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板苕(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11-20 09:39:25 阅读: 评论:0

脚板苕(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脚板苕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次浏览 | 2023.03.08 11:28:57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脚板苕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脚板苕,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脚板苕Dioscorea.batatas.F.flablla.Makiro的干燥块茎,别名大薯,红脚板薯,鸡窝薯。脚板苕因其地下块茎扁,形似脚掌而得名。块茎呈脚板状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残留干净的棕黄色栓皮,呈凹凸不平,质坚体重,饮片呈不规则厚片,粉质,白色,味淡而微涩。

中文名

脚板苕

拉丁学名

Dioscorea.batatas.F.flablla.Makiro

别名

脚板薯

植物界

薯蓣科

薯蓣属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南方,如江西、四川、贵州、重庆、湖南、广东、福建等地

品种来源

四川省盐边县地方品种

品种简介

脚板苕是一种植物,亦称“淮山”、火苕。属山药、蔬菜、薯芋类、农作物类,是四川省盐边县地方品种。在山坡、河滩、干旱、贫瘠的土壤上栽种,耐热,耐旱,不耐寒,不耐涝。脚板薯块茎为不规则的扁块形,状似脚板,富含黏液质、维生素、淀粉酶等多种营养物质。

脚板苕形态特征

脚板苕的主要植物学性状与生长发育特性和普通山药其他变种基本相似。根为须根系,块茎发芽后,根着生于茎基部。地上茎蔓生,右旋,绿色或紫绿色,长达3米以上。地下肥大部为肉质块茎,扁形似脚掌,表皮褐色,其上密生须根,肉质洁白。叶为单叶互生或对生。叶三角状卵形至广卵形,先端突尖,基部戟状心脏形,浓绿色。叶腋发生侧枝或发生块茎,称零余子,可用于繁殖和食用。花为单性花,雌雄异株,穗状花序,2~4对,腋生,花小,白色或黄色。蒴果具3翅,扁卵圆形,栽培种极少结实。

茎四棱形,有翼,绿色。叶呈前形,全缘,背面叶脉棱起,叶面有茸毛。叶柄长约10厘米,宽约0.3厘米。块茎呈不规则的脚板形,外皮浅黑褐色,肉白色。单株块茎重2公斤左右。块茎脆嫩细滑,品质好。从种植至收获约190天,耐热,耐旱,不耐寒,不耐涝。耐贮运。亩产约2500公斤。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如江西、四川、贵州、重庆、湖南、广东、福建等地。

生长条件

脚板苕为喜温作物,茎叶喜高温、干燥,怕霜冻,块茎发芽适温15℃,茎叶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25~28℃。块茎极耐寒,在土壤冻结的条件下也能露地越冬。块茎生长的适宜地温为2024℃,20℃以下生长缓慢。

脚板苕为短日照植物,但因主要用无性繁殖,所以日照长短对其生长和块茎形成并无明显影响。耐阴,但块茎生长和积累养分时需要强光。脚板苕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平地均可种植,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壤最好,块茎皮光形正。对水分的要求不严格,较耐干旱,但在发芽期和块茎生长盛期,要求湿润疏松的土壤条件。脚板苕喜有机肥,且需肥量大,但粪肥必须充分腐熟与土壤掺合均匀,否则会产生烧根或分权。块茎膨大期需要充足的磷钾肥。

主要价值

胸板苕以地下块茎供食,富含淀粉、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产量高,营养丰富,既能代粮,又可作菜。还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可干制入药,为滋补强壮剂,对虚弱、慢性肠炎、糖尿、遗尿、遗精、盗汗等病有辅助疗效,又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

功用主治

①《南宁市药物志》:“块茎能促进溃疡的肉芽生长。并有收水生肌,使疮面结疤作用。研末治汤火伤及面部烂疮。配猪腱肉服,治眼珠突出,俗称螃蟹眼。”

②《广西药植名录》:“补脾肺,涩精气,消肿,止痛。”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2:4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59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脚板苕(薯蓣科薯蓣属植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脚板苕(薯蓣科薯蓣属植物).pdf

标签:薯蓣   脚板   植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