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刺尖,中药名,为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扁核木Prinpia utilis Royle的叶。具有活血散结,消肿拔毒的功效。主治乳痈,痄腮,痰核,痔疮,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药品名青刺尖
别名蒙自扁核木,悬状扁核木
药品类型植物
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凉
功效作用功能活血散结,消肿拔毒。
主治乳痈,痄腮,痰核,痔疮,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化学成分茎含左旋-表儿茶精、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青刺尖木脂醇。
临床应用1、治骨折,枪伤:青刺尖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配伍内服。(出自《云南中草药》)
2、治贫血:青刺尖叶15g,炖猪脚吃。(出自《云南中草药》)
3、治牙痛:青刺尖嫩尖15g,水煎当茶饮。(《全国中草药汇编》)
加工炮制7-10月采叶,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叶多皱缩、破裂,完整叶片呈狭卵形至披针形,长6cm,宽1-2.5cm,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或全缘,基部钝圆或楔尖。外表暗绿色,两面无毛。叶柄长5-10mm,上有宿存细小托叶。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扁核木。
形态特征常绿或落叶灌木,高15m。老枝粗状,灰绿色;小枝被黄褐色短柔毛,常为粗刺状,枝刺长达3.5cm,刺上生叶,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5mm;叶片卵形至狭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或全缘。花两性;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筒杯状,上部5裂,裂片半圆形或宽卵形,边缘有齿;花瓣5,白色,基部有短爪;雄蕊多数,2-3轮着生于花盘上;心皮1,子房上位。核果长倒卵形或椭圆形,暗紫红色,有粉霜,宿萼反折,核平滑,紫红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分布于西南、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000-2560m的山坡溪边或灌木丛中。[1]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0:3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51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青刺尖(中药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青刺尖(中药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