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创建于2001年6月。2013年9月,贵州大学与泰豪集团合作举办贵州大学明德学院。2017年学院全面入驻花溪大学城,目前学院在校生规模为13850人,规划占地面积686.24亩,建设规划面积45万平方,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24.59万平方,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已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机制本科学院。
中文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外文名Mingde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
简称贵大明德学院
创办时间学校类别综合类
主管部门贵州省教育厅
现任领导校长:王颖华
本科专业28个
校训明理厚德、崇实担当
校歌《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校歌》
院校代码13650
历史沿革2004年经教育部备案确认由贵州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学院更名为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学院新校区2004年8月,贵州工业大学与贵州大学合并组建新的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更名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办学条件院系专业信息工程系 | 网络工程、电子通信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数字传媒系 | 网络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视觉传达 |
健康管理系 | 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公共事业管理 |
智能工程系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自动化 |
土木工程系 | 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
经济管理系 | 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英语 |
截止2019年9月,学院拥有教职工586人,教师队伍中教授(含其他正高级职称)30人(占比5.62%),副教授(含其他副高级职称)147人(占比27.52%);拥有博士学位25人,硕士学位29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11%。学院现拥有众多具备企业工作经验、具有相关专业行业领域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人才137人,占教师总数的25.65%。
办学成果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学院坚持学科建设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严格管理,规范服务。学院确立了“文化、责任以行、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科学管理为基础、以价值提升为目标”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强化质量与特色、优化管理与服务,形成了以工科专业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平均就业率超过90%,还有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例如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我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我院团委获团省委“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荣誉称号,学院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习风气良好,学生成绩突出。
学术科研科研平台截止2019年9月,学院管理沙盘实训室、工程造价软件(广联达软件)实训室、工商管理模拟实训室、工程管理及造价专业实训室。各类实验室10个,实验仪器设备价值1700万元。
科研成果截止2019年9月,学院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共16篇,课题10余项。
学术资源截止2019年9月,学院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7929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5万册。
学校荣誉学校在京领新国际所发布的“2019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300强”中,位居第178名。
校园文化校徽
校徽校徽主题:逐梦。校徽u圆形取自传统圆形印章,代表完美,圆满,精益求精。象征承诺和信赖。u主设计元素为“明德”的拼音首字母“mD”,经艺术处理和加工,巧妙融合展翅翱翔的“鹏鸟”,舞动的“飘带”,奔腾的“水浪”,太阳,追逐梦想的“人”等元素构成。u翱翔的“鹏鸟””,代表梦想和希望,寄托了学院立足贵州,服务贵州大地,辐射周边,以服务为宗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为贵州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优秀高等人才的美好愿望。奔腾的“水浪(水亦是上善若水思想的延伸)”突出学院所在地优美的城市风光和学院良好的校园学校环境。飘扬的“纽带”寓意“学校”与国家/政府,公司/企业,社会紧密相连。u追逐梦想的“人”突出学院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喷射而出的“太阳”昭示学院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整个校徽简洁明快,庄重大气,蓝色寓意辽阔,发展。红黄色代表热情,开朗,美好等。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7:4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04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全日制综合性本科独立学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全日制综合性本科独立学院).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