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地域名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

更新时间:2025-02-24 13:18:54 阅读: 评论:0

淮西(地域名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

淮西 (地域名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 次浏览 | 2022.08.04 14:56:4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淮西地域名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

淮西,即淮右。为一地域名称,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淮南西路称淮右。淮右多山,淮左多水。一般指今江淮地区,淮南西路的属地包括寿州(今寿县)、庐州、蕲州(今蕲春县蕲州镇)、和州、舒州(今潜山县)、濠州(今凤阳县)、光州(今潢川县)、黄州等。今主要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

中文名

淮西

别名

淮右

行政区类别

淮南西路

所属地区

江淮地区

地理位置

东南

下辖地区

合肥、寿春、钟离、怀宁、历阳、蕲春、定城

政府驻地

北宋:寿春府 南宋:庐州府

时代

方言

江淮官话

口号

德胜归来之时,淮西崛起之日。

著名人物

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吕文德

著名事件

青州之战、端平入洛、徐达北伐

中唐时期

唐初,唐王朝根据山川河流将天下分为十道,其中有淮南道。淮西节度使原称淮南西道节度使(758年设置),又称淮宁节度使、彰义节度使,是安史之乱后割据的藩镇之一。817年,唐王朝平定吴元济后废除。淮西藩镇割据区域包括淮南道的西部和河南道一部分,并不仅仅是淮南道西部。

两宋时期

宋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淮南路为其一,治扬州。熙宁五年(1072)分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西路治寿州,以寿春府(寿州)、庐州、蕲州、和州、舒州、濠州、光州、黄州、无为军来属。

南宋建炎二年(1128),淮南西路移治庐州。

两宋的淮南西路辖区基本就是后世人所指的淮西。宋亡后,淮西常常作为一个区域为后人所提及,尤其在明代。

蒙元时期

蒙元灭南宋后,设淮西道宣慰司,初辖庐州、安丰、黄州、蕲州、安庆、江州六路,大体是原南宋淮南西路的二府、六州、四军之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江州路改隶江西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月,淮西道随江北地区划属河南江北行省。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淮西道宣慰司废罢,所辖路州直隶河南江北行省。

元代以后

历经了宋元几百年,淮西已经渐渐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的名称,大体指的就是宋代淮南西路范围,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庐州、安庆、寿州、濠州、和州),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区(光州),湖北东部(黄州、蕲州)。

进入了明朝,淮西虽然不再作为一个行政区而存在,但淮西这一称谓依然常常为人们所提及。如出身濠州的朱元璋,就是世人皆知的“淮西人”。明代很多文献也常常用到“淮西”这个词。

元末明初

元末,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朱元璋起兵淮西,他的淮西老乡徐达、李善长、常遇春、胡大海等人辅佐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肇建大明立下卓越功勋,历史上把朱元璋和他的这些功勋老乡们称为“淮西集团”或“淮西勋贵”。[1]朱淮西军的作战方式以不合常理著称,徐达在太原和兰州不讲理的夜袭把王保保打的怀疑人生,常遇春在湖州的旧馆大回头让追击的吕珍变成被追击的一方,廖永忠在四川上演了陆上行舟直捣重庆,傅友德在云南利用大雾声东击西强渡白石江。在长达数十余年的创业过程中,淮西将臣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功绩卓著,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2:0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57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淮西(地域名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淮西(地域名指安徽省的江淮地区).pdf

标签:安徽省   江淮   域名   地区   淮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