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基本解释是用铁片和铁丝锻打焊接成图画的一种工艺品,一般涂成黑色或棕红色。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著名传统工艺美术品。相传系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天池所创造,以后逐渐流传到北京和山东等地。(又有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一说),并逐渐享誉四海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形式有立体和半立体的。品种除立轴、中堂、横幅和条屏(一般都用外框)外,还有合四面以成一灯的铁画灯。
中文名铁画
创始人清朝康熙年间的铁匠——汤鹏
所属地域安徽省芜湖市
代表作品《长征》、《迎客松》
简介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为一绝。铁画有国画黑白相间的风韵美,也有西画层次分明的立体美。铁画的种类很多:有人物木石,山川风景,花鸟草虫,总之凡能在纸上画出来的,铁画均可一展其风韵。至今人民大会堂还悬有巨幅铁画《迎客松》。[2]
概述铁画的历史说来已有300余年,但并非是出自什么大画家之手,而是诞生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铁匠锤下。捏泥人出了个“泥人张”;捏面人出了个“面人郎”,虽然铁画没有出什么“铁画刘”“铁画李”什么的,但照样“锤锤出精品”。
铁画的制作十分繁琐,又十分精细。材料大都是一些毫无光泽的铁板,工匠们以锤代笔,把铁板敲出大致的形状,再精雕细琢,一锤一锤地把铁板修整成形,再用剪刀剪出一些修饰物。最精细的工序要数焊接了,焊接不同于一般焊接,是用纯银加上点铜粉,一点一点焊,不能有半点马虎。这还不算完,打制成形的铁画还要去喷漆。将要喷漆的铁画先是经过酸水清洗,去锈,再喷上黑漆。待漆干后再将其钉到白色的底板上,这样一幅铁画才制成。
一种以低碳钢为原料,按照设计画稿,经过锻锤、焊接而制成的金属工艺画。
安徽芜湖著名传统工艺美术品。又名“铁花”。相传系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鹏所创造,以后逐渐流传到北京和山东等地。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形式有立体和半立体的。品种除立轴、中堂、横幅和条屏(一般都用外框)外,还有合四面以成一灯的铁画灯。
中国铁画主要产于安徽芜湖。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芜湖铁工艺人汤鹏首创铁画。汤鹏又名汤天池,自幼在铁器作坊学艺,因与画室为邻,每日窥画家泼墨之势,久而久之,精通画理,并受到启发,于是以铁作墨,挥锤代笔,创制出以山水花卉为题材的铁画,有揉铁作画之称,被誉为“巧前代所未有”之绝技。由于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水陆交通便利,铁画很快驰名遐迩。
芜湖铁画吸收了中国水墨画的笔意和章法,并综合运用了首饰、剪纸、雕塑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工艺特色,画面黑白相衬,虚实结合,利用铁线的粗细、疏密和凹凸,巧妙地表现画面的远近、浓淡和向背,立体感强。表面经过烘漆处理,可经久不锈。铁画的题材,有山水人物、树木花草、鸟兽虫鱼、名人书法等。品种主要有挂屏、座屏、盆景、灯彩等陈设品。80年代又创作了微型瓷板铁画以及镀金、镀铅、镀珐琅等新品种,并且创制出一些结合实用的铁画工艺品。
铁画的制作,是以画稿为蓝本,取红炉熔融的低碳钢材,经过锻打、修理、校正、接火、整形、退火、烘漆等多道工序,然后装配成画,最后按品种配以衬底、框架、花盆等附件。铁画技术要求较高,仅锻打一道工序,艺人们每天需挥锤1万多次。铁画无论是表现精细的松针、苔迹,还是雄劲的山石、马,都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特点铁画,又叫铁花,是安徽芜湖的传统民间工艺。是以砧为砚,举锤当笔,锻铁为画的艺苑奇葩。铁画历史悠久,由清朝康熙年间著名艺人汤天池所创,是国工艺美术中的一枝奇葩,被誉为“中华一绝”。“铁画”兼国画,雕塑,剪纸等多种艺术手法为一体,以锤代笔,以铁为墨,经过“治”,“锻”,“钻”,“锉”等工艺技巧,锻铁成画。
铁画以低碳钢为材料,艺人们依据画稿,取料入炉,经过锻打、修钻、校正焊接、整形、退火、烘漆等工序,然后装框成画。铁画借鉴国画和水墨画的章法布局,融民间剪纸、木刻、雕塑、金银首饰等多种工艺品技艺于一炉,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绘画与工艺品结合,画面黑白分明,粗细适度,显得端庄凝重,苍劲古朴,豪放潇洒,饶有韵趣。酷似国画和水墨画,但更富立体感,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铁画”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包括花鸟虫草,苍松翠柏,山水风光,风景名胜,各种动物,吉祥如意,古色古香,情趣盎然。
金画融合了铁画和金银首饰之精华,采用24K或18K金精工制作而成,还有纯金,纯银,铜质,铂金等。金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铁画有国画黑白相间的风韵美,也有西画层次分明的立体美。铁画的种类很多:有人物木石,山川风景,花鸟草虫,总之凡能在纸上画出来的,铁画均可一展其风韵。
铁画工艺综合了古代金银空花的焊接技术,吸取了剪纸、木刻、砖雕的长处,融合了国画的笔意和章法,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汤鹏所创作的铁画,是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和毛主席纪念堂内的《长征》诗词巨型铁画是国当代铁画工艺的杰作。铁画的历史说来已有300余年,但并非是出自什么大画家之手,而是诞生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铁匠锤下。捏泥人出了个“泥人张”;捏面人出了个“面人郎”,虽然铁画没有出什么“铁画刘”“铁画李”什么的,但照样“锤锤出精品”。
铁画的制作十分繁琐,又十分精细。材料大都是一些毫无光泽的铁板,工匠们以锤代笔,把铁板敲出大致的形状,再精雕细琢,一锤一锤地把铁板修整成形,再用剪刀剪出一些修饰物。最精细的工序要数焊接了,焊接不同于一般焊接,是用纯银加上点铜粉,一点一点焊,不能有半点马虎。这还不算完,打制成形的铁画还要去喷漆。将要喷漆的铁画先是经过酸水清洗,去锈,再喷上黑漆。待漆干后再将其钉到白色的底板上,这样一幅铁画才制成。难怪郭老(郭沫若)形容其“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
制作民族铁画艺术汤天池制作的铁画,有山水、人物、花鸟、树木等,是“以锤代笔,以铁当墨”热煅冷作,揉铁而成半浮雕的完整画面,成为能独立成画的欣赏艺术品。区别于单枝铁花。因为铁花只是一枝枝的花,而不是一幅画;也区别于铁花灯上的铁花,那种铁花,只是依附在其它器物上的装饰。所以铁画一出现,立即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不仅本地人求购者甚众,连外地人亦闻其名而“远客多购之”;不仅为普通群众所喜爱,同时“豪家一笑倾金赀”,购作“斋璧雅玩”,汤天池与铁画皆“名噪公卿间”了。
汤天池初期所作的铁画,多系“径尺小景”,且技艺亦未臻成熟,艺术效果尚不理想,至于艺术性更高、技术更复杂的大幅铁画,尤其是容纳众多景物的大幅山水铁画,就更难以制作了,“第惜山水未能也”、“法无从得心烦忧”,汤天池很感烦恼。恰因汤鹏家煅灶“与肖尺木邻”,而肖尺木是芜湖的一位大画家,其画粗中具工细,笔墨高简洁净,于疏淡中见精神,是山水画中的独特风格。汤便想求教于肖,帮助解决“技”与“艺”的溶合方法。故常至肖家看作画,学习绘画技艺和画面的“经营位置”的艺术处理方法,以便引用到铁画制作上来。除“日窥其拔墨势”外,当看到精妙处时,“尝缀业观肖作画”,连营业也不顾了。此外,汤天池觉得肖尺木的画很适合煅制铁画,便“往诣肖尺木,求其稿”。
创始人铁画鼻祖汤天池,名鹏,江苏省溧水县明党乡人,幼年时为避兵荒而流落到铁冶之乡――芜湖定居,当时芜湖铁业十分兴盛,且又集中许多技艺精湛的铁工,所以,民谚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汤初学铁工技艺,清康熙年间租赁乾隆进士黄钺的曾祖父之临街门面,自营铁业作坊。当时芜湖既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各种物资集散中心,又近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不仅万商云集、人流如潮,其间也有众多香客,皆喜购芜湖铁铺中生产和出售的彩色铁花枝、铁花灯,作为上山敬佛之用。汤天池也打制这些制品出售。后又将铁花和铁花灯的内容,移植到一起,先“冶之使薄,且缕析之,以意屈伸”,再经锤煅“为山水、为竹石、为败荷、为衰柳、为蜩螗。郭索点缀位置,一如丹青家”,制成“山水花卉,各极其妙”的别具艺术风格的铁画。
汤天池制作的铁画,有山水、人物、花鸟、树木等,是“以锤代笔,以铁当墨”热煅冷作,揉铁而成半浮雕的完整画面,成为能独立成画的欣赏艺术品。区别于单枝铁花。因为铁花只是一枝枝的花,而不是一幅画;也区别于铁花灯上的铁花,那种铁花,只是依附在其它器物上的装饰。所以铁画一出现,立即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不仅本地人求购者甚众,连外地人亦闻其名而“远客多购之”;不仅为普通群众所喜爱,同时“豪家一笑倾金赀”,购作“斋璧雅玩”,汤天池与铁画皆“名噪公卿间”了。
今日芜湖铁画以低炭钢为原料,艺人们以锤代笔,以炉为砚,以铁当墨,以钻为案,依据画稿取料入炉,经过锻打、焊接、钻挫、整形、防锈烘漆等新技术、新工艺,然后衬以白底,装框成画。画面保持铁的本色,不涂彩。构图采用中国画的章法布局和笔意,远景赋以疏细线条,近物则以粗犷布势,使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能得透视之感,人物能具传神之态,花鸟能显栩栩之姿,锤锻之巧与画理相通,绘画与工艺品结合。近年来,艺人们不断创新,又开创了立体铁画、瓷版铁画、纯金和镀金画。
铁画品种繁多,题材广泛,规格齐全,有可供装饰在各种建筑大厅内的巨幅铁制壁画,立体铁画,也可供普通室内装饰的挂屏铁画和各种精巧的铁画摆件。
国画国画大师肖尺木,见汤时常来看画,觉其既勤学而又意诚可教,便满足了汤的要求,“肖君隐德如沈周,寄情诗画娱清修,汤亟造请遂所求,皴为减笔林不稠。寒山古寺宜深秋,间有衰柳维扁舟,请看真本铁笔遒,果与肖画无别不”。这就使铁画的艺术性得到很大提高。由于高手铁工与艺术家的结合,撷取了艺术的意境美,摒弃了以往的“太似”的匠气,使铁画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故人们都称汤为“锤铸之巧,前此未有”的铁冶神工。这段艺坛轶事也就流传下来。清乾隆举人、侍讲学士,梁同书对汤天池为制铁画而拚搏的精神,深有感触地指出:“此技亦可喻至学,研穿铁杵吾儒硎”。以励后人,还作铁画歌两首与友人唱和。
汤天池所作的铁画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现知仅有《四季花鸟》(藏故宫博物院)、草书对联“睛帘流竹露,夜雨长兰芽”(藏安徽省博物馆)、山水《溪山烟霭》(藏镇江市博物馆)。
既然铁画“名噪公卿间”、“豪家一笑倾金赀”,汤可以由此而发迹了,可是,由于汤天池因“性颓放,不受促迫”之故。所以他仍然是生活在民间的一个清贫的铁工。有时临晚收工后,也无余钱买酒驱除一日之辛劳。所以清诗人韦谦恒不无同情的唱出:“独怜奇技坐天穷,江天日暮酒钱空”。更为甚者,辛苦劳作一年,到年终竟连房租也付不出,只得用铁画等去作抵。房主人的曾孙、芜湖大书画家黄钺,在所著“汤鹏铁画歌·引”中记有:“鹏字天池,钺乡人,幼闻先大父言甚详,初赁屋于先曾祖,贫甚。”所以当黄钺看到其家所收藏的汤天池抵作房租的铁画时,不禁慨然叹到:“家有屋临庄馗,汤久赁之缗未酬,岁终往往以画投,灯屏独檠多藏收”。从这些资料看,足以说明汤天池的铮铮铁工本色。
名家储炎庆,安徽桐城县枞阳镇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世为铁业,有兄妹六人,自己排行第四。六岁时父亲去世,到舅父家放牛。十二岁时母亲又亡故,大哥大姐及五弟也相继夭折,二姐被人领去当养媳。自己年幼,生活无着,只得领着小妹沿街乞讨过日。街坊邻里都很同情他兄妹的不幸遭遇,后经邻居汪兴发的介绍,储才进汪永和铁铺作学徒。1917年三年徒工期满,被介绍到安庆一杨姓铁铺帮工。后又经该铁铺杨老板一位在芜湖的亲友杨吉年介绍,于1920年到芜湖西花园杨同兴铁铺帮工。后因意见不和而离开。以后则流落街头,夜晚便栖息在老城隍庙里,与一群乞丐为伍。储炎庆从乞丐们闲谈的民间的传说中得知清代芜湖铁工汤天池创制了铁画,还知道了汤天池为提高铁画艺术水平而向画家肖尺木学画的曲折经过。这故事是说铁匠的事,而自己也是铁匠,所以特别感兴趣,记忆也特别深刻,当时虽未见过铁画,但已产生要学打铁画的念头。
储炎庆传世珍品《绿竹垂荫》第二年,当听说开设在寺码头的沈义兴铁铺老板、绰号沈胖子的会打铁画,便央人介绍拜沈为师,学打铁画。以前多年的打铁生涯,帮助较快地掌握了锻打、接火和叠形等铁工技法。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自己也能独立锻制铁画了。
1957年到1959年,储炎庆连续出席了安徽省手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中国手工艺老艺人座谈会,中国社员代表大会。在手工艺老艺人座谈会上,服务人员向朱德委员长介绍了储炎庆是铁画艺人时,朱委员长紧握储的手询问铁画情况,储讲述了清代芜湖铁工汤天池打铁画的故事和解放后芜湖发掘、恢复铁画的经过。朱委员长听后笑着对储说:“老储啊,穷人总是有志气的,汤天池就是一个有志气的人,汤天池的铁画好不好呢,当然好得很,但是只要们肯努力,就一定可以超过!”不久,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订制一批大型铁画作室内装饰,这任务由储带领艺徒赴合肥模型厂进行锻制。
当1960年朱德委员长视察安徽时,再次接见了储炎庆,紧紧握住储的手说:“三年不见了,那个汤天池打铁画的故事,还记在脑子里。现在打铁画的班子怎么样?”听了储的汇报后又说:“老储啊,看看,都老了,各项事业都该考虑后继有人的问题。铁画工艺也要好好地培养接班人啊!”1959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时,参观省博物馆陈列的铁画说:“很好”,并在储制作的“奔马”铁画前与省委书记曾希圣合影。1962年,年已花甲的储炎庆,对铁画艺术更是精益求精。还将木刻、剪纸、金银首饰镶嵌等技法,溶进铁画制作技艺中,锻制时碰到在艺术手法上存在的问题,常和画家王石岑、张贞一、黄近玄、黄叶村及堆漆画老艺人吴思才、通草画老艺人谢白水等进行探讨。尽最大努力使铁画作品的艺术性得到最大提高,还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艺徒们。1964年,郭沫若副委员长来厂参观,仔细地看了铁画和锻制过程,连声赞说:“是个创造,是个创造!”并当即挥写了“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题词,高度评价了铁画艺术和铁画艺人的贡献。同年,储炎庆当选为第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赴京开会,会间与国家领导人同桌共餐,邻座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面对此情此景,储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想:“从一个乞儿到穷铁匠,能有今天这崇高的荣誉,是党的恩情。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党的恩啊。”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铁画被说成是“封、资、修”的“黑画”。铁画工艺品被砸烂,工艺美术资料被销毁,工艺厂被并转为汽车电机厂,储炎庆先被批斗,后调去看大门,其他艺徒也都被迫改行。经过千辛万苦挖掘、整理出的铁画,就这样被一刀砍掉了。储炎庆目睹这一切,忧愤成疾,躺在病榻上还时时惦念着铁画的命运,反复叨念着说:“铁画是党用心血培养的花朵啊。”
1973年市革会根据中央文件精神,以革生字(73)08号文件,批准以汽车电机厂铁画艺人与另两单位组建芜湖市工艺美术厂,铁画得以恢复生产。储炎庆和艺徒们都欣喜若狂,储以病后虚弱的身子,带领艺徒们为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制出了“松鹰”、“黄山山水”等精品及传统的普及型的“四君子”、“奔马”等铁画。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精神和肉体都遭受严重摧残的、年逾古稀的储炎庆再次病倒,经多方医治无效,终于在1974年12月28日离开人世,终年七十二岁。在铁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起着“承先启后、发扬光大”关键作用的一代艺术大师储炎庆与世长辞了,治丧委员会收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安徽省轻工业厅、芜湖市人民代表大会、芜湖市手工业局等单位及储的生前友好送来花圈,深致哀悼。
发展1949年4月,芜湖市委根据党中央的文艺方针,发掘民间工艺,经市手工业部门多方调查、访问下,方才了解到储炎庆有打铁画的技艺,但已有二十多年未操此业了,并且也是幸存的唯一的铁画艺人。现人已年近花甲,技艺也已荒疏,如不及时抢救,铁画技艺将濒临“人亡艺绝”的险境。芜湖市委当机立断,指定市手工业局负责抓铁画的恢复工作。局技术科派人与储炎庆组建铁画恢复组,储感慨颇深地说:“是一个扁担长的‘一’字,认识不满一担的铁匠,党和政府这样看得起,一定要把铁画技艺献出,为人民服务”。经过筹办设备、购置原材料、搜集资料、设计画稿、选取艺徒工作,并在自家屋后小院内砌了一个红炉,架起铁砧,带着艺徒们经过半年的试锻,一幅取材于白蛇传的“断桥相会”铁画诞生了。储和艺徒们兴高采烈地抬着披红挂彩的铁画向市委报喜。芜湖市委、市政府领导,热情接待了,表示衷心祝贺,并勉励要再提高技艺,打出更美更多的铁画。铁画试制成功后,得到省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委派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王石岑和宋哨虎两位老师来厂帮助设计画稿和对铁画工人进行艺术教育,以提高铁画的艺术性。储和两位老师朝夕相处,谈论国画和铁画的溶合问题,谈论铁画的艺术意境的表现方法等。当锻打老师们设计的铁画画稿时,两位老师都在红炉边当场讲解画上的笔意在锻制时应具有的艺术效果。储和艺徒们因此不仅掌握了绘画知识,并掌握将绘艺与锻技溶合于一起的技巧,故技艺提高甚为显著,之间的友谊也与日俱增而成为知心好友,这次艺术家与铁工的合作,胜过清代的肖云从与汤天池的合作。在此期间制作的“关山雪霁”、“黄山莲花峰”、“松鹰”、“花蝶”、“牛郎织女笑开颜”的铁画,艺术水平较高,被选和应邀参加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及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受到中外人士高度评价,铁画声誉日高。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1:2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5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铁画(安徽工艺美术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铁画(安徽工艺美术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