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草(学名:Carex meyeriana),又称靰鞡草,是莎草科薹草属植物,主要生长于中国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及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的森林、草甸或沼泽地区。乌拉草具有保暖防寒的作用,可以用来填充在靰鞡鞋中。乌拉草被誉为东北三宝之一。生于森林地区沼泽或中国三江平原草甸沼泽中,在海拔3460米的高度仍可生长。乌拉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保暖防寒的作用,中国东北山区的老百姓十分喜爱它。表面看,乌拉草样子很普通,茎叶细长,绿色,一簇簇丛生,花穗绿褐色。但是,数百年来,这种普通的小草,与长白山区的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成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每到秋季,人们便到山上去割乌拉草,晒干存放,冬天时絮到鞋里,避免脚生冻疮。
中文名乌拉草
拉丁学名Carex meyerian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莎草目 Cyperales
科莎草科 Cyperaceae
亚科薹草亚科 Caricoideae
族薹草族 Cariceale
属薹草属 Carex
亚属薹草亚属 Subgen. Carex
组黑穗薹草组 Sect. Atratae
种乌拉草 C. meyeriana
中文学名乌拉草
中文别名靰鞡草
二名法Carex meyeriana
分布中国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及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的森林、草甸或沼泽地区。
形态特征乌拉草乌拉草,根状茎短,形成踏头。秆紧密丛生,高20-50厘米,宽1-1.5毫米,纤细,三形,坚硬,基部叶鞘无叶片,棕褐色,有光泽,微细裂或为纤维状。叶短于或近等长于秆,刚毛状,向内对折,质硬,边缘粗糙。苞片最下部的刚毛状,无鞘,上部的鳞片状。小穗2-3个,接近,顶生1个雄性,圆柱形,长1.5-2厘米;侧生小穗雌性,球形或卵形,长0.5-1.2厘米,宽约5毫米,花密生;雄花鳞片黑褐色或淡褐色,顶端钝;雌花鳞片卵状椭圆形,顶端钝,长约2.8-3.5毫米,深紫黑色或红褐色,背面中部色淡,具不明显的3条脉,边缘为狭的白色膜质。果囊等长或稍长于鳞片,卵形或椭圆形,扁三棱形,长2.5-3毫米,淡灰绿色,密被乳头状突起,具5-6条脉,基部稍呈圆形,具短柄,顶端急缩成柱状短喙,喙口全缘。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倒卵状椭圆形,扁三棱形,褐色,长1.5-2毫米,具短柄,顶端圆形;花柱基部不膨大,柱头3个。花果期6-7月。[1]
生长习性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生于沼泽,海拔3460米。分布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2]
主要用途乌拉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保暖防寒的作用,中国东北山区的老百姓十分喜爱它。表面看,乌拉草样子很普通,茎叶细长,绿色,一簇簇丛生,花穗绿褐色。但是,数百年来,这种普通的小草,与长白山区的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成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每到秋季,人们便到山上去割乌拉草,晒干存放,冬天时絮到鞋里,避免脚生出冻疮。
乌拉草的防冻:传统垫鞋示意图中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最低可达摄氏零下四、五十度,一般的棉鞋难以御寒。旧时东北人用皮革缝制、内絮捶软的乌拉草作防寒鞋,是北方贫民心爱的“草履”。乌拉又写作“靰鞡”、“兀剌”,其名称来自满语对皮靴称谓的音译,是一种东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将原植物茎叶锤打后放入毡靴中,透气防潮,能御寒,昔称“关东三宝”之一。乌拉草在使用之前,还要用木棒捶打,打柔软以后不伤脚。 东北地区野生的草,形状类似乌拉草的很多,但惟有乌拉草的保暖性能最好。
乌拉草其叶细长柔软,纤维坚韧,不易折断,为草鞋、草褥、人造棉、纤维板、草编工艺品、造纸等的良好材料,还可以取暖。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3:4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63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乌拉草(莎草科薹草属植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乌拉草(莎草科薹草属植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