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学名Tilapia nilotica (linnaeus),原产于非洲约旦的坦噶尼喀湖,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
中文学名尼罗罗非鱼
中文别名非洲鲫鱼
英文名Tilapia fish
二名法Oreochromis mossambic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亚纲新鳍亚纲Neopterygii
目鲈形目Perciformes
亚目鲈亚目Percoidei
科丽鲷科Cichlidae
亚科褶唇丽鱼亚科Pudocrenilabrinae
属罗非鱼属Oreochromis
种尼罗罗非鱼
分布亚洲、非洲等地
体征体侧扁,头中等大小,口端位;眼中等大小,略偏头部上方。
形态特征尼罗罗非鱼体侧扁,头中等大小,口端位;眼中等大小,略偏头部上方。成熟雄鱼颌部不扩大,下颌长为头长的29~37%。鳞大,圆形,侧线分上、下两段。上段侧线有鳞片18~24枚,下段侧线有鳞片12~22枚。沿侧线列鳞数30~35,通常32~33。背鳍发达,起点于鳃盖后缘相对,终止于尾柄前端;硬棘16~17,软条12~13;臀鳍末端超过尾柄,硬棘3,软条9~11;胸鳍较长,可达到或超过腹鳍末端,无硬刺,软条14~15;腹鳍胸位,硬刺1,软条15。尾鳍末端钝圆形。幼鱼尾鳍后缘平截,成鱼尾鳍后缘呈扇形。 体色呈黄褐至黄棕色,从背部至腹部,由深逐渐变浅;喉、胸部白色。成体雄性呈红色;体侧有9条与体轴垂直的黑色带条,其中背鳍下方有7条,尾柄上有2条;背鳍边缘黑色,在背鳍和臀鳍上有较为规则的黑色斑纹;尾鳍和胸鳍的边缘红色,成体雄鱼显得特别鲜艳;雌鱼体色较暗淡,孵育期间呈茶褐色,体侧黑,体条纹特别明显,头部也出现若干不太规则的黑色条纹。[2]
生活习性尼罗罗非鱼是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16~38℃,最适生长水温24~32℃,在30℃时生长最快。致死温度上限为42℃,下限为10℃。15~14℃食欲减退。10℃完全不摄食。尼罗罗非鱼耐低氧性较强,在水温22~25℃时,0.7mg/L溶氧,仅表现出微弱的浮头,但仍能摄食;在溶氧量为2.24mg/L时摄食旺盛。为保持正常生长,水体中溶氧量必须保持在3mg/L以上,低于0.1mg/L窒息。氨氮1mg/L以下。pH值在7.5~8.5之间。二氧化碳在50mg/L以下。 该鱼属广盐性鱼类,能适应较大盐度范围的变化,可以从淡水中直接移入盐度为15‰的海水中,反之亦然。若从较低盐度(15‰以下)开始,逐步升高盐度,经短期驯化,最后能在30‰盐度的海水中正常生长,在40‰的盐度下仍能生存。尼罗罗非鱼一般生活于水底层,随水温变化早晨游向中、上层,中午接近水表层游动,傍晚在中、下层活动,夜间与黎明静止于水底。幼鱼喜集群游泳,成鱼遇敌害或拉网时先跳跃后潜入水底软泥,露嘴于泥外而不动。
生物食性幼鱼期尼罗罗非鱼幼鱼期几乎全部摄食浮游动物―轮虫卵、桡足类无节幼体和小型枝角类,随着个体的生长逐渐转为杂食性,其食物种类,在天然水体中,完全取决于水体中天然饵料的种类及数量,通常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主,也摄取栖底生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甚至小鱼、小虾,有时也吃水草等。
成鱼期成鱼期主要摄食浮游植物,其中蓝藻占70%,一些对于鲢、鳙等鱼类较难消化利用的藻类,该鱼都能较好的消化利用。该鱼对项圈藻的同化效率为75%、对微囊藻为70%,对鱼腥藻为75%,对菱形藻为79%,对小球藻为49%。 在人工喂养的条件下,除摄食以上天然饵料外,还大量摄食各类商品饲料。如糠麸、油料饼粕、豆渣、酒糟等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饵料。利用各种商品饲料饲养该鱼,能获得很显著的效果,在生产中还可采取投饵与施肥相结合的方法,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繁殖习性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4~6个月,温度高,营养条件好,则生长快,成熟早,反之则成熟晚。初次性成熟个体重150~200g,雄鱼成熟稍早,个体也大。经过越冬的鱼种,由于漫长越冬期生长受到抑制,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其成熟年龄一般都已达到或超过6个月,所以当水温适宜并改善饲养条件后,体重只有50g左右的个体,也能成熟产卵。可见性腺的发育与成熟,除与个体生长有关外,年龄也起决定作用的。 雌雄比例,在幼鱼群中为1:1,在成鱼群中约为6:5,28cm以上的鱼,为0.47:1。在广东、福建一带,一年产卵3~4次。每次间隔30~40天。在长江流域,一年产卵2~3次,每次间隔30~50d。第二次产卵量多于首次产卵量。尼罗罗非鱼的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不同,体重100g的个体,怀卵量为800~1000粒;体重200g个体怀卵量为1200~1500粒,最多可达2000多粒。 尼罗罗非鱼的繁殖,除温度条件下,其它生态环境不会成为限制性条件,当水温达22~32℃范围时,常年都可以产卵。当水温超过38℃或低于20℃时,很少甚至不产卵。产卵周期为30天左右,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最短的产卵周期只有15天左右。在土质鱼池中,产卵前,通常雄鱼先挖坑做窝;但鱼窝并非为产卵的必备条件,在水泥池或水族箱中,不备做窝的环境条件,也能正常产卵和受精。该鱼的生殖行为比较特殊,发情的雄鱼体色显得特别鲜艳,并忙碌地挖窝筑巢,当鱼群中有成熟的雌鱼时,便前往逗引,最终结成伴侣。产卵时位于雌鱼旁,当雌鱼产完一次卵,回头含卵时,雄鱼即排精。精卵一齐被雌鱼含入口腔,这样的过程要重复5~6次以上,产卵才告结束。受精卵在雌鱼口腔中孵化,当水温25~30°C时,约100小时,鱼苗便可孵出,刚出膜的鱼苗嫩弱,仍在母口腔中,继续孵育,约5~6天,鱼苗活动能力增强,母鱼将小鱼吐出,但略有惊动,母鱼又将其含入口内。出膜后10天,母鱼才“放心”它们离开,过独立生活。
环境适应盐度范围为‰~32‰,适温范围为10~40℃,最适pH值为4.5~10,生活水体为淡水或咸水。
养殖方法养殖方式精养模式:全程投喂优质全价人工配合饲料亩产可达2000-4000斤。苗种投放每亩:尼罗罗非鱼2000-3000尾,白鲢70尾、鳙鱼40尾、草鱼15尾、鲫鱼200尾、鳜鱼或鲈鱼20尾,本地胡子鲶500尾。
半精养模式:利用鸭场、猪场等养殖的粪便进行施肥,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投喂辅助,此种模式资金投入较少,但产量也较低,一般亩产量800-1500斤。苗种投放每亩:尼罗罗非鱼1000-1200尾、白鲢70尾、鳙鱼40尾、草鱼20尾、鲫鱼200尾、鳜鱼或鲈鱼10尾,本地胡子鲶500尾。可根据饲料是否足够及鱼塘条件,加大鱼种的放养量,提高产量。
粗养模式:此种模式不投饲料,只依靠养殖场的粪便施肥养鱼,产量低,养殖时间长,鱼生长慢,但资金投入很少,产量一般为500-800斤。苗种投放每亩:尼罗罗非鱼500-600尾,白鲢50尾、鳙鱼30尾、草鱼15尾、鲫鱼200尾、鳜鱼或鲈鱼10尾,本地胡子鲶200-300尾。
注意事项(1)尽量做到每年干塘清塘1次,清塘要彻底,池水要过滤,保证鱼塘不渗漏,以稳定水质,避免肥料损失,去除致病因素;去除野杂鱼、防止争食及占据水空间。
(2)要肥水下塘,并及时足量投喂饲料,保证鱼下塘即有充足的饵料,提高成活率。
(3)要放养全雄性的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其它搭鱼除肉食性的鳜鱼、鲈鱼外,都要求使用大规格鱼种,且数量不能盲目扩大,搭配要合理。应根据鱼塘情况,管理水平,投料多少、出塘规格、价格、出塘时间等综合考虑。以尼罗罗非鱼为主要养殖对象的鱼塘不宜搭配抢食能力强过奥利亚罗非鱼的摄食性鱼类如:淡水白鲳、鲤鱼、野鲮。
(4)投放的苗种要规格整齐,体表干净,无病无伤,活力好,而且要大规格的。具体要求:尼罗罗非鱼50-150克/尾、白鲢、鳙鱼100-150克/尾、草鱼100-250克/尾,鲫鱼、本地胡子鲶5cm/尾、鳜鱼或鲈鱼50克/尾。
(5)有条件尽可能搭配肉食性鱼类。因为尼罗罗非鱼雄性率不可能有100%,高的才有98%,还有2%可以繁殖。另外,池塘进水的时候也难免带进野杂鱼及鱼卵。它们不单和养殖鱼争食而且占据空间及耗氧,对养殖极为不利。放进肉食性鱼类可起到清除野杂鱼的作用,还能增加收入。但不宜放养过多过大,还要掌握好下塘时间,一般在其它鱼下塘1-2个月后再放,规格小一倍为好。
(6)精养模式要求每3-5亩最少配1.1KW的增氧机一台,并且正确掌握使用方法:A、每台增氧机要安装保护装置,防止超负荷运转时烧坏增氧机;B、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打破水分层现象,使溶氧分布均匀、饱和;C、阴天黎明开机;D、雨天凌晨开机;E、发现鱼浮头或有浮头迹象时随时开机;F、每次泼洒药物时开机;G、每次喂鱼前后1小时开机更好,可促进鱼摄食和消化。
(7)采取四定投喂法 即“定质”:保证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定量”:按照一定的比率计算每天的投喂量,正常的养殖季节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4%,根据水温高低,鱼个体大小,天气情况,水质好坏进行调整,凡水温高,鱼个体小,天气晴好、凉爽,水质肥度正常的可多喂,反之则少喂;“定时”:在固定的时间投喂,一般上午9-10点,下午4-5点各投喂1次,如能在中午12-1点再喂一次更好,;“定点”:在固定的地点投喂,最好能做饲料台,还可经常检查鱼的摄食情况。
(8)精养和半精养模式应采用轮捕轮放,捕大补小或者一次放足大小不同鱼种分批起捕,适时、高价时上市的方法,保证高产量的同时获得最大利润。方法是:根据市场价格及时拉捕规格达到400-500克的罗非鱼出售,之后及时补放规格鱼种,使鱼塘始终保持很高的载鱼量。可根据鱼的生长情况每20-30天捕鱼一次。用于补放的大规格鱼种可去专业鱼种场购买,有条件的也可自己培育。
(9)养殖场的粪便要进行发酵后才能施放入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生粪便在细菌分解条件下会消耗大量氧气,同时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另外还带入池塘很多致病细菌,对鱼类危害极大。
(10)坚持早晚巡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越冬管理年底如果尼罗罗非鱼不够上市规格或售价低需延长养殖时间的、就要做越冬处理。为了安全起见,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广东以南如果鱼塘面积在5亩以上,水深保持2米以上,底泥厚度达到30cm,,且如果有树木或房屋挡风,基本上不会冻死鱼。相反,如果塘小,水浅,泥少,四周空旷的则需要履盖塑料薄膜保温,可不必全塘履盖,只需盖水面的1/3左右即可足够奥利亚罗非鱼藏身取暖,如果条件许可,履盖面积越大越好。水温降到18℃就应开始履盖薄膜,在岸上的部分要用泥土压好,塘中间的部分在断面的薄膜要下垂进入水中约30-50cm深,利于保温。越冬前应投喂高能量低蛋白的饲料,使尼罗罗非鱼积累脂肪,准备足够能量抵抗低温。越冬期间,如果天气晴好应适当投料给鱼补充能量。越冬期间的主要病害有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及水霉病。
常见鱼病防治轮虫病发病季节为5~8月,症状为鳃组织损坏。防治方法为0.5mg/L~0.7mg/L硫酸酮、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小瓜虫:
发病季节为12月~6月,症状为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囊胞。防治方法为3.5%食盐和1.5%硫酸镁,浸浴15分钟,或0.38mg/L干辣椒粉与0.15mg/L生姜片混合加水煮沸后泼洒。
斜管虫:
病发病季节为12月、3~5月,症状为皮肤和鳃呈苍白色,体表有浅蓝或灰色薄膜覆盖。防治方法为0.5mg/L~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2.5%食盐浸浴20分钟。
鲺病:
无特定发病季节,常年可见,2~5月易发生,症状为病鱼消瘦,肉眼可见臭虫大小的鲺。防治方法为0.2mg/L~0.5mg/L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锚头蚤病:
无特定发病季节,常年可见,6~11月易发生,症状为肉眼可见虫体;病鱼不安,寄生处组织发炎。防治方法为0.2mg/L~0.5mg/L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水霉病:
无特定发病季节,常年可见,2~5月易发生,症状为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如絮状, 生部位充血。防治方法为2%~3%食盐浸浴10分钟,或400mg/L食盐、小苏打(1:1)全池泼洒。
链球菌病:
当水温25℃–28℃时易发生,症状为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眼球外突,角膜浊白,肛门红肿等。防治方法为每公斤饲料拌入甲砜霉素1-3克,每天两餐,连喂7天。
溃烂病:
亲鱼养殖、越冬期间易发生,症状为体表充血、鳞片脱落、皮肤溃烂等。防治方法为0.5mg/L~1mg/L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3天,全池泼洒。
爱德华氏病:
肥水塘高温季节易发生,症状为腹部膨胀、肛门红肿、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鳍条端部坏死发白,肝、肾、脾有白色小结样病灶或肝脏成土黄色斑点病变。防治方法为泼洒二氧化氯,0.3-0.5ppm,严重者连用2次,每天1次:内服每公斤料恩诺沙星5克或氟本尼考3克投喂 ,连用3-5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
浸浴后药物残液不得倒入养殖水体。以上养殖管理方法适用于所有品种罗非鱼。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3:52: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63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尼罗罗非鱼(非洲鲫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尼罗罗非鱼(非洲鲫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