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号航空母舰,旧日本帝国海军天城级重型航空母舰二号舰,该级原为战列巡洋舰(即天城级战列巡洋舰),计划建造4艘,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1号天城2号舰赤城改建成航空母舰,3号舰高雄4号舰爱宕拆除,后因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1号舰天城号舰体发生彻底破坏,故该级只建成赤城号一艘,所以也可以称作赤城级。赤城号活跃在太平洋战场上,从初战的偷袭珍珠港到最后中途岛海战被美国海军企业号(CV-6)击伤,鉴于坚持损管没有意义,被山本五十六下令用鱼雷击沉,于北纬30度30分,西经178度40分,1942年6月6日凌晨4时55分沉没,离日出还有5分钟时间,赤城号终究没有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服役时间国家日本
名称日本赤城号航空母舰
英文名Akagi aircraft carrier
级别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动力技本式蒸气涡轮引擎8具
建造广岛县吴市吴海军工厂
满吨排位34364
全长260.67米249.17米(飞行甲板)
全宽31.32米
吃水8.71米
极速31.2节
续航8200浬(16节)
乘员1,630人
舰载机标准66、备用25
结局1942年6月6日处分击沉
武装舰炮、高角炮、机枪
动力技本式蒸气涡轮引擎8具
简介赤城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舰。作为“八八舰队计划”(8艘战列舰和8艘战列巡洋舰)的一部分,赤城号的原始设计是一艘战列巡洋舰,于1920年12月开始制造。
1923年11月,由于受华盛顿条约的影响,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赤城号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舰。赤城号航空母舰改装后满载排水量41300吨,主机输出功率133000马力,最大航速31节,载机72架(最多可载91架)。[1]
赤城号航空母舰是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原始建造目的是作为战斗巡洋舰,但是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下预定拆除,但因关东大地震将其原先预定改造成航空母舰的姐妹舰天城号摧毁,因此赤城号得以以航空母舰的姿态继续建造,本舰为日本帝国海军在信浓号以前第二大的航空母舰,并以第一机动战队旗舰的名号持续服役了15年并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初期重要的海战,后于中途岛海战中战没。
舰名由来舰名是以关东北部的赤城山来命名。以航空母舰的身份使用山名作来源由舰名的理由(航空母舰大部分是使用飞翔的动物作为命名),将会在后续讲述舰种变更的起る。日本海军的命名惯例论参考日本舰船命名惯例。
建造历史根据日本帝国海军制定的“八八舰队计划”,赤城号最初是作为天城级战列巡洋舰的二号舰于1920年12月6日在吴港海军船厂开工建造,由于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1922年2月5日暂停。
1923年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日本将停建的巡洋战舰“赤城号”改建为航空母舰。从战列巡洋舰改为航空母舰时,主甲板以上全部重新建造,设有双层机库。
最初“赤城”号安装3段飞行甲板呈阶梯状分为3层,上层是起降两用甲板,全长190米,宽30.5米,中、下两层与双层机库相接可供飞机直接从机库起飞,中层甲板供小型飞机起飞,长约15米,下甲板层较长供大型飞机起飞,长56.7米,宽23米。
上层飞行甲板前端下面是横跨舰体两舷的舰桥。后来实践证实短距飞行甲板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而且舰桥位置太低,不利于观察和指挥。为了消除烟囱排烟对飞机着舰造成的不良影响,锅炉的废气从右舷伸向舷外并向下弯曲的烟囱排出。
赤城号完工时安装了10门200毫米口径火炮,用来打击巡洋舰等水面目标,其中两座双联装炮塔并列安装在舰桥之前的甲板上,单装炮廓式炮组分别装在舰体后部两侧。赤城号航空母舰1925年4月22日下水,1927年3月25日完工。标准排水量29500吨,航速31.7节。
1928年,日本帝国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曾出任“赤城”号舰长。山本以其敏锐的眼光意识到了这种搭载飞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战舰对海战将产生的本质影响。尽管这种思想在当时海军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但山本确实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赤城号之中。
赤城号航空母舰在日本帝国海军服役的前五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在右舷安装了一个小型岛式上层建筑。由于上层甲板没有岛式建筑,舰桥只能设在甲板下面,给操舰和作战都带来极大不便;下层甲板跑道过短,无法适应高速单翼机的起飞需要,1935年10月到1938年8月间“赤城”号在佐世保(Sabo)海军船厂进行了与加贺号航空母舰类似的现代化改装。
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拆除中层飞行甲板前面的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上层飞行甲板改为全通式,加长加宽并进行结构加强,一直延伸至舰首并用立柱支撑。机库向前延伸,升降机3座。
考虑航空母舰编队并行时便于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岛式舰桥特别的安装于舰体左舷,替代了原先的右舷岛式上层建筑,在起飞整理队形或返航准备降落时,赤城号的飞机可以向右边盘旋,不会与并行舰的飞机起降发生空中交通冲突,实践表明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由于某些原因采用左舷岛式上层建筑发生的事故更多。
因此除了后来的飞龙号之外,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航母进行过这种尝试。赤城号还对舰炮进行了重新调整。赤城号航空母舰改装后满载排水量41300吨,主机输出功率133000马力,最大航速31节,载机72架(最多可载91架),最多载96式战斗机16架,96式攻击机51架,96式俯冲轰炸机24架。
赤城号的舰桥还比较窄小,大舰队作战时指挥有一定问题。而且因为舰队指挥经常用灯光信号,航空母舰特有的低矮舰桥,暴风雨天气时会视界不良。
技术改造由于舰载机的发展迅速,1920年代航空母舰的设计逐渐无法满足操作要求,不能满足后来新式飞机增加的重量和所需起飞的空间,因此1935年到1938年赤城号在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现代化改装。
经过加贺号的现代化工程后,日本海军修正许多不成功的实验设计。最主要的改变就是飞行甲板回归单层设计,过去浪费掉的舰体前段空间扩建给封闭式机库使用,让航舰载机数量大增,而飞行甲板则延伸至舰艏用立柱支撑,并增装第三座飞机升降机与舰岛。
并考虑航空母舰编队并行时便于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特别的安装于舰体左舷。原用意是让赤城号的飞机可以向右边盘旋,不会与并排同行舰的飞机起降发生空中交通冲突,然而实践后表明左舷舰桥结构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由于舰桥位置只比设置于右舷的烟囱稍微后方,进而产生气流的问题,最后导致左舷岛式上层建筑所发生的事故反而更多,之后日本航空母舰除了基于相同考虑设计的飞龙号航空母舰以外,舰桥都设置于右烟囱的前方。
因为预算限制,因此舰用火炮未像加贺号一般将十连式高射炮更换成为新型的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且未增设大量的九六式高射机炮,因此在偷袭珍珠港时赤城的防空火力是六艘航舰中最弱的一艘。而原本在舰艏两侧的20cm联装舰炮则遭到拆除,只保留舰体后部两舷侧水线附近的6门单装舰炮,虽然本舰拥有跟重巡洋舰等级的舰炮,但并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
机库为三层,搭载量仅次于加贺,但是航速比后者快3节。不过,近代化改造让赤城号增加了吨位,轮机并未像加贺号全面更换新型高压锅炉的计划,只是将既有动力设施改造为纯重油锅炉;虽然出力略为增加,却无法抵销增加重量,所以在海试时改装后的赤城号极速只剩31.2节。
历代舰长梅津良太郎 大佐(1925年12月1日就任)舣装员长
小林省三郎 大佐(1927年12月1日就任)
山本五十六 大佐(1928年12月10日就任)
小林省三郎 大佐(1929年10月8日就任)再任
北川清 大佐(1929年11月1日就任)
原五郎 大佐(1930年10月26日就任)
和田秀穗 大佐(1930年12月1日就任)
大西次郎 大佐(1931年8月28日就任)
柴山昌生 大佐(1931年12月1日就任)
近藤英次郎 大佐(1932年12月1日就任)
冢原二四三 大佐(1933年10月20日就任)
堀江六郎 大佐(1934年11月1日就任)
松永寿雄 大佐(1935年11月15日就任)
寺田幸吉 大佐(1936年12月1日就任)
茂泉慎一 大佐(1937年8月27日就任)
水野准一 大佐(1937年12月1日就任)
寺冈谨平 大佐(1938年11月15日就任)
草鹿龙之介 大佐(1939年11月15日就任)
伊藤皎 大佐(1940年10月15日就任)
长谷川喜一 大佐(1941年3月25日就任)
青木泰二郎 大佐(1942年4月25日就任)
作战经历由于一·二八事变与淞沪会战时赤城号都在进行维修与改装工程,因此赤城号经历的第一场实战为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出任第一机动部队的旗舰由南云忠一中将坐镇指挥,并且其由渊田美津雄中校所率领的航空战队创下击沉五艘战列舰的纪录。
随后“赤城”作为日本第一航空舰队旗舰参与太平洋战争,率领日本航空舰队向西扫荡南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域,在拉宝尔攻略战、达尔文空袭、印度洋海战中屡战屡胜,并在锡兰外海16投16中,打出了日本海军航空兵舰载俯冲轰炸机的最高纪录,创下无敌机动部队的名声。
赤城号航空母舰作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舰,赤城号上有日本海军最优秀的飞行员。1940年,日、美关系日趋紧张,美国太平洋舰队移师珍珠港。
1941年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制定的袭击珍珠港的计划,为此各航空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山本五十六的政策是训练中的伤亡与实战中的伤亡同样对待。致使赤城号以及第一航空战队的飞行员在参战前轰炸的命中率可达到80%的水平。
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早晨,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偷袭珍珠港的元凶是日军航空母舰。由南云中将率领的由6艘航母组成的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在12月6日到达了预定海域。
南云中将的旗舰就是“赤城”号,南云中将就在他的旗舰“赤城”号指挥室里下达了攻击命令。“赤城”号桅杆上升起了Z字旗,6艘航母同时拉响了战斗警报,这支日军航母编队进入了战斗状态。
6时15分,南云中将命令第一攻击波出动。由空中指挥官渊田中佐直接指挥的49架水平轰炸机首先从“赤城”号航母起飞,接着共有183架战斗机、轰炸机、鱼雷攻击机分别从6艘日本航母上起飞,编队完毕后直扑珍珠港。
在黑压压一片机群中,飞在最前面的是渊田中佐座机,其身后是由49架水平轰炸机、40架鱼雷攻击机、51架俯冲轰炸机、43架零式战斗机组成的第一攻击波编队机群。7时40分,日军第一攻击波编队机群飞到了珍珠港上空,渊田中佐在座机里用望远镜看见了停泊在港内的美国军舰,他喜出望外,美国舰队毫无准备。渊田中佐用信号枪向舱外打了一发信号弹。
偷袭珍珠港的战斗开始了!俯冲轰炸机马上拉开距离,对着珍珠港内的机场、航空站进行俯冲投弹。美军机场、机场上停着的战机,瞬间被摧毁。接着,第一攻击波编队机群中的水平轰炸机、鱼雷攻击机对停泊在珍珠港内的战列舰和其他军舰进行狂轰滥炸。日军的零式战斗机由于没有空中作战对象,开始对美军地面目标进行疯狂扫射。
第一攻击波结束后,又进行了第二攻击波的攻击。日本航母编队第二攻击波的171架也是从6艘日本航母上起飞的,第二攻击波的攻击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使得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灭,太平洋战争的战火由此燃烧起。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5日中途岛海战中,“赤城”亦作为第一机动部队旗舰的身分参战。上午10时20分,遭美国海军3架SBD式俯冲轰炸机(来自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CV-6轰炸机分队)投下其中2枚炸弹的打击,一枚命中了中部升降机附近并贯穿飞行甲板于机库引爆;另一枚则是近矢弹,擦过舰艉后方甲板并破坏了舵机。
当时机库内正在进行舰上攻击机的加油与将陆用炸弹改换装攻舰炸弹的挂弹作业,炸弹带来的连锁爆炸使得舰上火灾一发不可收拾,但是火灾并未延烧到赤城的下部结构,因此火灾于中午12点一度已被控制,由于航空汽油着火,赤城号上的状况持续恶化。
6月5日晚上7点20分,赤城舰长下达全体撤舰命令,全员离舰后赤城号仍然浮在海面上,但由于赤城当时已经失去动力,加上苍龙与飞龙也遭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重创,考虑到大型船舰的拖曳可能会招来更多空袭甚至被敌方给掳获,因此1942年6月6日凌晨2点55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下达终止中途岛作战命令,并要求赤城自沉处分。
自沉任务交由日军驱逐舰队执行,分别为“荻风号”、“野分号”、“岚号”、“舞风号”,4艘驱逐舰发射了4枚鱼雷并成功命中3枚,赤城号最后沉没地点于北纬30度30分、西经178度40分。中途岛战役后舰上成员总计战死者士官8名、下士官兵213名,舰载机部队战死7名。1942年9月25日日本海军对赤城号航空母舰除籍。
数据参数该舰主要性能数据为:(建成时)
排水量:26,900吨(基准),34,364吨(公试)
长×宽×吃水:261.2m×29.0m×8.1m
飞行甲板尺寸(长×宽):190.2m×30.5m
动力:口号舰本式专烧锅炉1座,口号舰本式混烧锅炉8座,技本式蒸汽轮机8台,4轴推进131,200hp
航速:32.1节
续航力:8,000海里/14节
火力:200毫米双联装舰炮2座,200毫米单管舰炮6座,12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6座
舰载机:舰战16架,舰攻28架,舰上侦察机16架
舰员:1,297人[10]
赤城(あかぎ)
建造地:日本吴工厂
动工:1911年12月6日
下水:1916年4月22日
服役:1927年3月27日
沉没:1942年6月6日雷击处分
除籍:1942年9月25日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3:2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6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赤城号航空母舰(日本制造巡洋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赤城号航空母舰(日本制造巡洋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