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江(浙江省南部山溪性强潮河流)

更新时间:2024-12-23 04:50:10 阅读: 评论:0

飞云江(浙江省南部山溪性强潮河流)

飞云江 (浙江省南部山溪性强潮河流) 次浏览 | 2022.10.08 14:08:1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飞云江浙江省南部山溪性强潮河流

飞云江位于浙江省南部,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它发源于景宁和泰顺两县交界处的洞宫山白云尖北麓,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252平方公里。泰顺百丈口以上称三插溪,与洪口溪在百丈口汇合后始称飞云江,水流由西向东,单独流入东海,属山溪性强潮河流。

地理位置

浙江省南部

主要支流

高楼溪、曹村港、金潮港

流域面积

3252平方公里

平均流量

59.1/s立方米

名称

飞云江

所在洲

亚洲

流经区域

浙江省

长度

203千米

源头

景宁和泰顺两县交界处的洞宫山白云尖北麓

基本介绍

飞云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876.9mm,年降雨量在1280—2458mm之间。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7月的梅雨期和8—9月的台风期。

百丈口以上为上游河段,山高坡陡,比降大,不能通航;百丈口至瑞安平阳坑为中游,滩多流急,比降小于上游,可通木船;平阳坑以下为下游感潮河段,河道蜿蜒曲折,流经冲积平原,水浅多沙滩,比降小,可通机轮。

江口外滩涂发育,约有30万亩海涂待开发利用。2000吨级轮船可乘潮从河口进瑞安港,瑞安港至平阳坑段可通小汽轮、木船,竹筏可上溯至百丈口。

由于飞云江流域处于浙南暴雨中心之一的南雁荡山区,暴雨强度大,冲刷力强,含沙量较高,年输沙量54万吨。沿海盛行北向风,长江口外的泥沙几经往返,沿海岸顺流直下,大量泥沙在瑞安境内海区沉积下来,受潮水冲力,成为飞云江口的丰富沙源,也使江水特别混浊。飞云江水含沙量较相邻鳖江略高,约0.20—0.27千克每立方米。

河流水温年平均值在19℃左右,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月平均水温多出现在7月,为34.3℃,最低月平均水温在1—2月,为3℃,年际水温变化不大。河流离子总量(矿化度)为50毫克/升左右,河口段大于上、中游。

浙江省环保局发布2006年度全省环境状况公报,飞云江100%的断面水质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水系中无明显污染河段,在浙江省八大水系按满足功能的排名中位居第一位。

水系组成飞云江风景

瑞安全市的河道、溪流属于飞云江水系。飞云江河流发育受地质构造的制约,沿华夏式断裂线流向,为西向东流,又因受纵横断裂影响,支流多构成羽状水系,左右两岸流域面积不相对称,一般南岸支流较短小,大部支流发育在北岸。

飞云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主要支流有玉泉溪(漈门溪)、高楼溪、曹村港、金潮港,为瑞安市段的四大主要支流,另外还有龙湖镇的石龙溪、顺泰乡的大日溪、平阳坑镇的戈溪、梅屿乡的河溪、陶山镇的沙门溪、桐浦乡的桐溪、安阳镇的愚溪等,均为一级支流。其中绝大多数为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积小,比降大,源短流急。这些支流汇入飞云江后,东流人海。

飞云江支流中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主要有洪口溪、峃作口溪、泗溪、玉泉溪及金潮港等五条,均系山溪性河流,落差大,坡降陡,有的坡降大于20‰。

1.洪口溪是飞云江右岸支流,发源于泰顺县洞宫山黄家岱,东南流经仙居至章,折东北流至百丈口汇入飞云江。河长50公里,落差1055米,平均坡降21.0‰,流域面积359平方公里。

2.峃作口溪又名小溪,是飞云江左岸支流,发源于文成县下垟村,东南流至三板桥,右岸有高岭头溪汇入。流经峃作口,至小溪口汇人飞云江。河长41公里,落差834米,平均坡降20.6‰,流域面积287平方公里。

3.泗溪是飞云江左岸支流,发源于文成县金竹垟,东南流人百丈漈水库,在吴垟以上9公里河段内有头漈、二漈、三漈,三级集中落差达320米,形成有名的百丈漈瀑布。至峃口汇入飞云江。河长42公里,落差730米,平均坡降17.7‰,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大峃镇以下至河口的河道可通竹筏。

4.玉泉溪又名漈门溪,是飞云江左岸支流,发源于文成县石源乡叶山底垟,东南流至小峃口汇人飞云江。河长40公里,落差803米,平均坡降19.9‰,流域面积275平方公里。

5.金潮港是飞云江左岸支流。发源于瑞安、青田两县边境的乌石坪,东南流经潮基至沙洲汇入飞云江。河长43公里,落差770米,平均坡降18.1‰,流域面积349平方公里。潮基以上属山溪性河道,坡陡流急,潮基以下受潮汐影响。

众多支流中构成小流域的有十三条。(所谓小流域系指从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雨面积原则上在20km2~100km2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瑞安市的十三条小流域均分布在西部山丘区,总流域面积为749.51km2,占市总面积的55%,因属山区性溪流,受地形影响,河道源短,河床狭窄,坡降大,流程曲折,小流域的平均坡降在3‰~5‰左右。

飞云江下游两岸为滨海平原水网地区,左(北)岸有温瑞塘河,右(南)岸有瑞平塘河。

1.温瑞塘河位于飞云江下游左岸的温瑞平原,北起温州,南至瑞安市,是温瑞平原灌溉、排水、航运的主要水道。温瑞塘河中主要向飞云江排水的面积有272平方公里。遇干旱年份,可引瓯江翻水站来水灌溉。

2.瑞平塘河位于飞云江下游右岸的瑞平平原,北起南码道水闸,南至平阳县城关昆阳镇。流域面积198平方公里。遇干旱年份,由潘山翻水站抽引飞云江水灌溉。

主要特征

干流特征

飞云江干流长203公里(其中瑞安市境内的干流长度为79千米),落差1200米,平均坡降5.7‰,是浙江省第四大河,温州市第二大河。

上游有二源,均在景宁畲族县境内。主源沿途流经景宁、泰顺、文成等县后,从营前黄岙村进瑞安入市境内。先后流经营前、高楼、龙湖、平阳坑、顺泰、马屿、梅屿、荆谷、江溪、陶山、碧山、桐浦、仙降、云周、潘岱、安阳、飞云、阁巷、上望等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飞云江农场,在市区以下11千米处的上望新村注人东海。

上游:主源至泰顺百丈口,称三插溪。三插溪长69.5公里,落差1115米,平均坡降16.2‰,流域面积505平方公里。三插溪在百丈口与洪口溪汇合后称飞云江。上游河段水流穿行在高山峡谷之中,有瀑布急滩。

中游:百丈口至平阳坑滩脚。长70公里,落差77米,平均坡降1.1‰,区间流域面积1524平方公里。东流经狭谷,水流湍急,有险滩25处。

下游:平阳坑滩脚以下。长60.8千米,落差约10米,平均坡降0.16‰,区间流域面积1221平方公里。为感潮河段。

下游进入冲积平原后,曲折发达,其中荆谷至潘岱段有三个弯道,呈“M”形。其中仙降—碧山弯道长12公里,而直线距离仅1.8公里。河道弯曲多沙洲,河床左右冲淤不定。江中有沙滩8个(明4暗4),航道狭窄。因受强潮和洪水动力作用,该段河槽崩岸严重,边滩和心滩发育,如荆谷涂头、碧山桐田沙、潘岱前垟沙和城关江心洲等。下游流经潘岱后,河道趋直,江面宽阔,水势平缓。

河口宽3公里,平均低潮位水深2米,为溺谷型,属强潮河口。港口候潮方可通航1000吨级以上的船舶。飞云江自平阳坑以下,阻于南北山脉的拦截,北面自陶山、碧山、桐浦、潘岱、城关、莘塍、上望,向北延伸至汀田、鲍田、塘下、海安、场桥、梅头、罗凤、仙岩等乡镇和飞云江农场,受飞云江冲积和沿海海积的共同作用,形成一片海积、冲积平原,属温瑞沿海平原的南片。南面自马屿、江溪、仙降、云周、飞云、阁巷、林垟(向南延伸至平阳县的郑楼、昆阳)等乡镇形成一马蹄状平原。

水流特性飞云江

1.上游来水量

飞云江流域年降雨量在1600一2200毫米之间,上游来水丰富。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850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1183毫米,多年平均流量为59.1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8.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为11.86亿立方米。

径流在年内的分配,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和4—10月的台风季节,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左右。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表明,最大洪峰流量达15400立方米每秒(1912年)。统计年份内,实测最大流量为11500立方米每秒(1990年8月23日),最小洪峰流量仅877立方米每秒(1957年10月17日)。洪水来时漫没河滩村庄,洪水过后迅速归槽,暴涨暴落。

2.潮汐来水量

飞云江感潮河段的潮汐,一天内2涨2落,周期约为12小时30分,为不正规的半日潮。

河口段由于径流作用,水流总的趋势是落潮平均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流量大于涨潮流量,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大潮期间,流速可超过1—2米/秒以上。涨潮时间为5—6小时,落潮时间为6。7小时,憨流时间大潮为30分钟,小潮20分。平均潮差4。5米,最大6。2米。集水区域的降雨形式以梅雨和台风雨最多,河流汛期主要出现在6—9月;12月、1月水位最低。年最高水位和低水位变幅,山区达10多米,平原区为2—3米。年最大流量46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0立方米/秒,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平均流速8.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约40余亿立方米。

泥沙特征

飞云江河口和整个感潮河段的泥沙来源有二:一是上游流域来沙,二是海域来沙。二者对河口和下游感潮河段的发育变化有较大影响。

1.上游来沙

飞云江上游来的水流含沙量低,输沙总量少,从峃口站的实测资料统计(1959年至1983年),多年平均含沙量仅0.141千克每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35.83万吨。输沙量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暴雨期。一般年份,5一10月的输沙量往往占全年输沙量的60%以上。上游来的泥沙,颗粒较粗,绝大部分是沙卵石。粗颗粒泥沙沿程发生沉积,其中平阳坑滩脚附近堆积较多。一部分细沙、粉沙在感潮河段内,主要通过洪水的作用,向飞云江下游和河口外宣泄。

2.海域来沙

市境沿海属强潮流区。特别是冬、春季节,沿海盛行北向风,江浙沿岸流逼岸强劲而下,长江口外的泥沙几经往返,沿海岸顺流南下,大量泥沙在市境近海区沉积下来,成为飞云江海域来沙的丰富沙源。因此,飞云江涨落潮的含沙量都较大,在东山下埠一带形成相对的高含沙量区。

上游来沙与海域来沙相比较,一是感潮河段的含沙量远远大于上游径流的含沙量;二是上游泥沙粒径远远大于海域来的泥沙粒径。上游河床泥沙是沙砾石,下游河床泥沙的粒径只有0.007—0.015毫米。

历史变迁飞云江港

江名更迭

三国吴始置罗阳县以后,历代以县名江。三国吴时名罗阳江,晋时名安固江,随后又名安阳江,唐时名瑞安江,又名飞云渡。宋末诗人林景熙有《飞云渡》诗,始有飞云江之名。

河口变迁

地质史自第四纪中期以来,几经海侵和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作用,飞云江入海河口也随之不断变迁。距今约15000年前,东海大陆架为陆地,海岸线的位置在现代岸线以东500—600公里,可想当时河口之遥远。至晚更新世后期,海面回升,海水淹没浙东海岸大陆架。进入全新世海水再次入侵,飞云江下游沦为溺谷海湾,沿海平原一片汪洋,飞云江口在平阳坑滩脚一带。至中更新世,飞云江河口东移,在马屿、江溪一带。到了中更新世后期,飞云江从江溪流经仙降、杜山头,沿着今日的瑞平塘河方向至平阳万全入海。

从全新世中期以后陆地又逐渐抬升,飞云江南部上升为陆,平阳县民开发万全平原,河口转移北岸瑞安山麓,形成现在的南大北小的河口平原。民国《平阳县志》云:“世代相传万全为海涨之地。”民间流传“沉落策洲洋,涨起万全乡”的歌谣。飞云江河口也随之北迁,自秦、汉以来距今2200余年,随着海涂淤长,瑞安、平阳两县人民不断围垦海涂,开发瑞平平原,古今人造6道河口海塘,以至飞云江河口由瑞安向海口外移10多公里,今日河口海涂已淤长延伸至丁山岛

平原发育

秦汉时,飞云江河口北岸在集云山南麓,南岸在平阳县昆阳镇的横屿山麓。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吴国以横屿为中心的港湾,设横屿船屯,为当时主要的造船和水军训练基地;周围停泊万只船肪,古有“万船”之称。后港湾淤成陆地,仍沿用“万船”的谐音,改称“万全”垟(今平阳昆阳镇一带)。秦汉时,今市区的邵公屿(今市区东部)、西山、隆山、烟墩山等,与今飞云江河口外的上干山、双桃尖、凤凰山、丁山等岛一样,均为河口外的岛屿。

东汉时飞云江河口退至今城关大沙堤、小沙堤、浦后街一带,邵公屿、西山、隆山、烟墩山周围淤成陆地。这片陆地的西部桐浦、碧山、潮基、仙降、马屿、曹村等地至平阳坑以东均为古海湾,淤积成陆时间则比前者较早。今50米以下的平原,都为当时古海湾的浅海滩,海退时,逐渐淤成海积、冲积平原。

飞云江河口与瓯江河口之间的沿海一带,为海湾相沉积物基底上发育而成的淤积平原,为今温瑞平原南部。大罗山北部,白石山东部均为古海湾湖相平原,古海湾由经潮流带来的泥沙逐步填淤。在淤积过程中,历史上先形成泻湖型湖泊,今丽岙的帆游一带尚留有遗踪,南朝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中所称的“帆海”,即为此处。大罗山北部至今塘下镇一带,六朝时亦为湖泊、沼泽地,后淤成陆地。大罗山南仙岩、梅头、场桥、海安、鲍田、塘下、至莘塍均为海积平原,今平原上的人工河均在当时自然泻河的基础上,开凿、疏浚而成。

江北面的上望、东山、飞云江农场一带和江南面的阁巷、林垟一带,是滨海淤积平原,其形成期比古海湾淤积平原晚。由海相灰色淤泥质亚粘土组成,厚达150米(杨府庙),上部的全新世海相淤泥亚粘土层厚58米。平原内缘坡麓,可见残存海蚀洞、海蚀崖。

飞云江中游的冲积、洪积河谷小平原。飞云江中游营前至平阳坑两岸,因受飞云江干流及漈门溪、高楼溪、石龙溪等支流的洪积作用,形成河谷小平原。北岸有宁益乡墩头一带至高楼乡大京、下泽一带的河谷小平原;南岸有龙湖镇以石龙村为中心的河谷小平原。

飞云江支流金潮港上游有湖岭、潮基等山间小盆地,为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溪洪积、冲积平原。大海浸时,海潮直达潮基,今仍以此为地名。50年代木船、轮船仍可乘大潮抵潮基岩头村,70年代因海岸线东移,木船、轮船只能随潮抵岩头东的陶山棠梨埭村。

开发与治理

位于飞云江下游的瑞安市,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曾是流域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公元239年至1452年,辖今泰顺县及文成县东部)又是商业集散和交通网络的要冲。飞云渡向称“浙闽孔道”。因而瑞安历来具有“控山带海,利兼山陆”的地利。

早在4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沿江的数个小山坪上繁衍生息,且浮海从事农耕渔猎。商周以来,多处河谷和岙口相继辟有聚落或聚落群。在汀田镇岱石山发现的石棚墓葬群及东郊隆山东半坡发掘的周、晋墓地(玉海楼早期收藏的晋砖,不少出自此山),丽岙祖师殿以及丽岙山麓和西郊白象地方出土的东汉神兽镜、铜洗等青铜器。

还有蔡敬则于建安中(196—219)授东部都尉,曾在邵公屿设署等等便是例证。罗阳县治期间,江北巳筑有石紫河埭习称埭上(遗址在今西聍木场北侧),“为瑞安、永嘉水利之要”。江南的横屿船屯为孙吴造船基地;与福建的温麻、广东的番禺齐名。说明飞云江的开发时间之早。

飞云江河口外两则是不断向海争地的滩涂,口内两侧平原,是浙南主要产粮区之一;古代“常仰客米之给”的温州,到了南宋庆元(1195一1200)的前后,就开始“输出粮食”,这亦有两侧平原的功绩。飞云江航道经唐、五代、宋、元诸朝的相继开拓,加速了水运事业的发展,沿河两岸从三港(顺溪、潘溪在高楼汇入飞云江而得名。

《太平寰宇记》以三港为界,上称溪,下谓江。高楼附近的赵山渡,临江建有清乾隆十五年的石拱桥,(铭:“三港第一桥”)至江口东山设置的二镇、三市、一尉(宋代的镇、市系商业市场,尉即管界巡尉,在东山,后改为巡检司)。其中,瑞安镇(古代商业市场,在今市心街一带)的商税一事,曾载入《宋会要辑稿》。

入口外的凤凰山岛,元时已辟作南北商船的中转港埠。飞云渡上下更是“商旅咸集”之地,每逢夜市,在“灯火辉煌”里,时伴“笙笛鼓乐”之声。

飞云江对瑞安既惠利,也“惠”害。据旧志另星记载,从明万历二年(1574)至民国27年(1938),在中游以下河湾段就发生过“洪水横溢”、“江潮内溢”、“陆地行舟”的水患37次。下游河口的飓掀海溢的灾害更甚,自南宋至民国就发生过32次,其中乾道二年(1166)八月十七日“夜潮入城”、“漂民庐,毁盐田、坏农稼”,就酿成“浮尸蔽川,存者十一”的惨景。从而亦锻炼了云江儿女与灾害进行不懈周旋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如宋建陡闸群,明治天井垟,清筑大海塘,以及民国时期对飞云江的截湾取直等等,都给后世留下了卓著的功绩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云江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翻身农民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尤其在各级干部的率领下,干群团结一心,节衣缩食,战天斗地,大规模地长期治理开发飞云江,更为前人所不及;新海塘、新江堤、新陡门、新河道的不断兴修和水库、电站的相继建成,为上控、中防、下泄的综合治理迈出可喜的第一步,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里仅举3例:首先是南北两大灌区,1963年建成潘山翻水站和1985年建成北水南引工程后,使灌区面积由32.8万亩扩大至39.2万亩。含平阳县一部分。其中,历经400多年治理的天井垟,最终解除了“下雨爬栋梁”的困境,1963年平均亩产粮食获530公斤,比1950年增加2.5倍。其次是海涂围垦,截止于1985年,累计围垦了2.1万亩。

另外江北的丁山促淤工程有4.1万亩。再其次是乡镇工业随着改革开发政策的深入贯彻和水能的开发利用而蓬勃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起了深刻的变化。据统计,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不变价格)比1982年,年递增24.85%,全市工农业比值则由1:1变为4:1,1992年的乡镇工业总值则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4.63%。这对脱贫奔小康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处飞云江下游的瑞安港,海运事业的发展更为迅速,清未仅有往来于温、雨、沪等港口的航线数条,现已扩展到与全国南北洋及长江沿岸等75个港口建立航运网。104国道公路线北联首都,南通福州。1989年元月建成的飞云江大桥,1989年6月建成的干吨级浦口码头,更使港区面貌焕然一新。1990年,东山与飞云江口外北麂岛辟为渔港。商业网络亦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市区商业城的建设,各乡镇集市贸易的迅速发展,繁荣的景象可见一斑。

港口航道

瑞安港位于市区南、北两岸,港区陆域面积6.8万平方米,水域面积700万平方米,距河口11千米,l04国道线通过这里。它是浙江省东南沿海的主要中小型港口,瑞安市为飞云江中下游工农业产品集散中心。飞云江河口两岸为内河水网地带,水运较方便,其中干线航道可通航10—15吨船,一般航道通航5—10吨船。

飞云江航道在瑞安港至飞云江口外的齿头山,距离约23千米。其中外航道12千米,口内航道长11千米,最小水深一般在2.5米以上,候潮可通行1000吨级的船舶进港。瑞安港以上至平阳坑镇,可候潮通航15--40吨船。由平阳坑再往上游,可通行5吨以下小木船到达泰顺县的百丈口。

风景名胜

飞云江干流附近主要有寨寮溪、百丈漈、飞云湖、大漈等风景名胜区。

1.寨寮溪景区位于瑞安市西部飞云江中游流域,距温州市区82公里,由寨寮溪、九珠潭、龙潭、花岩、漈门溪、回龙洞、银洞、腾烟瀑、甘漈等景区组成。以清溪秀谷、潭瀑成串、滩林蜿蜒取胜。具有浙南山村田园风光,且尚保存不少古刹、旧观、古村落及革命胜迹。属浙江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百丈漈景区位于文成县境内,距文成县城4公里,距温州市区115公里,面积170平方公里,共分百丈飞瀑、天顶秀湖、刘基故里、峡谷景廊和朱阳九峰等5大景区,由一折瀑、西天屏、刘基庙、天顶湖、大象峰等近200个主要景点组成。

3.飞云湖景区位于文成县和泰顺县交界地带,飞云江上游90千米与珊溪交汇处,面积54.8平方千米,属珊溪水利工程拦江截流而成,属浙南最大的湖泊。景区内分别由葫芦岛、七星岛、梅坑底、洞背洞等自然景观构成。飞云湖不但是文泰两县的交通枢纽,也是水上旅游、度假休闲、鱼飞虾舞的生态乐园。2004年2月,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4.大漈景区位于丽水市景宁县南部的飞云江水系上游,面积约30平方公里,以其凉爽的气候、幽静的环境和绮丽的风光为特色,以“时思寺”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尤其引人瞩目。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4:40: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6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飞云江(浙江省南部山溪性强潮河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飞云江(浙江省南部山溪性强潮河流).pdf

标签:山溪   浙江省   河流   飞云   性强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