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前身为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由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系等合并而成。1986年10月同济大学建筑系发展成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文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创建时间1986年
类别公立大学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院系设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具有广泛和深厚的历史基础。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由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等多方整合,并吸纳了来自复旦大学土木系、交通大学土木系、国立杭州艺专等学校的部分教师,成立了同济大学建筑系。其后,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专业风格,涌现了冯纪忠教授、金经昌教授、陈从周教授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
1986年成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结构和规模日益壮大,教学科研体系趋于完整。进入新世纪,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又有新的机遇,得到新的发展。原建筑系历任系主任有:黄作燊教授、吴景祥教授、冯纪忠教授、李德华教授;学院历任院长有:李德华教授、戴复东教授、陶松龄教授、郑时龄教授、陈秉钊教授、王伯伟教授、吴志强教授、吴长福教授。现任院长为李振宇教授。[1]学院设有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设计创意学院,6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学科建制和学科整体发展优势。其中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景观学、工业设计专业均为全国同类高校中首批设置的专业。
在全国各高校中最早招收建筑学科研究生(1954年),首批设立博士点(1981年),最先设立建筑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建筑学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8年起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连续通过国家评估并获最高免检年限等级。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264名,其中教师221名;本科生1580余人,各类研究生1600余人。学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其中1名为兼职教授),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1名,美国建筑师学会资深院士3名,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院士1名。学院已成为目前国内同类院校中专业设置齐全、人才培养规模最大、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规划建筑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
学科建设近年来,学院以“生态城市环境”、“绿色节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设计技术”为学科发展重点,秉承“缜思唯美的理性学风、畅想进取的创新传统、博采众长的全球视野、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的学院精神,依托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上海的地域优势,结合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总体需求,不断开拓进取,学院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规划、建筑、设计类学院的目标而努力迈进。
院系介绍建筑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系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前身,建筑学专业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最有优势的学科之一,1986年学院成立时独立设建筑系。建筑系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最早招收本学科的研究生(1956年)、创立建筑设计及理论博士点(1981年)和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第一批通过全国建筑学的专业评估,并于2003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 建筑系目前设有建筑学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设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理论和建筑技术科学3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长江学者”招聘单位。拥有本科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5门。建筑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理论两个二级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
办学思想50余年来,同济建筑教育在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上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即:以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为灵魂,以自主创造、博采众长的学术品格为本色,以当代技术与地域文化的并重交融为导向,以国际学科前沿的跟踪交流为背景。着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眼界开阔,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未来建筑师为主的,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并期待从中涌现出未来的专业领导者和新领域的开拓者。
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同济建筑教育形成了结合国情、联系国际、应对社会的独特教学体系和培养特色,并一直保持着向前发展的态势。在教学和研究方针上,建筑系始终保持了以下三点:
第一,兼容并蓄的学术风格和多元多样的人文氛围;
第二,理性务实的专业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第三,俯瞰世界的学科视野和面向未来的培养方向。
办学特色1、教学环境(Conditions)
(1)中外联合教学
近年来,建筑系已将中外建筑院系联合设计教学的模式从研究生扩大到了本科生。开始实行中外教师、学生互动,课目、学分互认的合作方式,使建筑教学的国际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课外教学资源
长期以来,院系组织的国内外知名建筑师、专家、学者讲座、讲坛、论坛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达到了平均每周三次以上,对教学计划的内涵和外延起到了有力的补充作用,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跨系教学平台
2003年以来,学院以建筑系新修订的低年级教学计划为基础,结合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设计创意学院的相关课程系列,形成了跨4个系(院)、7个专业的基础教学大平台和互动教学机制。
(4)教学服务设施
经过几年来不断的投入和努力,院系在教学新大楼、图书馆、图档馆、实验室及其配套设施等方面已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
2、师资队伍(Faculty)
建筑系师资大都来自国内外著名建筑院系,现有在编教师12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80名,具博士学位的教师67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名,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2名。拥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各1名,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院士(Hon. FAIA)3名。外聘博士生导师中,有国内建筑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聘有贝聿铭、查尔斯.科里亚、安藤忠雄、理查德.罗杰斯等国际建筑大师为名誉教授。
3、新专业设置(New Program)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历史建筑保护理论和实践的社会影响也在迅速增长,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已形成广泛的国际性共识。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历史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建筑院系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领域,属建筑学新兴的学科方向,并且与社会对这一领域的职业化需求相适应。
我国作为历史建筑遗产资源极其丰富的文明古国,有必要在该领域与国际先进接轨,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此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因而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同济大学创立了我国建筑院系中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专业着重培养以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及技能为基础,系统掌握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较高建筑学素养和特殊保护专业技能的建筑师、专家和未来的专业领导者。培养计划汲取欧美的经验,使学生一方面接受整体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另一方面接受一定的保护工程特殊训练,以便在毕业后能够适应教学、科研、设计和城市管理等部门的特殊专业需求。
历史渊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前身为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成立,由原同济大学土木系(先期已并入大同、大夏及光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等高校部分师生及浙江美术学院建筑组学生组成。其中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为组成同济大学建筑系的三支主要队伍。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9:1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46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科类公立大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科类公立大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