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1901年12月27日-1992年5月6日),德裔著名美国演员兼歌手。她有着动人的容貌、优雅冷艳的气质,是一位具有特殊魅力的明星,一生共拍了五十多部电影,扮演过风尘女子、舞女、吉普赛女郎、贵妇人、女皇等各种角色,是好莱坞二三十年代唯一可以与葛丽泰·嘉宝分庭抗礼的女明星。虽然没有得到过奥斯卡奖,但其芳名在美国家喻户晓。她曾经演唱过的英文版《莉莉玛莲》则成为了二战中美、德双方士兵的最喜爱的歌曲。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银幕女影星第九名。
中文名玛琳·黛德丽
外文名Marlene Dietrich
别名玛莲·德烈治
国籍德国
民族德意志人
毕业院校魏玛音乐学院
职业电影演员,歌手
出生地德国柏林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01年12月27日
星座射手座
去世年月1992年5月6日
代表作品纽伦堡的审判,蓝天使,摩洛哥,上海快车
早年经历玛琳·黛德丽是一位少数于柏林发迹亦在好莱坞发展成功的女演员,原名玛丽亚·玛格达莱娜·迪特里希。1901年12月27日出生在柏林郊外的一个小镇。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父亲是一名皇家警察中尉。父亲的地位让玛琳和她的姐姐度过了一个舒适的童年。1911年,玛琳的父亲去世了,撇下母亲独自扶养两个女儿。父亲的去世给玛琳留下一个长久的阴影。玛琳的童年嗜好是音乐。她喜爱演奏小提琴,并且梦想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职业小提琴手。但后来她的手受了伤,童年梦想也成为泡影。
上个世纪20年代的柏林是一个充满性解放意识的城市。夜晚的酒店夜总会和剧院里充满了这种放纵的气氛。19岁太年轻,太容易受影响,玛琳决心要在醉人的柏林夜总会出人头地。玛琳漂亮、讨人喜欢。她在酒店夜总会里跳舞,并兼职做歌手,很快就过上比较不错的生活。但她想要真正取得成功,还需要别人的帮助。暗示性的歌词和玛琳的男装打扮很快使她的性倾向变得暧昧起来。尽管有很多关于她的谣传,但在1923年,她遇到了电影制片助理卢狄·萨伯,并且嫁给了他。那时候她21岁。一年后他们有了女儿玛丽娅。
作品回顾在1923至1929年间,黛德丽在18部无声电影中扮演小角色,开始在德语地域走红。1929年遇到好莱坞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邀请黛德丽加盟他的影片《蓝天使》。饰演女歌手洛拉,充分展示了歌舞才华和性感魅力,一跃而成为世界影星。同年,在《摩洛哥》中饰一舞女,
因其突出的演技而获第四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在银幕上,她代表了一种性感、有些堕落但十分聪明的卑微女子的形象。同年跟派拉蒙签约,与葛丽泰·嘉宝分庭抗礼,一度成为片酬最高的明星。30年代上半期在《摩洛哥》、《名誉不佳的夫人》、《上海快车》、《淡黄发的维纳斯》、《红色女皇》、《魔鬼——这就是女人》等影片中,黛德丽饰演的人物渐渐失去了个性特征。在30年代后半期的作品中,黛德丽力图使自己扮演的人物的性格多样化,赋予角色以喜剧色彩和紧张的情调,如影片《愿望》、《没有甲胄的骑士》、《天使》、《碧血烟花》(又译《德斯特里又上马了》)、《新奥尔良的火焰》。
改变国籍她热爱祖国,反对战争,反对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的年代里,黛德丽拒绝了纳粹分子让她返回德国的建议,并发表强烈谴责法西斯主义的讲话,1939年加入美国国籍。后来她减少拍片,到北非和意大利前线为士兵们演出。战后获美国政府颁发的“和平奖章”和德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悲剧角色此后她很少拍片子,主要在著名大师的影片中扮演一些悲剧的角色:如B.怀尔德的《海外恋情》(1948)和《原告方面的证人》(1957),希区柯克的《怯场》(1950),朗格的《声名狼籍的农场》(1952),威尔斯的《邪恶的印迹》(1958)等。又做回cabaret singer(歌厅歌手),到处巡回演出,足迹遍及全世界。甚至推出了一首畅销歌曲《花儿到哪儿去了》。1961年参加影片《纽伦堡审判》中饰演了被盟军处死的希特勒将军的寡妻的角色,1962年在纪录片《黑狐》中朗读抨击希特勒的解说词,这证明她仍坚持反法西斯的立场。1978年在西德参演了影片《漂亮的舞男,不幸的舞男》。
晚年生活其形象代表着高雅和性感的完美结合,因嗜好男性服装,曾引发时尚潮流,至今仍有人(如麦当娜)模仿,开创一种性别模糊的美。最后的岁月跟当年的对手嘉宝一样隐居,连接受纪录片采访也规定不准摄像,只准录音。1992年,黛德丽去世,享年91岁。
生平经历出道玛琳·黛德丽生于1901年的柏林,出生时名为玛琳·玛德莲娜·黛德丽(Maria Magdalena Dietrich)。5岁时父亲逝世,而后她的母亲和名普鲁士军官结婚。1918年她在魏玛的音乐学院学小提琴,并于1921年继续在柏林学习,但因生病而中断。一次在德国歌剧院的朗诵中,被著名剧院导演马格斯·安哈特选中后,得到首次演出的机会。
1923年演出第一个角色,同年与助理制作鲁道夫·任伯(Rudolf Sieber)结婚,并生下第一个女儿。1930年是玛琳·黛德丽事业起飞的开始,当年她在根据德国作家亨利希·曼的小说《垃圾教授》为蓝本改编的电影《蓝天使》(Der blaue Engel)中饰演罗拉一角,其中演唱了歌曲《我从头到脚为爱而生》(Ich bin von Kopf bis Fuß auf Liebe eingestellt)而红遍全球,然后同导演约瑟夫·冯·史坦堡(Jof von Sternberg)前往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陆续拍摄六部电影。1935年她结束与史坦堡的合作。
辉煌时期1936年纳粹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邀请她回到德国,并保证除了提供高薪之外,还给予她完全修改剧本与挑选合作伙伴的自由,但被玛琳·黛德丽拒绝。她留在在美国跟着多位导演包含亚弗列·希区考克、恩斯特·刘别谦、奥森·威尔斯(电影“公民凯恩”的导演)与比利·怀德合作电影。1937年的奥地利短暂之行后,她开始了常年的旅途。两年后她接受了美国国籍,尽管当时她的母亲还住在柏林。
在三十年代中期,她和凯瑟琳·赫本、葛丽泰·嘉宝、梅·维斯特(Mae West)以及琼·克劳馥等人同时成为“票房毒药”,因为观众不再喜欢她们“高艺术水准”的电影了。在这样的绝境下,电影《大骗局》(The big bluff)的崭新形象,挽救了她的事业。剧中她改变原本不可接近的女神形象,成为为命运奋斗,嗓音低沉沙哑专唱淫词艳语的酒吧女郎。其后迪特里茜因歌声而更加出名。尽管她认为这根本称不上唱歌,倒更像在说话。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莉莉玛莲》(原是由娜娜·安德生演唱出名的歌)和《花儿都在何方》(Sag mir, wo die Blumen sind,即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成为宣慰非洲与欧美军队艺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位,为此她中断了自己的正职,一直积极参与并资助战时的避难和流亡者。战争结束前,她随着最早进入德国的美军部队重新回到了德国,并寻找自己的母亲与姐妹。而她的母亲于于1945年11月过世。
二次大战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她几乎只发展歌唱事业,并取得极高的成就,当时她的音乐指导是伯特·巴卡洛克(Burt Bacharach)。在1960年一次欧洲巡回演出中,她再次回到德国柏林。和在波兰、俄国或以色列演出不同的是,在这里迎接她的不只是喜欢她的观众,还有另一群敌视她的人与媒体,他们视她为“叛国者”,甚至对她进行炸弹恐吓。1961年她拍摄最后一部大片《纽伦堡的判决》(Das Urteil von Nürnberg),这是一部关于法律工作者被卷入纳粹非法体系的电影。
人生晚期成名后期,她的酗酒问题越来越严重,1975年在澳大利亚一次登台演出中她股骨受伤,从此结束舞台生涯。在三年后,她出现在1979年的电影《漂亮的小白脸,可怜的小白脸》(Schöner Gigolo,armer Gigolo)。在本片中她的角色完全是在轮椅上完成的,这是她最后一次现身,拍摄完本片之后她选择完全离开公众的视线,在巴黎蒙田大道公寓中度过余生。
数年后,她接受了麦克西米伦·谢尔(Maximilian Schell)的请求,在纪录片《玛莲娜》中再次出现,但只有声音而没有身影。谢尔用老电影片断与图片等制作出这部作品。在这部纪录片中,谢尔与迪特里茜一直以德语和英语交替争论中,电影用迪特里茜的预言做为结束,本片后来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1962年,她的第一部自传《ABC》出版。1987年发行第二部自传《我是,谢天谢地,柏林人》。
1992年玛琳·黛德丽逝世于巴黎,官方发布的死因是心脏问题与肾衰竭。但身为她秘书与女友读诺玛波克却有不同说法,她认为真正死因很可能是玛琳·黛德丽在两天内第二次中风后,服用过量安眠药以结束自己生命。诺玛波克在迪特里茜的过世的数周前频繁的造访她的住所,根据玛琳·黛德丽生前愿望,她被葬在柏林斯都本劳赫大街(Stubenrauchstras)43-45号市立墓园中一座朴素的墓中。
人物影响在她去逝后,仍伴随着有关“叛国者的争论,因受到公众信件抗议与演员爱沃琳·库内克(Evelyn Künneke)的公开谴责,最后原先计划好的纪念活动以“组织方面的原因”为理由而取消了。1996年,在柏林甚至发生了一件以她的名字来命名街道而延伸出的争议。
1997年,柏林市动物园城区将新建的波士坦广场,以及凯悦酒店和歌剧院及赌场间的区域命名为“玛莲娜·迪特里茜广场”。纪念词写道:“柏林的世界电影与音乐明星,为了自由与民主,为了柏林与德国”。2001年在她一百岁诞辰之际,柏林市正式对敌视她的过往提出道歉。2002年5月16日,她被追认为柏林的荣誉市民。
玛琳·黛德丽通过她中性的气质征服了公众,她支持男女平等且经常穿着男装,这在当时是非常受到争议的。但也因此,她成为了二两次世界大战中妇女运动的偶像。由于她是名双性恋者,因此也成为同性恋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与社会方面,她投身反对希特勒不人道的民族主义思想得到国际赞扬,这份赞扬明显的早于她在祖国德国所能受到的赞誉。在1947年,她获得了美国最高的公民奖“总统自由勋章”。1950年法国政府则授予她“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获奖荣誉1999年:美国电影协会(AFI)评选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九名
1980年:German Film Awards Honorary Award
1958年:第14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剧情类)(提名)《控方证人》(1957)
桂冠奖(Golden Laurel) Top Female Dramatic Performance(提名)《控方证人》(1957)
1931年:第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摩洛哥》(1930)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3:0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60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玛琳·黛德丽(美国演员兼歌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玛琳·黛德丽(美国演员兼歌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