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矛头蝮(学名: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又名龟壳花(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斑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不过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中国的莽山烙铁头蛇是被誉为“蛇类王国大熊猫”的国宝级动物,因为蛇头酷似三角型的烙铁而得名。1996年莽山烙铁头蛇被国际保护组织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属于国家特级保护动物。莽山烙铁头蛇头部呈三角形,形如一块烙铁。尾部呈白色,因此又被称为莽山白尾蛇。莽山烙铁头蛇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目前,全球仅在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东部林区有发现,生存数量只有300条。莽山烙铁头还极具观赏价值,全身色泽鲜艳,被生物界称为“蛇中熊猫”。
中文学名原矛头蝮
中文别名莽山烙铁头蛇
英文名Mt.Mang Pit-vipe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爬行纲(Reptilia)
亚纲双孔亚纲(Diapsida) 、鳞龙次亚纲(Lepidosauria)
目有鳞目(Squamata)
亚目蛇亚目(Serpentes)
科蝰科(Viperidae)是一个分布于全世界的毒蛇科
属莽山烙铁头属该属仅一种。
种烙铁头蛇
分布目前仅知分布于中国湖南省宜章县境内莽山自然保护区几千公顷的狭小范围内。
物种简介莽山烙铁头蛇最初被发现是在郴州莽山境内,因此也被称为莽山烙铁头蛇。莽山烙铁头蛇的毒性比五步蛇的毒性还要大一些。
虽然被蛇咬伤后在五步内能使人死亡有些夸张,但被莽山烙铁头蛇咬伤后,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到十分钟就足可致人丢命。由于莽山烙铁头蛇科研价值巨大,加之数量稀少(野外生存的约500条),在黑市上,其身价已经被炒到100万元一条。
这种蛇极其懒惰。绝大部分时间它们都会伏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即便发现有人来了,也只是不慌不忙地慢慢爬动,其速度比人散步还慢。只有在受到很大惊吓时,它们才会迅速逃走。
莽山烙铁头蛇第一次进入人类视野是在1984年。陈远辉介绍,当年莽山林区一名职工被毒蛇咬伤,他花了1个多月才把其体内的蛇毒清除。经过对病人询问,他觉得这是一种还没有被人类认识的毒蛇。
他想到了莽山瑶族人崇拜的图腾“小青龙”,从此,他开始上山寻找这种神秘的毒蛇。1989年9月,莽山林管局一名职工在保护区发现了两条成蛇和一窝奇怪的小蛇,它们都有白尾巴。发现正是他苦苦找寻的“小青龙”,后被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
形态描述有颊窝,头背都是小鳞片;体色棕黄或红褐,背脊有一行暗紫色波状纹。体色与山烙铁头蛇相近,区别在于本种头背左右眶上鳞间一横排有小鳞11—8枚,左右鼻间鳞相隔2—6枚小鳞片。描述依据标本安徽径县1雄,浙江2雄2雌1性别不详,福建4雄7雌1幼,广东1雌,海南4雄2雌,四川10雄8雌,贵州4雄2雌,湖南莽2雄1雌1幼,共27雄23雌1性别不详2幼53号标本。形态描述头较窄长,三角形,吻棱明显;蛇体较长;尾较长而末端较细,有缠绕性。最大全长雄性(906+218)mm,雌性(998+282)mm。 背面棕褐色到红褐色,正背有一行镶浅黄色边的粗大逗点状暗紫色斑,斑周缘色较深,中心色略浅,这些斑点在有的地方前后连续,形成波状脊纹。体侧尚各有一行暗紫色斑块。腹面浅褐色,每一腹鳞有由深棕色细点组成的斑块若干,整体上交织成深浅错综的网纹。头背棕褐,有一略呈“∧”形的暗褐色斑,眼后到颈侧有一暗褐色纵线纹,唇缘色稍浅;头腹浅褐色,有的散以深综色细点。 鼻间鳞较头背其他鳞片略大,彼此相隔2—6枚小鳞;眶上鳞为头背最大鳞片,其宽度约为左右眶上鳞间距的1/3—1/4,其间一横排有小鳞11—18枚;头背其余鳞片粒状。鼻鳞较大,一般不分为前后两半,或仅有局部鳞沟,鼻孔直立椭圆形,位于中央略偏后,开口朝向后外方;鼻鳞与窝前鳞间常隔1—5枚小鳞;眼较小,瞳孔直立椭圆形;眶前鳞2,上枚与鼻间鳞相隔2(个别为1)枚小鳞;眶下鳞往往为若干枚小鳞。上唇鳞9或10,个别为8,12或13,第1枚较小,略呈三角形,与鼻鳞以完整鳞沟分开;第2枚高,构成颊窝前鳞;第3枚最大;第4枚位于眼正下方,与眼间相隔3—4排小鳞;第4枚及其后的上唇鳞均较低小。下唇鳞以14或15为多,极少数有少至12或多至16的,第一对在颏鳞之后相切,前2—3对切颔片。背鳞较窄长,末端尖出,颈部25—29行,中段一般为25(21)行,极少数有23—29行的,肛前19—21行,少数为17行;中段除最外行平滑外,其余均起强棱。腹鳞雄性194—222,雌性199—233;肛鳞完整;尾下鳞雄性80—100对,雌性70—88对。 上颌骨着生中空的管牙,有颊窝。毒蛇。[1]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山区箭竹草原或碎石堆。白天活动为主。虽然行动缓慢,但菊池氏龟壳花为具有出血性毒的蛇类,需小心因应。幼蛇以两生类或蜥蜴为主食,成蛇以则小型哺乳类动物为食。菊池氏龟壳花是以胎生方式生殖的蛇类,约在夏末至秋季间生产,每窝可产下仔蛇2到8只,初生仔蛇全长约17公分。
莽山烙铁头蛇莽山烙铁头蛇是中国特有的巨型毒蛇种,1990年才为学术界发现而被命名加以科学记载。截止到2013年仅知分布于中国湖南省宜章县莽山自然保护区几千公顷的狭小范围内。 据国家林业局调查报告显示,莽山烙铁头蛇在我国由于种群数量少、分布狭窄,是面临灭绝危险的11种动物中的一种,并称其比大熊猫更濒危,急需抢救性保护。莽山烙铁头蛇全球只有莽山独有。它是目前已知的毒蛇类里的最大型蛇种,现发现的莽山烙铁头蛇的活体,最重的为8.5公斤。[2]
随着莽山烙铁头蛇的出名,这种蛇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到1996年该蛇被国际保护组织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红色名录后,该蛇的黑市价格已涨到了100多万一条。烙铁头蛇只生长在郴州莽山境内,因为蛇头酷似三角型的烙铁而得名。陈远辉说,烙铁头蛇被称作蛇类王国的“大熊猫”,目前全世界只有300至500条,急需抢救性保护。1996年烙铁头蛇被国际保护组织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后,黑市价格炒到了上百万元,但由于到目前为止,莽山烙铁头蛇还未列入中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目录,也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加以保护,因此最近两年到莽山猎蛇贩卖的人很多。
自从被确认为“比大熊猫更濒危的野生物种”以来,每条莽山烙铁头蛇的价格一度被炒到100多万元。由于该蛇还未列入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上世纪90年代曾滥捕成风,大量蛇种外流。由于法律制度上的空白和高价的诱惑,如今捕蛇又一次达到疯狂的地步,有人竟然将黑手伸向博物馆。为此,国内许多专家忧心忡忡,如果不立即加以保护,该物种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原在莽山生态博物馆内展出的烙铁头蛇共有两条。被盗的烙铁头蛇是一条重达2.5公斤的成年大蛇。这条蛇刚蜕皮,全身呈现出鲜艳的青绿色。
到目前为止,莽山烙铁头蛇还未列入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目录,因此给地方执法带来难度,也给走私提供了方便。他呼吁人们抵制对莽山烙铁头蛇的收购行为,国家有关单位应尽快将莽山烙铁头蛇列入重点保护目录,从保护和研究经费上予以扶持。
该蛇类逐渐稀少以濒临灭绝。属于国家特级保护动物。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0:5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52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烙铁头蛇(蝰科毒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烙铁头蛇(蝰科毒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