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汉语成语)

更新时间:2025-02-24 12:57:57 阅读: 评论:0

鼎足而立(汉语成语)

鼎足而立 (汉语成语) 次浏览 | 2022.08.15 09:06:4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鼎足而立汉语成语

鼎足而立,汉语成语,拼音是dǐng zú ér lì,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出自《汉书·蒯通传》。

中文名

鼎足而立

拼音

dǐng zú ér lì

近义词

三足鼎立、鼎足而三、相持不下、分庭抗礼

反义词

归于一统、合而为一、定于一尊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

注音

ㄉㄧㄥˇ ㄗㄨˊ ㄦˊ ㄌㄧ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1]

成语出处

1.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2.《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撑起青天。★徐迟《黄山记》

其他用法

“鼎立”、“鼎足而立”,是人们在写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但对它的确切含义,有些人却并不是很明白,以致在使用中会出现一些差错。

要了解这两个词,先要知道“鼎”的意思。鼎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盛器,它基本上是用青铜制成,盛行于商周时期,主要用以礼器和烹饪、盛装食品,至汉代仍见流行,但已出现大量的陶鼎,并被用于随葬。在以后的朝代,随着生活用品原材料的广泛开发,鼎的用途开始减少,今天已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鼎的基本形状是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但我们今天说的鼎,主要是指三足两耳的,“鼎立”、“鼎足而立”中的“鼎”,都是指三足的鼎,用来表示三个方面并立在一起的局面。

错误引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像下面这些句子中的“鼎立”、“鼎足而立”,都是用得不对的:

(1)借城区交通改造的东风,不久的将来景德镇将出现四个大型陶瓷城鼎立的局面。

(2)沪上酒店业国有、外资鼎足而立的局面,将会出现改变。

第一句中已经言明是“四个”,第二句中只有“国有”与“外资”两个方面,这都不合“鼎立”与“鼎足而立”在使用中的要求。第一句可以把“鼎立”改成“比肩而立”之类,第二句可以把“鼎足而立”改成“两分天下”之类。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8:25: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4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鼎足而立(汉语成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鼎足而立(汉语成语).pdf

标签:鼎足而立   汉语   成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