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她的前身是1948年3月合并成立的吉林省立助产学校。后又几经分合、更名,至1958年9月改为吉林医学院。1959年改为吉林医学专科学校。1973年10月又恢复为吉林医学院。1996年开始,学院实行两地办学,校本部地处吉林市中心;新校区位于松花江南岸。现任党委书记张永明教授,院长刘德宝教授。吉林医学院的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奉献和创造,也记录着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
中文名吉林医学院
所属地区吉林省吉林市
知名校友程连昌、陆平、沈越
创办时间1906年(丙午年)
机构设置学院设有4系2部2院1中心。即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预防医学系、护理系、基础医学部、外语教研部、医学人文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实验研究中心。下设71个教研室,25个实验室,2个语音室,1个电化教研室,8个研究室(所)。共开设临床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医学美容6个专业。
师资力量学院具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副高级以上职称1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学术骨干9人。
图书馆学院图书馆现藏书20.0163万册,其中中外文期刊1603种,合订本4.85万册,备有美国Medline光盘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各一种,已与世界最大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Internet网联网。
学院中心情报所已建立了多层次的信息系统,与国内外300多所大学、科研单位进行情报资料交流,部分学科直接参加了国际资料咨询机构。《吉林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1993年开始在国内公开发行。
附属医院学院附属医院,现有床位721张,固定资产6000万元。设备总值达1530万元。临床科室31个,医技和其它业务科室15个。其中心血管内科、传染病科、手外科为重点专科,在省内外具有一定优势。卫生技术人员837人,副高职以上人员119人。1994年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同年被评为“爱婴医院”。是吉林地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骨干单位。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于1997年被省卫生厅批准为学院非直接领导的附属医院。该院现有床位1050张,固定资产1.15亿元,医疗科室41个,医技科室18个。卫生技术人员1366人,副高职以上人员155人,其中34人被学院聘为教授、副教授。拥有伽玛刀、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能开展多种特色医疗项目,实现了门诊及病房的微机网络化管理,具有临床检验报告自动传递和病案光盘存贮功能。已成为吉林地区一所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
办学思想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以本科教学为重点,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体,办出检验专业特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历史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本着适当扩大规模,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学院在本科医学专业的基础上又创办了高等医学检验专业,增设了护理专科、护理本科、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医学美容专业。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基本形成了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成人教育齐全,医学教育“防、治、保、康”的立体构型。
建校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各层次医学人才近1.5万人,为吉林省乃至全国10多个省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学院在全国首家创办了高等医学检验专业。前卫生部长崔月犁来院视察工作时指出:“努力办好这一专业,为全国作出贡献。”遵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学院决心把医学检验专业办成学院特色专业。在深入挖掘潜力,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大胆地跨出省门,与北京医院、友谊医院、301医院等北京11所医院建立了实习医院关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较高层次上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全面完成,博得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1993年以来,学院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教学改革,三年间全院共发表教改论文500余篇,论着6部。
人才培养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在教学活动中,以优化理论和强化实验训练为重点,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和改进了实践教学,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在实习中,采取了集中专项培训、量化技术操作考核及口试的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管理学院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上稳步前进。修订和制定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健全了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围绕备课、听课、评课等重要环节,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成立了督导委员会,专门负责教学检查和评估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立了校级计算机试题库,进一步完善了考教分离、巡考督考、考试分析等制度,严肃了考试纪律,形成了良好的考风。
目前,学院共有院级重点课程10门,重点建设课程10门;优质课一类课程10门,二类课程8门。其中免疫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传染病学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实验研究中心、医用化学、肝病学被确定为省卫生厅重点学科。
1993年以来,该院教师参加全国统编教材2部,协编教材50种,自编实验教材30种,编写教学参考书3部。其中,《临床医学检验手册》一书获北方10省市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吉林省新闻出版局新图书一等奖。
由于专业增多,招生数量增加,学院在原有吉林省医院、大连铁路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等11所教学医院和北京医院等8所实习医院的基础上,1993年后又相继与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大连210医院、长春市第五人民医院等6所医院建立了教学医院关系,航天航空部所属的711、721医院等7所医院也成为该院的实习医院。将吉铁中心防疫站确定为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基地。为适应医学美容专业特点,通过实地考察,1996年后又确定吉林市个体梁惟苓医疗美容院、长春市医院、长春市五院整形美容门诊为医学美容专业教学基地。
国际合作学院先后与美国罗契斯特大学医学中心、日本滋贺医科大学、韩国国立公州专门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日本北里大学、顺天堂大学、福山循环器病院等均有友好往来关系,并派有高级访问学者、研修生,进行学术交流、专家讲学、专题研修。
九十年代以来,学院承担了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136项。通过国家和省级鉴定项目104项,获奖66项。
在注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应用型科学研究。
学院现有临床检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病学病理生理学等五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生导师12人,几年中共培养出硕士研究生38人。
为适应改革和发展,学院在师资的补充、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制定了师培规划,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
坚持进行“两课”改革,充分发挥“两课”在育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为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了有利条件。积极举办大学生业余党校。学院自1987年创办大学生业余党校以来,先后举办了8期培训班,共结业学员1703人,目前全院共有1473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占在校学生的77.3%。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和体育活动。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吉林医学院的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奉献和创造,也记录着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省长王云坤、副省长桑逢文、全哲珠、市委、市政府、省高校工委、省教委、省卫生厅领导多次光临学院指导工作,解决办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
现在,吉林医学院已经与吉林师范学院等合并成为北华大学。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2:4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59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吉林医学院(吉林省高等医学院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吉林医学院(吉林省高等医学院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