中做过拍照和临摹的岩画有近千幅。这些岩画不仅反映了阴山地区古代居民的信仰、美学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游牧生活状况。
阴山岩画分布非常广泛,最多的地方在乌拉特中旗南部的地里哈日山的黑山上,东西延伸5公里多。仅此一处,岩画就在千幅以上。在地里哈日山东北不远的山南坡和山顶部也有大量岩画和地里哈日山岩画毗连一起,成为一个岩画分布区。地里哈日山西南约8公里的瓦窑沟北山,每隔2至10米或稍远一些便有一处岩画,总数在9百幅以上。其次在蹬口县的北托林沟山地的黑石上,一般2~3米就有一幅岩画,最远间隔不超过10米,其总数在5百幅以上。
最密集的岩画群一个在默勒赫图沟一处迎北的崖壁上,东西约50米、高约20米,约有80个人头像组成。另一个在格和尚德沟中段的一块迎西的石壁上,宽约5米、高约15米,由50个个体画组成。
岩画面积最大的是乌拉特后旗大坝沟口西畔石头上的正方形岩画,面积约400平方米,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2006年05月25日,阴山岩画作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与分布阴山岩画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阴山山脉狼山的悬崖峭壁上。其年代上限或可至新石器时代,下限则延续至近代。1976年─1980年调查了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6处、巴彦淖尔盟的磴口县39处,乌拉特后旗2处、乌拉特中旗32处。共发现岩画万余幅。对其中保存较好且有代表性的岩画145幅进行了实地描绘。内容有人物、动物、狩猎、车骑、舞蹈画与突厥文、回鹘文、西夏文、蒙文等。这批岩画是探索古代北方游牧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在巴彦淖尔市境内的阴山山脉中,东起乌拉特中旗的阿其尔山,西至磴口县的布敦毛德沟,东西横跨240公里的山地和草原的石壁上,镌刻、凿磨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们分布面积广,题材数量多,内容丰富,在中外岩画史上是不多见的,堪称中华民族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普查发现,它们分布在153个区点上,共有53000余幅。
阴山岩画反映了古代狩猎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其中动物岩画和狩猎岩画居多。还有放牧岩画、人物舞蹈、车辆出行、骑士、赛马、穹庐毡帐、人面形、人手足印、兽禽足印、神灵天体、拜日祭祀、植物、符号文字以及反映原始宗教神灵、图腾等。
阴山岩画纷繁若锦。不同的题材内容在磨刻地点的选择上也有规律可循。各种野生动物图像多出现在山颠岩石上;狩猎场面一般分布在山腰或山顶;神灵头像和天体星图几乎全部磨刻在山沟的垂直立壁或沟边坡岸的巨石上,原始人有神灵居于水流湍急之处的思想意识。
阴山岩画艺术地表现了古代北方草原、山地狩猎游牧人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艺术渊源的组成部分,它像一颗颗璀粲的明珠闪烁着不朽的光辉。阴山岩画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乌拉特后旗大坝口岩画区、磴口县格尔敖包沟岩画区和乌拉特中旗几台海力什太岩画区已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区。
景点特征与其他岩画相比,阴山岩画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岩画的作画时代跨度大,可分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西夏时期、蒙元时期、明清时期共十个阶段。
二是阴山岩画分布在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古代先后是荤粥、土方、鬼方、林胡、楼烦、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党项、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繁衍生息、游猎驻牧的地方,这里留下的大量岩画是他们的杰作,是他们生产、生活和生存的历史见证,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
三是分布范围相当广阔,在全国十分罕见。
四是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已发现的岩画题材和内容,大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五是阴山岩画的总体数量目前居全国之首,系中国七大岩画宝库之一。
作画方式阴山岩画的作画方式主要有敲凿法和磨刻法两种。敲凿法是利用比画面石料硬度高的金属器或石器,在画面上打击成点,点连成画。用敲凿法制成的岩画线条深浅不一,疏密不均。磨刻法亦称研磨法,用此法做成的岩画,痕深面光,断面成"U"形。此外,还有划刻法,即用金属工具划刻,其划痕细而浅,此类作品多为晚期作品。
岩画中还有颜料岩画,即用石灰和动、植物油调作颜料涂于岩石上的岩画。这类画数量不多,多为近代作品,且与喇嘛教有关。
时代时期阴山岩画大体分为四个时代、五个时期:
第一代岩画,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中期原始氏族部落的岩画。这是岩画的鼎盛时期,数量多,分布广,制作认真。
第二代岩画是春秋时期至两汉时期匈奴人的岩画。
第三代岩画为中世纪岩画。这代岩画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北朝至唐代突厥人岩画和五代至宋代回鹘、党项人的岩画。突厥人岩画数量较少、内容以表现家畜为主,其中山羊占有突出地位。表现手法有抽象化、图像化的特征;回鹘岩画的突出特点是用铁刃画刻而成,线条细而浅,题材多为仿前代作品,并有少数植物图案和回鹘文字。党项人岩画大都是敲凿而成,做工粗糙但色泽新鲜,多如新作一般,并伴有西夏文字。其艺术特点是形象性很强。
第四代岩画是元代以后蒙古族的作品,称为近代岩国。岩画分敲凿岩画和颜料岩画两种。颜料岩画为蒙古族所特有,岩画内容除一部分反映生活、生产(如奔马、双峰驼、牧工图等)之外,多数是与喇嘛教有关的图案。
出游时间巴彦淖尔市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一年四季分明,日照较强,年平均气温3.7℃-7.6℃,七月平均气温2l℃-24℃,是避暑圣地,最佳出游时间在夏季。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5:0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67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阴山岩画(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阴山岩画(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