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出自《大道之行也》,是大同社会的一个标准。指老人家都有子孙后代或社会抚养和关爱。老有所养,即人们进入老年后,不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赡养。
中文名老有所养
外文名.Elderly will be looked after properly.; providing for the elderly
拼音lǎo yǒu suǒ yǎng
出处《大道之行也》
基本概述老有所养,即人们进入老年后,不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赡养。在人们进入老龄阶段、丧失劳动能力或者超过退休年龄而无法工作的人们顺利度过晚年。惠王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见梁即中国传统的养老之法。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路径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表示,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温家宝说,“十一五”期间,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复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7810亿元,比五年前增加5800多亿元。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使1100万户困难家庭住上了新房。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农村养老问题每年全国两会,养老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2009年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也不例外。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已经说了两三千年了。孟子见梁惠王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这段话,讲的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历代执政者必须重视的问题:社会保障。即,要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2300多年前,中国处于生产力低下、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孟子提到的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是低水平的。比如五十岁的人能穿丝帛衣服,七十岁的人能吃上肉,头发已白的老人不需要挑着担子跋涉在道路上。但就是这样的低水平,对孟子而言,只是一个梦。农耕社会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科技欠发达,商品交流不频繁,有限的土地难以承载过多的人口,再加上专制社会政治清明时期总是十分短暂,政府对居民的养老保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法定义务,养儿防老是不得已的选择。可以说,孟子的梦,在过去的2000多年难以实现,是历史的局限使然。
当生产力发展到相当的程度,社会财富非常丰盈,政府成为民主和法治的政府,政府就有责任也有能力来解决公民养老问题,而不能再将这个责任甩给已经向政府纳税的“子女们”。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当的改善。但这其中不和谐的是,一方面政府财政收入年年增长,用于官员阶层的“三公”支出占相当大的比例,另一方面还有相当多的人“老无所养”。这些人“老无所养”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个社会缺少足够的财富,也有财富的分配方式欠公平的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农民四个群体之间的养老体系彼此差异甚大。这种不同养老体系间的巨大差异,是造成付达信悲剧的根源。
令人欣慰的是,不久前温总理在新华网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将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今年力争复盖面达到10%。广东省也制订了《广东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今年年初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尽管,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不是一蹴而就,但政府已经开始逐渐消除部门歧见和地区利益之争,建立老年群体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确保养老制度的推行与公正。
期望,孟子2300年前的梦想不再空悬。
国家政策任内实现“老有所养”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2011年6月20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温家宝指出,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并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复盖,这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惠民政策,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制度建设。一是新建立了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新农合、新农保等重大保障制度;二是解决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老工伤待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三是连续七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新医改中大幅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标准等。[1]
优化公共资源温家宝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人民平等地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复盖的人群大都是低收入群体,通过这两项制度建设,可以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他们倾斜,更好地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工业化、城镇化顺利推进,降低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
加强社会教育坚持群众自愿参保,不许强迫命令,温家宝强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做到保基本、广复盖、有弹性、可持续。试点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要点:坚持低水平起步、广复盖,重在制度建设。社会养老保险必须与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国家和城乡居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当前重点是先把复盖全民的制度建起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再逐步完善制度和提高保障水平。要坚持群众自愿参保,不许强迫命令。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引导,吸引更多居民参保,努力扩大复盖面。
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财政支出坚持政府和个人共担责任,政府要确保责任到位。个人获得保障的基本前提是承担缴费义务。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建制度、保基本、扶贫弱,即保证向所有参保的老年人提供基础养老金,对无力承担个人责任的困难群体,由政府代为缴费,帮助他们参加保险。在新制度初建阶段,政府责任必须首先到位。
城乡统筹政策鼓励居民建立个人和家庭养老计划坚持城乡统筹,搞好制度和政策衔接。要深入研究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转换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具体办法。抓紧研究其它涉及养老的制度、政策与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衔接整合问题,提高社会养老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养老问题,继续发挥好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居民建立个人和家庭养老计划,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挥好家庭在经济供养和情感慰借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慈善在养老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
温家宝要求,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财政补助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强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合理整合现有社保管理服务资源。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现和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两项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声音
“中央要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地方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这方面的支出”。——温家宝
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制度,是开创性的重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标志着我国复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来了,朝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重大进展。有了这两项新制度,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就能初步实现。——温家宝
两项新制度确保“老有所养”
温家宝强调,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复盖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一是新建立了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新农合、新农保等重大保障制度;二是解决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老工伤待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三是连续七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新医改中大幅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标准等。
研究各种保险衔接转换
温家宝强调,试点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要点:
一是坚持低水平起步、广复盖,重在制度建设。要坚持群众自愿参保,不许强迫命令。
二是坚持政府和个人共担责任,政府要确保责任到位。中央要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地方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这方面的支出。
三是要深入研究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转换问题。抓紧研究其它涉及养老的制度、政策与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衔接整合问题。
四是坚持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养老问题,继续发挥好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积极作用。
相关新闻老有所养孟子的梦何时不再是梦
2008年秋天,湖南省祁东县孤寡老人付达信跑到北京站抢劫,只为“入狱养老”。消息传出,农村养老问题再一次引起舆论重视。北京某报的一次调查显示:除发达城市的郊区外,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养老承袭了几千年由子女供养的传统方式,许多人老无所养。
复盖超过7亿人“老有所养”是中国百姓千百年来追求的幸福生活。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2050年,每3个中国人中就将有1个老人。
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正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十年(2002-2012年)来,为实现老有所养,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
2012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今年7月1日,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部开展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基本实现了制度全复盖,比原计划提前了8年。
短短十年,我国社会保障复盖范围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从单位职工扩大到城乡居民。
据统计,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32亿人,加上职工养老保险,总计复盖超过7亿人,其中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超过1.8亿人。
一张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之网已经基本织就。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初步实现。
十年来,为实现老有所养,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截至2012年8月,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补贴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方面共拨付补助资金近2000亿元。
同时,我国连续8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解决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老工伤待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截至2010年,我国以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有24.1%,与2000年相比增长4.5%。
十年来,我们对养老问题日益重视。
在老年福利制度方面,截至2011年底,16个省份建立了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14个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2012年10月,温家宝总理提醒:必须认识到,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真正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大事记(2002-2012)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2006年,养老金新政开始实施,鼓励多缴多得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推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国务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2011年,国务院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
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32亿人,加上职工养老保险,总计复盖超过7亿人
2013年,各项养老保险参保达到7.9亿人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2:4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59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有所养(汉语词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有所养(汉语词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