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畔(中国3A级景区)

更新时间:2025-02-23 14:59:08 阅读: 评论:0

百草畔(中国3A级景区)

百草畔 (中国3A级景区) 次浏览 | 2022.12.13 10:16:20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百草畔中国3A级景区

白草畔风景区有两个,一个在北京市房山区,一个在河北省涞水县,属于同一山脉,离着不太远。白草畔景区是野三坡的至高点,主峰海拔1983米,与北京的百花山遥相呼应,属姊妹峰,是京西四大高峰之一。白草畔是野三坡境内一处保存较好的森林旅游区,森林面积达1万多亩。位于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四马台村西北,是百花山山脊的西南延伸部分,通过山顶东北侧的木板路可通往属于门头沟区张家铺林场的百花草甸。

景区以百花争妍的高山草甸为特点,空气清新,环境幽美,气候凉爽宜人,夏季气温比北京城区低8-16度,是炎热的夏季旅游度假的佳处所在。白草畔自然风景区素有太行山中的绿色明珠之美誉。白草畔门票:60元/人,持老年证,学生证,现役30元/人;1.2米一下的小孩与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 游玩时间:大循环约12.5公里,用时5.5小时左右;小循环5公里,用时2.5小时左右。 注意事项:山上较冷,注意保暖

地理位置

房山区霞云岭乡四马台村

中文名称

白草畔

海拔

2035米

森林覆盖率

82%

所属国家

中国

景区概况白草畔

这是进入白草畔风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在我们的周围是一片林海,有近万亩的落叶松林,号称万顷松林。这里被欲为京西南林海明珠。这些松树是70年代人工栽植的,树龄30几年,树干挺直,林相整齐.从高处远望,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风吹树摇,呼呼声如浪似潮,故这里有“松海林涛”之称,是山下八景之一。

蚁冢千丘蚁冢千丘

白草畔山下八景之一——蚁冢千丘,生活在这里的是一种红蚂蚁,它的窝高约30厘米到1米左右,丘底直径一般为1–—2米。这里的蚁丘一般分布在海拔1300——1500米之间,成群分布在落叶松边缘地带,主要造窝原料是松针和砂土粒,窝再松林间,但蚂蚁不吃松树,常以松树上的小害虫为食,对树有益无害,成群排列的蚁丘成为这里一种独特的生态景观。

这里有人写过一首打油诗:

落叶松林见奇丘,疑是临村新坟头。

近观实乃松针冢,蚂蚁进出如高楼。

惊叹蚂蚁本领大,筑就蚁巢逾千丘。

蚂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全世界约有14000多种。蚂蚁是群居的昆虫,一群蚂蚁可达10万只,全由一只蚁后所生。平时看到的蚂蚁大多数是工蚁,它们都是雌性的,但是它们的性/器官发育不完全、不能产卵。

蚂蚁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神秘王国,在这个王国中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是蚁后,每窝只有一只,它体躯巨大,比一般工蚁长大7—8倍,它自已不能走动,靠工蚁喂养服侍,一步也不离开窝巢,它靠和工蚁触角的接触来分析本国的一切情况,其权威而有效地治理它的王国。

蚁王属下的战士——兵蚁,是一种没有生殖能力的雄蚁,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卫本王国不受外来侵犯.有不少小昆虫都很希望住进蚂蚁的高楼大厦中,但防卫森严的蚂蚁城堡是不允许任何外来者,只要有敢闯进来者,它们就都把它咬死,然后吃掉。工蚊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它们的职责就是喂养服侍蚁王,照顾和抚养蚁卵和幼蚁,在蚂蚁王国中,无论兵蚁或是工蚁,都是蚁王统治下的忠诚臣仆,它们勒勤恳恳、忠于职守。一旦蚁王死亡,它们就全体不食而亡,用死来报答至高无尚的国王。

有的蚂蚁生性好斗,每次大战之后他们便排成长队,为死者“送葬”,他们集体抬着“阵亡将士”的尸体进往洞穴或低洼地的“墓穴”,尸体放入后再复盖上土,它们还会搬来有根径的小草栽种在墓穴周围作为永久纪念。 在每年的春夏之交,蚁王就会产出一批有翅膀的蚂蚁,这些有生殖能力的会飞蚂蚁,成双成对地向各处飞奔——旅行结婚,它们在地上挖一个小洞,钻进去交配,雌蚁就开始生育,成为新的蚁王,雄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悄然死去。

一般的蚂蚁体中都含有一种特别的酸,蚁酸,有时占身体重量的三分之一,或更多.蚂蚁用这种蚁酸攻击猎物,防御敌害。近年来经过科学试验证明蚁酸对风温性关节爽,风温性心脏病,有治疗作用,能调节人的新陈代谢,对人体有滋养防衰老的功能。这里的红蚂蚁是有药用价值的一种。这些蚂蚁吃树上的害虫,对森林有保护作用。研究证明,蚂蚁与一些鸟类、山鸡某些昆虫等有密切的生态依存关系,我们要适当地保护它们的生存,这既是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怒石天降

山下八景之一——恕石天降。它长、宽各约20米,高约10米,是从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主峰上滚落下来的,它的形状酷似一幅发恕的雄狮面孔。有诗为证:雄狮懒惰卧山崴,一觉睡过数万载。醒后觉得腰酸累,睁眼看看才明白,是从山顶滚了坡,摔得鼻斜眼也歪。

其实,这块石头的学名叫安山质火山砾岩,周围出露的基岩与它不同,只有2000多米高的白草畔山顶才有这种岩石出露。原来这里在中生代的时候(距今约2亿多年),曾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白草畔和百花山都是当时火山喷发形成的。我们站立的地方海拔高度是1500米,它从2000多米的山顶滚下来,掉下600多米,难怪摔得它鼻斜眼歪了。

丁香清泉

白草畔山上八景之一——丁香清泉。它位于白草畔主峰西南侧的坡坎下,其上有一片巨石沿斜坡停积,这些巨石是从不远处的山峰顶滚落下来停积在这里,坡根下三块巨石之间有一眼清泉,泉水甘冽清凉,泉眼周围生长很多高山丁香,每年春末夏初这里丁香花盛开,清香四溢,故以“丁香清泉”命名,列为山上八景之一。这泉水属松散沉积物表层潜水,固为汇水面积有限,沉积物不厚,泉水量不大,过去常年不干,近年来干旱少雨,秋冬季节泉眼干涸。这里西北边有一片松林,东南坡上是亚高山草甸,一年四季三季花开,花色各异。 白草畔主峰五指峰!五指峰顶用卫星定位测量其精确海拔高度为2161米,仅次于灵山和大海坨山,为北京市第三高峰,是京西南第一高峰,比百花山高出70米。因为这里最高,景点最多。远望群山皆在脚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情此景就在眼前。

白草畔山顶在80年代以前是军事要地,全军微波雷达通讯指挥中心就设在这里,因此在地图上只有白草畔其名,而不注明高度。这里的房子都是军队移交给我们的,山上的雷达设备都已拆除,看来这些房子与山上自然景观不大协调,但它的建设的确耗资不小,我们将它军转民开发为白草畔山顶度假村。因多数房子都在地下,故称为“山顶地下宾馆”,这地下宾馆完全是钢筋水泥结构,非常坚固,可防原于弹。我们进行了内装修,内有游艺厅、卡拉OK歌舞厅等游乐设施,可接待100多人餐饮住宿,欢迎各位光临。在这里住宿你最大享受就是凉爽,夏天夜里这里比北京气温要低1l一14℃,夜里必须盖棉被还要开电炉取暖.住一夜,消除您一月的暑气!

五指峰秀五指峰秀

“一掌连双脉,五指分二山,拒马入太行,永定走幽燕”几句前言,揭开了五指峰千古之谜,据相光志载,太行山脉南起漳河,北至拒马,燕山山脉东起渤海老龙头,西至京都白草畔。五指峰恰座在太行山与燕山二山交界处,永定河、拒马河的分水岭的最高点,这是大自然的造化,为当代地图的绘制提供了一个精准的坐标。 站在这里东眺20公里,就是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脚下就是野三坡北边桥村,它在1986年出土了一具完整的“智人化石”,经世界考古组织鉴定属“黄种人”;我们炎黄子孙怀着对祖先无比崇敬的激情,高呼“世界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白草畔是人类生活的乐土,华夏儿女向往的地方。

看!老天留下的手掌,五指并列直冲云霄,一峰突起,海拔2161米,是北京西南部的至高点。堪称“京都屋脊”。

最高山峰是由五块矗天而立的巨岩组成,形如五指,故名五指峰,因其雄伟秀丽,定为山上八景之一——五指峰秀,这“五指峰秀”和“粉芳盈宇”是北京师范大学旅游专家刘清泗教授题词,由著名教授、书法家贾书圣先生书写。这“粉芳盈宇”四个字是与百花山顶峰之上的题词“锦簇赞天”相对应的,都是对高山草甸的赞誉;右边山峰上的“霞云岭高”是北京师范大学老干部、诗人、书画家任奇志先生所书;再右边那块巨岩上的“昂头天外”是全国著名地质学家八十高龄的宋春青教授题写。这些题词书法给这雄伟的山峰增添了灵气,增加了文化内涵。

云海烟波

“云海烟波”是师范大学彭庆祥教授书写的。由于白草畔高大山岭的阻挡,在春夏秋三季,东南季风吹来的潮湿气流,沿山谷上升形成云雾,这些云雾,有时滞留在山谷中形成“云海”,有时沿山坡爬行,云雾缭绕,形成流动的涡旋。这时如果你站在白草畔山顶,可见悬崖峭壁之下是万倾波涛、层层泳浪、滚滚急流。一些低矮的山峰被云海淹没或时隐时现,一些山峰高出云海形成孤岛,犹如海中礁石,这就是白草畔的云海奇观,它似海非海,似雾非雾,虚无缥渺,如梦如幻。它就是白草畔山上八景之一——云海烟波。

极顶晨光

这“极顶晨光”四个字是刘清泗教授题词,宋春青教授书写。在夏季,若是赶上风平浪静、天空无云的凌晨时光,站在这里将公欣赏到“极顶晨光”的美妙一景.凌晨时刻,从这里极目远眺,只见天边一道微弱的红线,它渐渐变宽放亮,在天幕之下隐约可见一些山峰山脊的轮廓,继而那红线变成一条橙红色的云霞,云霞渐亮放光,说话之间一个蛾眉状的红色“日冠”冒出天际线,只见天空放亮,霞光辐射,半圆形的红太阳已经托在红色的海洋之上。霎那间太阳变大,只有底部与“海水”相连,一瞬间红太阳跳出“水面’,一轮红日,又大又圆,冉冉升起,霞光万道。只有您站在这高山之上,才能欣赏到这人间美景,这就是人们翘首待望的白草畔山上八景之一——“极顶晨光”。

京城灯火

岩壁上刻着“京城灯火”四个大字,在晴天夜幕之下,站在这里向东远望,可看见一片亮光地区。仔细看,那里灯光闪烁、斑斑点点,仿佛是天际的繁星,又好像是银河汇聚,那块夜放光芒的神秘之地,就是距此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北京城。站在100多公里外观察过北京城,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奇观,它就是著名的山上八景之一——“京城灯火”。如果有望远镜,或者拉伸镜头的照象机,还能清楚看见中央电视台那高塔的形象。塔林般的楼群,也能在望远镜中出现。

亭台赏月

山上八景之一,“亭台赏月”。传说:因为这座山很高,离天上很近,月下老人下凡,首先到达这里,并在这里休息,翻阅人间婚姻薄子,查看哪些青年该成亲了,他就在上面划个√号,然后就去点化他们,使他们尽快成亲。所以凡是月下坐在这里的青年男女,月下老人首先看见他们,一般都认为他们有缘分,很快就给他们划了√号,凡是被划了勾的人都能很快成亲,并因月老的神力,使他们婚姻美满,白头偕老.所以这里成了月下老人牵线联姻的场所。本来这石峰顶上有一个供月下老休息、供情人赏月的亭子,可是,因为这里建了雷达站成为军事禁区,闲人免进,亭子也就废了。现在雷达站撤了,我们将尽快修复这个亭子,为月下老工作创造方便。也望天下有情之人到此赏月,尽快姻缘圆满.欢迎未成亲的青年男女朋友们到此赏月,男女双方都在的,月下老当即办理订婚手续,其中男、女任何一方在此赏月者,月下老也马上就会查到对方,划勾成亲.已经结婚的人在此赏月,会得到月下老的关照,保佑你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白头偕老。

恐龙脊

那不规则锯齿状的山脊,从下向上延伸,好似几只巨大的恐龙排队爬山,其中有一个巨大三角形石块很像恐龙的头,体躯隆起,似在向前爬行.因为这些山脊的岩石是中生代火山喷形成的火山岩,大家都知道恐龙就是生活在中生代的动物,这在时代上是一致的。其实这些奇峰怪石是地质作用、大自然的杰作.在海拔1700米以上由于一年四季和昼夜之间温差较大,强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岩石严重风化、剥落、崩塌,最后形成奇形怪状的形态,如石柱、石垒、石堡、尖峰和仞脊等。

莲花石

山坡上一片裸露翅起的巨岩,它们呈环状排列,状如莲花,取名为莲花石。

像生石园

一些风化岩柱和一些滚落巨石,错落分布在山坡各处,仔细观看,并尽量发挥想像力,就会发现有的立石像个静坐的老翁,有的如站立的大熊猫,有的像猴子,有的如猫头,真是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故命名为“像生石园”.

硕桦林

(从“亭台赏月”点转向去草甸的路上,在高处向西北山坡了望)

一片桦林,靠山顶的桦林,树株较矮,树干多弯曲,树皮呈粉红色.这就是硕桦,由于山高风大,气候严寒,它与自然条件平衡,形成现在的状态.再向下桦林变密,有白桦也有硕桦,环境条件比山顶相对较好,桦树挺直长势良好.这种天然桦林是在冷凉湿润的环境下生长的,在北京郊区像这样大的桦林巳不多见.桦林的分泌物和浑发物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这里空气新鲜、清静,对皮肤病恢复期的人有好处.经常到这里散步爬山对增进健康大有好处.这一带桦林分布很广,断断续续可延伸七、八公里。桦林中有很多种蘑菇、木耳,还可见到野猪、狍于、獾、山鸡、兔子等各种野生动物.

危岩古松

几棵挂牌的古松(落叶松),它们的年龄都在500年以上,最上边的一株约在千年左右。古松散生在硕桦林中间,桦林生长很茂盛.在靠近山脊处巨石矗立,形态奇特,给人以幽深奇险之感,这一景观称为危岩古松。

岁月沧桑

这是一株很老的古松(落叶松),估计年龄在千年以上.固为它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峰背后,登记“户口”的人都没

有发现它,虽然它是一株很老的古树,但它还没有取得名牌.你看那树干的下半部分已经腐朽,树冠也被风吹折了两个枝杈,它无力的匍匐在这块摇摇欲坠的巨石之上,它千百年来面对苍天,经历无数次的风霜雨雪。但是它毫不动摇,它死死地抓住那块即将坠落的大石块,顽强地与那极端险恶的环境抗争着,它记录了千载岁月沧桑.因此这一景观取名为“岁月沧桑”.

驼背老妪

这是一棵畸形老桦树,它弯腰驼背,但它还继续顽强地生长着,它年青时一定是一棵挺直的漂亮的小桦树,然而不知何时一种灾难降临,把它压倒在地,它虽不能再直立,但它被压弯腰以后,经过顽强的抗争,它的上半部又直立起来,而且长的很好。它多么像一位不屈不挠、弯腰驼背的老妇人,它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实在感人.故此给她取名驼背老妪。

巅字岩

走出密林,来到山脊之上,眼前突然出现蓝天苍穹,远望崇山峻岭皆在脚下,此为山之巅也,故在这块直立岩石面上刻“巅”字,名为“巅” 字岩.大家可在这高山之巅拍照留念。

鹿角松

这棵古松,已经挂牌,定为二级古树名木,它至少有500年的树龄.它从基部分两杈平行向上生长,每杈又分若干杈,很像鹿的犄角,因此取名“鹿角松”也叫“鹿头松”。

顶天立地

这个山峰由几块巨大岩柱合抱而成,其侧古松撼围,山顶蓝天白云,似有顶天立地之感,十分雄伟壮观,故将这一景观命名为“顶天立地”,在这里摄影留念,实为绝佳之景。

古枫仙居

这两株枫树实在罕见,它们的树龄至少在几百年,两株枫树遮成凉棚,两块巨岩叠成洞屋,这里奇巧而神秘,似有仙人隐居,故以“古枫仙居”命名.

盘龙松

在那直立崖壁的顶部有一棵古松,是二级名木古树,树龄至少在500年以上.这个松树与一般松不同,它的上部枝干都呈扭曲盘旋状,形似蚊龙,故取名为“盘龙松”。

千秋古柏

这路边的古松,远处还可看见,它们零星地分布在桦林之中,多为挂牌古树名木,据不完全的统计,挂牌古松有70多棵.在这样高的山岭之上,有这么多的天然古松,这在北京郊区还是少有的奇观,故此将它们总体进行命名,称为“千秋古柏”,是白草畔山上八景之一。这些古松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岫岩

雄伟奇岩傲然挺立,蔚为大观,取名岫岩。

夫妻岩

这块巨大的直立岩石,形如一对亲密的夫妇,他们的感情如此亲密,他们的拥抱亲吻至少有几百万年了,已经被收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天剑石

直立岩柱,高约5米,从侧面看它像一把利剑刺向天空,故称天剑石。这天剑石还有一段神话传说,前面下山坡就是百花草甸,这百花草甸为什么只能生长在高山顶上呢?原来它不是凡间花草,是王母娘娘在人间开辟的花园,因为天宫种的花草,没有地气,那花儿好看,但没香味。于是王母娘娘就在人间的高山上种上各种花草,这花又香又美,玉皇大帝非常喜欢,就问王母娘娘,这花是哪里来的?王母娘娘说出了种花的经过。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说凡世间的人和动物常常去偷花拔草,不好管理。玉皇大帝说我派两名天神大将去守护就是了。于是两名天将就到这里每天看守这百花草甸。时间长了他们就到处去游逛,觉得人间比天堂美多了。为了提防有人来偷花草,他们就将天剑插在这里,如果有人来了,看见这天剑就不敢进去偷花草了。

骆驼峰

(沿路下坡,走到百花草甸当中,站在“风雪深处”石刻前方,回头看山上奇岩景观)

山脊上的奇峰怪石。右边那个小山头,形态像一头大骆驼,我们给它取名为“骆驼峰”。

虎头岩

巨石像一头猛虎,头向山下,与它相对的也是一只老虎形态,其后还有两只小虎,小虎后边似一仙人站立,因此而得名“虎头岩”

望天吼

高大直立岩柱,是一只怪兽形象,名叫“望天吼”。

这些动物站在山头上都与百花草甸有关。上面山头上那把天剑管住了偷花的凡人,但是那些兔子、獾、狍子、野猪等动物常到草甸上来吃草挖根,破坏更甚。为了防止这些动物的进入,天神将几只老虎放在这山梁上看守,这些动物再也不敢来破坏这百花园了。那只望天吼是天神下界时带在身边的宠物,它总是跟在天神的后边。那只骆驼是有点多余,那是天神刚下来时,觉得每天山上山下跑来跑去有些太累,于是想找个什么可骑的动物,他先去买马,人们告诉他,马不能爬山。他看见人们骑着骆驼,驼着东西挺好玩的,就买了一头骆驼。但这骆驼上山也不行,好不容易拉到这山顶上它就不走了,于是就在那里形成了骆驼峰。可想而知,我们的百花草甸、百花园保存下来实在不易啊,它有天神在保护。

高坪百草

山上八景之一的“高坪百草”。以白草畔2161米的主峰为中心,一条西北——东南向平缓开阔的山脊夷平面,是北京地区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亚高山草甸,它长约20公里,面积有几千亩的天然山顶大花园。

为什么这里叫白草畔?是不是因为这里生长着白草?白草畔和百花山有什么关系呢?有关专家作出这样的解释:百花山与白草畔是相距仅7公里,同一条山岭上的两个山峰,白草畔高出百花山70多米,白草畔为百花山的主峰。

在那繁花似锦的几千亩天然大花园中,很少见到“白草”的生长,故以白草命名的可能性被否定了。人们通常把包括白草畔在内的这条山脉称为百花山,并把海拔1990.7米的(现在的百花山)山峰当作百花山的主峰,又因其春、夏、秋三季这里百花盛开,故取名为“百花山”。而现在已经公开(原为军事禁区)的白草畔,实际海拔高度高出白花山70多米,故白草畔应为百花山的主峰,而更靠近白草畔的几千亩高山草甸花草更为繁盛,早已突破百花百草的数字.故将“百”字顶部一横掀掉,取其“白”字,一则避免受百花山之百字限制,二则有大大突破百花百草之寓意,故取名为“白草畔”。

白草畔名不虚传,在那高山之巅的千亩大花园中,芳草吐香,百花争妍,草甸开阔,视野高远,脚踏崇山峻岭,头顶蓝天白云,仿佛就是人间仙境。那里生长着290多种花草,40多种灌木,一年三季百花盛开,清香四溢。主要见群种以苔草为主,还有河北大黄、瓣蕊唐松草、金莲花、耧斗菜、报春花、点地梅,野芍药、黄花菜,拳手参、沙参、糖芥、石竹、桔梗、乌头、白芷、百合、山丹、玉竹、水杨莓、蒲公英、鸢尾、龙胆、翠雀、柳兰,翠菊、香青兰、小红菊、风毛菊、狗娃花、华北蓝盆花、紫苑、荚果蕨、蕨莱、酸模、猪毛菜、马齿苋、反枝苋、牛蒡、芥菜、苦荬菜、山韭菜、苣荬莱、山葱、龙须菜、藜以及灌木黄花柳、山杏、山桃、鼠李、红桦、照山白、美蔷薇、红丁香、东陵八仙花、胡枝子、悬钩子、复盒子、山荆子、沙棘、荆条、酸枣、锦鸡儿、刺五加、大花溲疏、绣线菊、蚂蚁岭、接骨木、六道木、金莲花、忍冬、金镂梅、银镂梅等.不同季节花色各异,以夏秋两季花草最为繁盛。 由于高山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在高山草甸中常有丛簇分布的巨石或独立孤石,如同草甸中耸立的巨石盆景。如“风雪千秋”、“百花深处”、“高坪百草”等都是刻在这些巨石之上。

石林仙境

这几块巨大的岩石从这个角度观看很像云南的石林景观,这块直立岩柱形态很像观世音菩萨,其实她是王母娘娘,因为这里是王母娘娘在人间种植的花园,她正在这里观赏她的花园美景,准备采些鲜花回天宫招待各路神仙。我们再绕到后边去现看,这个小山上长满了桦树、山柳、枫树、丁香、山榆、还有毛榛子等,树林幽静、环境秀美,山石,花草、树木配置的恰到好处,像一处精心设计的盆景,又是一处精美的园林艺术,这里真像仙境一样美,难怪王母娘娘看中了这个地方。因此称这里为“石林仙境”是最恰当不过了。 这些岩石是距今一亿多年前中生代火山喷发形成的,主要是安山质角砾岩或安山集块岩。固为高山顶上强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原来完整的岩石发生崩裂剥蚀,形成奇形怪状的巨石。

我们再往前走就进入那片巨大的桦树林,前面巨大的深坳都长满了桦树,那里就叫“桦林坳”,有精力的朋友可以到那桦林深处体会一下那大自然神美气韵。

过了桦林坳,远处是一片更大的草甸,我们称它为第二高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青年朋友们,大自然在向你招手,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这才是真正的回归大自然!

景观介绍蚂蚁岭

在百草畔绿林之中特别值得观赏的就算是蚂蚁岭的蚍蜉窝了。这里的蚂蚁出奇的多,而且个大凶狠、嗅觉灵敏,行动非常迅速。它筑窝时倒出的土和草根,构成一个个坟冢状的圆丘,大小不一,分布在山坡冈上。如果有人捅一下它们的窝巢,这些可怕的小生灵就会蜂拥而至,爬满圆丘,令人生畏。石城岭观日出石城岭是白草畔的顶峰。破晓时,站立顶峰远眺,波澜壮阔的云海一望无际;喷薄欲出的红日云蒸霞蔚,此情此景,十分壮观。是我国北方观日出、赏

云海的胜地

野三坡百草畔山花丰富。除冬季外,其它三季都有不同的山花开放。山桃、蒲公英在春季开放,且粉红色为主;丁香,百合夏季开放,花色很庞杂;秋季又有菊科植物,花色又以紫色、蓝色为主,所以说白草畔山花烂漫,三季飘香。白草畔的丰富的山泉,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泉水叮咚作响,正是白草畔的灵气所在。白草圉辟有两条旅游环线,第一条环线全长20公时,沿途主要景点有:直径达30多厘米的丁香树王,清爽幽雅的密林雪浪,清香四溢的天然丁香园,平坦的高山草甸,维妙维肖的五指峰等等。踩在层层叠叠的山石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体会更深刻。

景点交通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四马台村 距市区120公里[北京-房山区]

乘车路线:风景区紧临108国道,距六里桥120公里,从天桥或六里桥乘917路汽车到房山,再转乘小公共汽车到四马台村即可。每星期六和星期日917路汽车直达四马台村。

自驾路线:

1、京石高速良乡机场下道——王三路——108国道——霞云岭;

2、京石高速阎村出口下道——坨里——阎东路——京原路——霞云岭——白草畔;

3、京石高速从琉璃河出口下道——韩村河——十渡——蒲洼——108国道——白草畔。

温馨提示

白草畔门票:60元/人,持老年证,学生证,现役30元/人;1.2米一下的小孩与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 游玩时间:大循环约12.5公里,用时5.5小时左右;小循环5公里,用时2.5小时左右。 注意事项:山上较冷,注意保暖

历史瞬间

去白草畔旅游沿108国道经霞云岭乡下石堡村,路旁的高台阶上(原村委会办公室大门前两侧)分立花岗石碑各一块,有兴趣的游客可下车歇脚,顺便看碑。每块碑均高2.1米,宽0.65米,厚0.25米。经常往来的路人包括大多数的村人,竟不知这碑是怎样回事。

近日笔者略加考证,左侧的碑为大清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立的,从清晰可辨的碑文中得知,为山村村民莫捐连续六年建造庙宇的功德碑。 碑文中叙述建庙的原因:“京都顺天府房山县下石铺(堡)这一带,昔日有龙马负图之兆,文王时有凤鸣于坡上,是圣王之吉兆。虽然这里山美人善,但亦有人遇所难为也。当此时也见世道衰而夭真难分崩离析,迂难而愚民亦无所措乎,又无善术可应也……至同治元年,(1862)年,因此,而合村公议盖官房陆间……以为后生诵读之,”文中阐述盖官房的意义、目的。“以为后生诵读之开始,或发村中善感,争创一村之逸志而尽心竭力,只欲好善,而好善于以后德为要,而累仁以好施为先。古善人仗义轻财……”

接着又记述“又于同治三年(1865年)同心建造东阁数间,寓有以供奠神之宝殿。又同公修造西阁数间,高有数丈,以安尊神之贵位。”还记录了在建造中“四方村之村长老幼,而齐心协力,并无迟所不一争先恐后”的情景。以后又同心建造文昌阁、真武庙等。最后说明建碑之目的:“为自今以往之。传文亦集知创建之义也,于斯也记云书,村浅孤陋寡闻。”落款为“大清同治陆年于卯伍月旦立。”雕刻匠武永。信工弟子齐胜题。

该碑碑阴全部记载的是组织者、募捐者的村名、姓名、捐的款项数目。经碑记录下附近及部分外地募捐者近千人的名字密密麻麻列满碑,可见当年发动(串联)者的发动工作之广泛,募捐者人数的众多,实属罕见。

右侧的碑记录了民国初期建立村公所的经过。资金也来自村民募捐。两碑除自然灾漶之外,解决前后历经无数战乱及革命运动,尤其是经“文革”浩劫均未遭破坏,附近建筑物几经变迁,两碑在修公路时从中石堡村庙前挪至此地,象两个护路的卫士矗立于此,实乃不易。真该赞扬当地百姓保护文物的意识。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4:0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64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草畔(中国3A级景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草畔(中国3A级景区).pdf

标签:百草   景区   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