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考察站(极地科学考察基地)

更新时间:2025-01-11 10:27:25 阅读: 评论:0

中国南极考察站(极地科学考察基地)

中国南极考察站 (极地科学考察基地) 次浏览 | 2022.08.01 10:55:4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国南极考察站极地科学考察基地

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站址设在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为常年越冬站,中国成为第十八个在南极洲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于2004年11月中旬启动,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选址测量。科考队员将分乘雪龙号科考船及飞机奔赴南极。其中,由国家测绘局派出的来自黑龙江测绘局和武汉大学的8名测绘队员,在南极内陆冰穹A区域、长城站及周边地区以及中山站地区开展相关基础测绘。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

中文名

中国南极考察站

建成时间

1985年2月15日

地理位置

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

占地面积

2.52平方千米

选址测图中国南极考察站

要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必须先进行选址测量。据介绍,南极内陆冰穹A区域冰厚达3000米,制高点海拔4093米,终年积雪,气候寒冷,气候环境变化无常,最低气温达零下80摄氏度,最高气温也仅为零下30摄氏度,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8.4摄氏度,且空气稀薄,被国际科考界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根据计划,测绘队将负责第24次考察队前往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的导航工作,并对沿途的GPS点进行选测。在冰穹A地区,测绘队员将围绕冰穹A地区海拔4093米的最高点,在东西方向30千米、南北方向200千米的矩形区域内,进行约2平方千米范围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图测绘。

为研究冰盖的升降和移动规律,科考人员还将在冰穹A区域建立一个6000平方千米的冰盖运动控制网,并进行首次观测。其中,对冰穹A最高点进行的冰面和冰下地形图测绘,冰面测绘将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地扫描,冰下测绘采用穿透力超过3500米的冰雷达,获取的数据再以GPS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进行改正,最后通过数字化成图软件成图。

自然环境中国南极考察站

长城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

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站址附近有长约2000米,宽约300米的滩涂,为企鹅、鸟类、鲸、植物和化石的自然保护区。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全岛85%的面积为冰雪覆盖,所处位置为南极洲的低纬地区,四周环海,具有南极洲海洋性气候特点,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年平均气温-2.8℃,最暖月1月平均气温约1.5℃,绝对最高气温可达13℃;最冷月8月平均气温-7.8℃,绝对最低气温-28.5℃。年降水量为550毫米,年平均风速7.2米/秒,全年风速超过10米/秒的大风天数为205天。

处在南极半岛与南美大陆间的多气旋地带,天气变化剧烈,加之这里天气较暖和,降水较多,冰雪的年积累量和消融量都较大,冰流速度较快,冰川进退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更为明显。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壳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长城站附近地衣、苔藓、藻类植物生长茂盛,并且生长着南极洲仅有的4种显花植物,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和海豹的栖息场所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长城站周围分布有智利、阿根廷、前苏联、波兰、巴西、乌拉圭等国家的科学考察站,其中距智利的马尔什基地仅2.7千米。1984年12月31日开建,1985年2月20日建成,计有各类建筑物35处,共2184平方米。已可以进行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从1986年9月起,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已作为南极地区32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视网。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建立于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西南,乔治王岛南部(62°12'59"S,58°57'52"W不在南极圈内)。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

航空摄影中国南极考察站

根据计划,在长城站及周边地区,测绘队将进行200平方公里的航空摄影测量,并对已有的7个控制点铺设标志。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测区平均海拔70米,气候终年寒冷、干燥,有中国长城站站址及附属科学设备,以及智利费雷站、俄罗斯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阿蒂加斯站和韩国世宗王站等站址及附属设备。地面为山地碎石质,行走困难,只有一条贯通各国考察站的简易道路。测绘队员将采用人工布设地面像控点标志,以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直九”直升飞机为载体进行航空摄影,并对影像进行室内外综合判读。

此外,测绘队还将开展一年一度的GPS国际会战观测,这是由国际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AR)组织的全南极GPS会战观测,长城站已连续参加12年。

测绘地形

根据计划,在中山站地区,测绘队将以南极协和半岛团结湖以北的中山站站区为核心,测绘约2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

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测区气候条件极差,平均气温零下2.8摄氏度,地面为石质,沿海边有常年积雪地及不融冰区,给野外作业带来极大危险。测绘队员将采用极坐标法,对所有的地物、地貌要素点进行三维坐标采集。

测绘队还将开展GPS常年跟踪站设备改造和新观测墩建设,并为冰穹A考察队提供GPS实时差分定位导航服务。

测绘计划

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极地基础测绘科考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将为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和平利用南极活动提供有效的基础和保障。在过去的20多年内,国家测绘局先后派出了科考队员70多人次,参加了历次的南极科考工作,为南极科考提供了有力的测绘保障,并在南极测绘科考与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目前,国家测绘局已经把极地基础测绘列入国家基础测绘计划。在近两年内,国家测绘局将为南极第三个科考站建站提供测绘保障,建立西南极高分辨率影像动态监测区,进行南极地图的整合和编制。

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南极基础测绘任务顺利完成,国家测绘局已委托有关方面组织专家对中国24次南极科考内陆冰穹A区域测绘、长城站周边地区航空摄影测量、南极中山站1: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等专业技术设计书进行了评审,对测绘设备和软件进行了调试,并对测绘队员进行了培训和训练。

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长城站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考察站。与长城站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的气温据1985年以来观测资料表明:夏季代表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3℃,最高为11.7℃,最低为-2.7℃;冬季代表月七月份平均气温-8℃,最高为2.6℃,最低为-26.6℃。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以降雪为主。暴风雪频繁是长城站的最大特点,每年大风((17米/秒)日数在60天以上,最大风速可达40.3米/秒。长城站现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越冬期间的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

中山站中山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国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的拉斯曼谷陵上,建成了中国南极中山站。站址距北京12553.160千米。(69°22'24"S,76°22'40"E)。它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与北京的方位角为32度30分50秒。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离中山站不远处有澳大利亚的劳基地和俄罗斯的进步站。

气象条件

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长城站差别较大,比长城站寒冷干燥,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中山站年平均气温零下l0摄氏度左右,极端最低温度达下36.4摄氏度;中山站地区受来自大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常吹东南偏东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降水天数162天,年平均湿度54%,全年晴天的天数要长城站多得多。中山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连续白昼时间54天,连续黑夜时间58天。中国在南极所建立的两个考察站都设有气象站,都已在世界气象组织注册,全年对各气象要素进行不间断的观测。

设施条件

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也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气象栋、科研栋和文体娱乐栋,以及发电栋、车库等。中山站设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站上的气象观测场、固体潮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等均配备有相应的科学观测设备和仪器。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昆仑站昆仑站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李海清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将于10月20日启程,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会上正式发布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站名和站址位置。[3]

据介绍说,第25次南极考察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这也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经专家论证并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站的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由于选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层会不断积累,因此该考察站考虑了年积雪速度,设计寿命为10年。

泰山站泰山站

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年平均温度-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

新建的泰山站规模跟昆仑站大体相当。它是一个三层高架结构,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国的一个灯笼的造型。

虽然室外温度滴水成冰,如果在泰山站的话,可以用供热系统的余热加热水温,能够使得队员们具备洗澡的条件。当然不是像我们自己想象的那样,像家里一样想洗个热水澡就能洗,因为还必须考虑到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保护的问题。

除此之外,泰山站还会拥有一个很给力的厨房。它是具备开火条件的,有专门的厨房,但是也不像我们这样可以随意烹饪咱们自己所吃的食物,主要还是对食品进行加热这样一个功能,就是对已经做熟的食品或者是对半成品进行加工加热的做法。

泰山是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南极新建的内陆站命名为"泰山站",蕴含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寓意,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

泰山站命名由来:国家海洋局之所以将新建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南极夏季站命名为中国南极泰山站,是因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在国内和国际上有极高的知名度,"泰山站"也是上次我国南极内陆站在全国征名中得票数仅次于"昆仑站"的名字。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在海拔高度上与昆仑站遥相呼应,同时能覆盖格罗夫山等南极关键科考区域。泰山站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4:29: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6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南极考察站(极地科学考察基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南极考察站(极地科学考察基地).pdf

标签:南极   科学考察   极地   中国   基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